
中國石墨衝擊港股:乘着新能源車東風,能捲起多大浪花?

增長前景客觀,隱憂同樣存在
港交所信息顯示,6 月 1 日,中國石墨集團於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擬香港主板上市。Lego Corporate Finance Limited(力高企業融資有限公司)為其獨家保薦人,普華永道為其審計師。
中國石墨位列中國鱗片石墨精礦行業排名前五,如今正值石墨市場需求增長的拐點,這能讓它得到市場認可嗎?

1
業務及業績
招股書顯示,中國石墨由控股股東趙亮持有 100% 股份,是於中國銷售鱗片石墨精礦及銷售球形石墨的一家公司,核心業務是將未加工石墨加工製成鱗片石墨精礦及球形石墨。
2006 年開始,中國石墨開始以溢祥石墨為名義,開展鱗片石墨精礦(碳含量主要為 94% 至 96.8%)選礦及銷售的營運;2012 年,該公司擴展業務,開始以溢祥新能源名義加工及銷售球形石墨(碳含量主要為 99% 以上)。
溢祥石墨和溢祥新能源都是中國石墨 100% 控股的子公司。
另外,中國石墨在 2019 年取得了北山礦場的採礦權,以輔助公司的核心業務。北山礦場的未加工石墨僅供公司自用而開採,以補足向第三方供貨商採購的未加工石墨。
根據獨立技術報告,北山礦場在石墨資源方面由約 14,000 千噸控制資源量及約 1000 千噸推定資源量組成。於 2020 年 12 月 31 日,預計礦場年限約為 21 年。
其它業務方面,中國石墨同時也銷售副產品微型石墨粉、高純度石墨粉以及銷售未加工大理石以產生收益。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中國石墨全年共售出約 3.41 萬噸鱗片石墨精礦及 1.04 萬噸球形石墨及其副產品。
就銷售收益而言,2019 年,中國石墨集團在中國鱗片石墨精礦行業銷售收入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約 2.9%;在中國球形石墨行業排名第六,市場份額同樣約 2.9%。
具體財務數據上,2018-2020 年,中國石墨全年收入分別 1.2 億、1.24 億和 1.69 億元;淨利潤分別為 2576.5 萬、2454.9 萬和 3785.9 萬元;毛利分別約為 5300 萬元、5940 萬元及 8320 萬元,分別佔毛利率的約 44.2%、48% 及 49.3%。

2
前景與隱患
石墨是國際公認的 “21 世紀支撐高新技術發展的戰略資源”,是軍工和現代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而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石墨生產國。
據統計,2019 年中國石墨產量為 125 萬噸,佔全球產量的 74.6%。以 28.89 萬噸的出口量佔世界第一,佔世界石墨出口量的 52.7%。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9 年,中國本地天然石墨產量由 2017 年的約 62.5 萬噸增長至約 70 萬噸,預計將按複合年增長率約 5.4% 持續增長,由 2021 年的約 87.4 萬噸增至 2025 年的約 108 萬噸。
石墨產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新能源汽車行業興起帶動的鋰離子電池產量提升,和中國電弧爐鋼鐵界別增長,以及未來耐火材料、潤滑油等下游行業需求不斷攀升。
可以説,中國是全球石墨市場的最強 “供給側”。而中國石墨在行業中排名前列,並且是中國少數擁有垂直整合且連接石墨加工營運的石墨礦場供應鏈的公司之一。
因此,中國石墨未來的增長前景還是很可觀的。
據悉,中國石墨募集資金計劃用於土地收購成本、建設成本、購買和安裝機械及設備等。這也是考慮到中國石墨市場未來的增長前景做出的選擇。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在經營方面同樣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存在大部分收益依賴少數客户和供應商的問題。
於往績期間各年,中國石墨雖然收入不斷增長,但來自五大客户的收益分別約為 7810 萬元、7780 萬元及 9960 萬元,在該集團相關期間總收益的佔比分別約為 65.1%、62.9% 及 59%。
其中,最大客户貝特瑞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若干附屬公司作出的銷售分別佔公司總收益的約 38.8%、37.9% 及 37.9%。
供應商方面,公司的主要供應商主要包括原材料供應商、電力等公用設施的供應商,以及提供石墨產品加工、羣眾外包及爆破服務的第三方服務供應商。
2018 年至 2020 年,公司五大供應商的採購分別佔同年採購總額的約 73.1%、69.2% 及 63.8%,而最大供應商的採購分別佔同年採購總額的約 30.1%、36.1% 及 34.7%。
其次,目前中國石墨的業務營運還存在北山礦場的未加工石墨穩定供應問題。
截至 2019 年及 2020 年 12 月 31 日止兩個年度,集團於北山礦場開採的未加工石墨約佔石墨供應總量的 60% 和 52.7%。
3
結語
除了市場及經營方面的優劣勢外,招股書還顯示,在政策方面,中國石墨受惠於黑龍江省蘿北縣地方政府當局實施的一系列利好措施。具體體現在改良交通及通訊基建、財政補貼以及與其他地區相若的電價等方面。
黑龍江是我國六大石墨生產基地之一,並與內蒙古一同並列兩大主要產區之一,因此為支持中國石墨的運營和行業競爭力給予了優惠政策。
政策支持下,又恰逢石墨需求提速。中國石墨此時進軍港股,如果能提高盈利能力,擺脱對少數供應商和客户的過度依賴,或有望成為一個成長性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