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造車” 狂奔:首款產品明年或接受預定,Q3 將有新一輪融資

華爾街見聞
2021.06.02 05:4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夏一平透露,集度汽車將定價在 20 萬元以上,明年或可開始接受預定;新車將完全使用吉利的供應鏈,第一款產品也將由吉利打造。另外,集度汽車或在今年三季度進行新一輪融資。

作者 | 蘆依 編輯 | 羅麗娟

“3 月初成立集度汽車,從最初 5 個人,到現在規模將超兩百人,核心團隊已經搭建完畢。”

集度汽車 CEO 夏一平如此回顧集度汽車成立 90 天的進展。

今年 1 月,百度公司與吉利控股發佈公告,宣佈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3 月 2 日,由百度與吉利合資組建,集度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據夏一平透露,集度汽車的公司運營、設計、產品研發、工程軟件等核心團隊已經基本搭建完畢,未來兩個月內團隊將達 200 多人,成員主要來自傳統主機廠、造車新勢力、互聯網、消費電子等領域。

在造車狂奔的 90 天裏,集度汽車已經基本確定汽車外觀、內飾設計的 2D 選型和方向,現已進入油泥模型和 3D 建模的工程研發階段。

“新車將完全使用吉利的供應鏈,第一款產品將由吉利打造,主打智能化。” 夏一平指出,“目前新車接受預定的日期尚未確定,不過明年有可能開始接受預定。”

而在集度汽車的定位和價位上,夏一平表示,考慮到智能化成本高,集度汽車肯定不會是一款定價在 20 萬以下的車。“集度主要針對年輕人羣,他們喜歡有現代感高級感的車,所以它不會停留在低價位競爭的階段。”

集度汽車 CEO 夏一平與包括全天候科技在內的媒體分享了他們關於集度汽車的新進展。

以下為對話實錄:(經全天候科技整理,有順序調整及部分刪減)

今年三季度會做對外融資

問:之前説過投資規劃是未來 5 年 500 億,這 500 億完全是自有資金還是有融資?如果有的話,最近的融資規劃是什麼時候?

夏一平:我覺得是這樣的,第一個問題關於融資,我們接下來會部分對外部融資,融資是一件一定要做的事情。我們公司大概在今年的三季度,會做對外的融資。

問:兩個股東在這家公司裏面各自是如何參與公司的管理的?

夏一平:關於你剛才講的所謂的股東關係,其實集度是由百度、吉利共同發起的,但是這家公司是完全獨立運營的,整個公司從開始到現在,整個團隊的打造是我們從外部去面試招來的,只不過在董事會層面上會有百度的董事以及吉利的董事一起參與公司大的方向上的決策。

我覺得 “主導權” 更多體現在整個產品的思路跟方向上,大家互相的認可跟協調。不是説主導是管理者主導,這個主導我要定義一下,它是對於未來無人車、智能車產品競爭的理念認可。因為從我做這件事情開始,包括跟 Robin(李彥宏)去溝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覺得大家在這件事情的認知上以及在未來發展的認知上是一致的,雙方的認同度非常高。我覺得這種主導更多是在整個未來的戰略、產品各方面的一種認可跟協同方面。

問:最近科技圈造車的很多公司,包括像雷軍以 all in 的狀態來投入的,想問一下 Robin 在集度的項目裏,他的參與程度包括他最關注的重點到底是什麼?

夏一平:這個問題應該是問 Robin(李彥宏)的。在做車這件事情上,Robin 是非常堅定的,大家通過百度的一季度財報溝通會就知道,Robin 在未來對於車這個部分有三個重大的核心戰略方向,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就是集度。集度是我們需要去搭載或者落地整個 Apollo 最核心的技術。

集度是一個早期的造車公司。今後,集度還會拼命加大在公司的佈局。Robin(李彥宏)對於造車的關注度也非常高,特別是在早期跟他溝通的時候,他對整個產品的細節都深入討論,並不是只看個大概,例如我們上次就討論到了產品的交互細節。我覺得這些都表明 Robin 是真的把自己投入到了這件事上,他是真的希望把過去積累下來的核心能力落地,並把這些技術變成產品帶給用户,這也成為 Robin 在集度這件事情上一個非常大的戰略方向和意義。

集度汽車定價在 20 萬以上

問:剛才講的特別有未來感。車是比較傳統的東西,集度具體的受眾羣體是哪些,初步的定價範圍是多少?

夏一平:首先從用户的定位來説,它承載了很多的 AI 能力,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們更希望最早期的這幫用户是偏年輕化的羣體,而且對科技產品非常喜歡。當然,我們也會兼顧一些對女性用户的考慮。我們發現現在電動車購買的用户裏面,女性佔比非常高。所以,我們如果把這個產品設計得非常男性化,可能會影響女性用户的購買率。上週我就跟我們的設計師探討過,如何在整體外形上、體驗上去兼顧女性用户的需求。標籤是年輕化羣體,90、95 後是主力用户,對科技產品非常喜愛。

從整個技術的層面上以及產品的設計層面上來看,我覺得我們沒有競品,我們只是想在差異化上做一些競爭。當然,在智能駕駛領域,一些發展相對比較激進的公司,他們研發的產品肯定可以直接成為我們的競爭對手,這毋庸置疑,接下來是技術競爭的時代,你的產品必須能夠快速迭代和發展,才能有你的優勢,否則的話你很容易被落下。

至於售價我們現在還沒有定義,因為車還沒有造出來沒辦法定位,但它肯定不是 20 萬以下的車。在智能化時代,把整個 AI 能力加載到車上,成本是非常高的,不過我相信未來兩三年汽車核心成本還會往下降。而整個車的定位主要還是針對年輕人羣,他們喜歡非常有現代感高級感的車,所以它不會停留在低價位競爭的階段。

智能電動車會呈分層競爭

問:關於 Apollo 這個技術架構,集度除了佔用第一時間快速應用的優勢,還有哪些區別於其他家獨特的優勢?

