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卷?躺平?投資醫藥通通不要!

如它 TV 你
筆者近期調研了兩家器械公司。
它們都位於某經濟強市郊區的產業園區內,租下兩三層樓,拉起百來杆槍(員工),專注於少數幾個創新產品,雖然還未產生利潤就已有百億市值。
而筆者去過另一家傳統醫療器械公司,單一個生產基地就佔地 1000 畝,並有千名員工,常年創造約 10 億的利潤,但市值也不過三百來億。

(👈左圖:小小的實驗室 右圖:大大的工廠👉)
中國的醫藥與醫療行業,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變革時期。傳統的製藥與器械——借用現在一個流行詞——正在進入 “內卷” 時代。
曾經,業內的公司各憑本事,將其產品高價賣給醫療機構,而國家則慷慨的給予支付。即使每個公司只佔有較小的市場份額,也能活得滋潤。
然而,全國性集採等政策一夜之間改變了行業的格局。只要產品數量足夠,質量在門檻之上,就會進入無情的價格貼身肉搏戰,高利潤率不再。在缺乏增量的市場裏,相關公司再怎麼努力,也僅僅是使存量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擺脱內卷,唯有創新。要以具備壓倒性優勢的新產品來滿足現有需求。甚至,創造新的需求。而敏感的金融行業捕捉到了這一點,也導致了上文的現象:一個利潤豐厚的傳統型企業的市值並不比一個虧損的創新型企業的市值要高多少。
我們感謝內卷,內卷正在將大量資源從無謂的消耗中解放出來,在一定意義上真正的推動了創新。我們也不願意在內卷的傳統產業中投入過多的精力,而更願意着眼於未來前景更為廣闊的創新產業。這也是為何我們一直將大部分倉位放置於 CXO、創新藥與新器械細分領域的原因。
在這些產業裏,至少目前尚未看到嚴重的內卷情況。當下,中國的新藥百花齊放,在成熟靶點一、二類新藥密集獲批的同時,中國新藥企業也願意冒更大的風險去進行差異化開發和源頭創新。在創新器械,包括設備、IVD 與高值耗材領域,中國的創新產品也更為適合國情與國民生理結構特點。
創新產業的景氣,也使 CXO 領域成為賣方市場。當前形勢下,行業哪怕是大力擴產能仍無法滿足需求,部分頭部公司的訂單甚至需要數年才能消化。相比傳統藥械產業的 “內卷”,創新藥械具有更為舒適的生存狀態。
投資創新,需要多維度且全面的去考量公司的質地,其中一個維度是管理層。最起碼的一個底線是管理層具有進取心,不會 “躺平”,不屑 “躺贏”。
醫藥醫療行業,很可能引領繼互聯網之後中國的下一個創新大潮。但在風口之下,魚龍混雜。他們有的已有億萬身家,但不甘於眼看着手中的傳統行業陷入泥濘而轉向創新;也有的囊中缺錢,但腦中有知識、手中有 PPT。
不管他們目的如何,但我們希望他們是冒險家。
創新之路是一條荊棘之路,亦是勞苦之路。對於消費品,一旦建立品牌壁壘,源源不斷的可觀現金流入就將持續甚至數百年之久,而創新不行。知識產權的保護是有期限的,創新企業必須不斷創新、不斷的進行自我迭代,不然將被競爭者取代。從這個意義上説,茅台和可口可樂可以躺平,但新藥與新器械則不行。
內卷、躺平的流行,反應了社會當前的現狀,也具一定的合理性。但我們森瑞仍更偏好具有以下特點的公司:“不內卷” 的行業,“不躺平” 的管理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