夏一平:其實每一個人、每一家 OEM(原始設備生產商,指主機廠 )對於用户定位都不一樣。換一個思維去思考這個問題,你會發現兩百萬的電動汽車裏面真正能夠搭載具備完整的自動駕駛的汽車其實並不多,可能還有 2300 萬台油車等着自動駕駛、智能能力賦予它更強的產品競爭力。

並不是所有的車都會具備高端的、高階的自動駕駛能力。未來,智能電動車的競爭還是會分層的,每個車都有不同的用户定位、產品定位。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最好的技術、最尖端的 AI 打造出最好的產品帶給用户,現下不可能 2500 萬台車都實現這樣的能力。整個智能汽車市場還是增量逐漸增長的市場,它還沒到一個純增量增長的階段。

我們是端到端去看這件事情,這個事情是一定的,我不覺得在功能上會有非常大的區別,就像你來選擇一款產品,你會考慮不同的車型,考慮不同的產品。你在選擇之後,產品的定位和用户的定位一定是有差異性的,不會因為最後智能化產品完全同質化,除非已經到了無人駕駛時代,有可能是十年之後,那個時代也許就剩下三四個品牌,但現在我覺得這樣的情況不太可能會出現。

百度 Apollo 包括智艙、智駕、智雲、智圖四個模塊,夏一平稱之為 “樂高般” 的能力

在 L4+ 做到完全安全才是核心競爭力

問:觀點,自動駕駛的技術包括用户體驗會逐漸趨同,所以車企在核心競爭力上的體現可能不會那麼強,怎麼看待這種説法?

夏一平:其實,可能大家現在看到的更多層面上的趨同是在硬件配置上的趨同,比如説大家都要做更高階的自動駕駛,但是並沒有説這個技術給用户的體驗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我覺得你講的趨同更多是 L2 上面的趨同,基本上到頂了,非常接近 L3 的體驗,在未來整個市場裏面我覺得還是有至少兩到三家、三到四家的公司能具備這樣的完整能力的。

百度自動駕駛包括超算平台、算法、高精地圖和智駕雲四個部分

但是如果真正往上去走,去做更高階的自動駕駛,就要基於當前法規並考慮到用户的安全情況下,把 L4 的一些高端能力通過一種服務的方式提供給用户,這跟 L2 最大的區別體現在產品的形態上,以及未來用户能夠在這個產品上能夠獲得怎樣的駕駛感覺,是有一定差別的。

但是你如果問我能不能提供一個產品或者用户的故事講一下這種差別在哪,在後續的時間我們會逐步再溝通關於集度的思考,因為我們的這個功能是我們整個產品未來非常大的一個核心競爭力,而且我們也非常有信心。

其實大家可以關注一點,我們現在都在討論自動駕駛,沒有人説我為我的用户在每一次自動駕駛的時候都能提供一個保險,來保證你在這個模式下是不會出問題的。因為你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你的技術必須要足夠強大,你的技術要足夠穩定和安全,這是核心。

你提供一個車它的前提是什麼?過去,我們講它的安全是由機械部分帶來的,未來安全則是由軟件帶來的安全。在 L4 狀態下或者 L5 的狀態下提供完全安全可靠的形態,這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我覺得大家要更加關注這個事情,不要被兩個激光雷達、三個激光雷達這種廣告的噱頭或者宣傳的噱頭所誤導,因為很多事情它的核心本質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集度會在供應鏈和製造上與吉利合作

問:在供應鏈上面我們打算用吉利的供應鏈還是我們自己重新打造一套供應鏈?此外我們的生產是在吉利工廠還是我們自建工廠還是未來會有其他代工工廠?

夏一平:我們不自建供應鏈,因為對於剛剛啓動的一個創業公司來講,我們更關注的是怎麼把第一款車落地。落地很重要,我們一直強調這件事情,跟所有公司團隊在講,公司現在最大的目標就是我們一定要把第一款車落地。

如果我們要聚焦在這件事情上,就要思考我們應該怎麼做這個供應鏈。所以我們在供應鏈上面,選擇跟吉利合作,得到使用吉利供應鏈帶給我們的優勢。為什麼説是優勢?因為吉利作為國內非常垂直化的自動品牌的主機廠,他們在整個供應鏈的供應商的選擇上面,以及在成本和質量控制上面都是非常好的,在中國都是數一數二的。有吉利的幫助,這方面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並幫助到我們這樣一個早期的創業公司、新興的汽車公司度過困難。我覺得在供應鏈上面,我們的第一款車一定會跟吉利深入合作。

在製造上面也是,我們第一款車也會和吉利合作。大家可能會好奇,三五個人就想造車或者一兩百人就想造車,怎麼可能?但是正是因為吉利幫助我們研發了第一款整車,我們自己也會參與跟吉利的共同研發當中,包括整個車的生產、製造。你們要知道,造一款車不只是一個團隊,更重要的是你還要有流程和工具鏈,沒有流程和工具鏈你也做不出來車。所以我們想得很清楚,我們會走整個吉利運營把第一款車打造出來,這樣對於我們整車製造來説,不管從質量還是品質方面都能得到非常好的保證。所以第一款車會由吉利幫我們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