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2C 跨境電商平台洋碼頭 IPO:實現全面盈利後,更焦慮了?

模式不走尋常路
面對跨境電商這塊大蛋糕,資本一直躍躍欲試。
近期,跨境電商平台洋碼頭擬在國內上市,對此官方回應 “基本屬實”。此前公司就在拆紅籌架構的進程中,顯然加快了衝擊 A 股的腳步。
洋碼頭成立於 2009 年,是一個跨境進口 C2C 電商平台,由洋碼頭(重慶)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股東還包括創始人曾碧波、章飛鵬、蔡華、範春燕、張曄,以及賽富香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
迄今為止,洋碼頭已完成了 7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賽富投資基金、賽領資本、盛世投資、招商局資本、遠鏡投資、長江國弘、世銘投資、上海國際創投 SIGVC、AB Capital、盛世投資、微創投等機構。

作為跨境電商賽道的一位十年老兵,洋碼頭見證了產業的起伏變遷,乘着風口的氣運也有所得,但對市場趨勢變化的創業焦慮和經營痛點或依舊牽絆於一身。
1
跨境電商有利可圖
洋碼頭的創始人曾碧波出身自帶傳奇性質,15 歲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少年班這一經歷可不常見。
聰慧敏感大概是這類人的特質,不認輸的韌勁令其對創業有着超乎尋常的熱情,曾碧波是最早感受互聯網魔力的一代,從學校畢業後他進入了當時國內最大的 C2C 電商平台易趣網,一早就對電商的環節部署爛熟於心,可以説對後期自行創業影響頗深。
而隨着易趣被 eBay 收購後,曾碧波選擇赴美留學攻讀 MBA,但那顆渴望證明自我的種子依舊深埋心間,2010 年回國就創辦了洋碼頭,繼續深耕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也曾遭遇凜冬,但在疫情的催化下,受到政策、消費者需求端的驅動,這一行業又支稜起來,底氣十足,資本也再度沸騰。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 1.69 萬億元,同比增長 31.1%。其中,出口 1.12 萬億元,同比增長 40.1%,占主導地位。

目前,我國共有 2.82 萬家跨境電商相關企業,而從 2011 年以來,跨境電商全賽道總融資金額達到 1277 億,其中,2020 年跨境電商項目共產生融資事件 56 起,總披露融資金額為 186 億元。

吸收了跨境電商風口的氣運,細數這十年,洋碼頭走得還算順利。
區別於主流玩家採取的自營 B2C 模式,洋碼頭作為獨立的海外購物平台,主要為國內消費者與國外的買手(個人代購/零售商家)搭建溝通平台。簡單來説,洋碼頭將海外商品由自營的貝海國際物流運輸至國內過關,再經國內物流公司送至消費者。

圖片來源:官網
其業務重心在於 “買手製”。相對於 B2C 平台下官方直營的耗時不穩,買手通常有着更為敏鋭的時尚感和選品能力,易於拉動消費者的黏性。買手便成了洋碼頭的競爭特色,它只收取平台費用,大頭的利潤都歸買手。目前平台已擁有 6 萬多名認證買手,其中超過七成以上的比例都是綜合評價超過 4.5 分的優質型買手,購買範圍覆蓋超過 80 個國家。
模式不走尋常路,資本看好賽道和業務的成長性而紛紛遞出橄欖枝,2017 年洋碼頭宣佈實現結構性盈利,收入整體覆蓋支出,2019 年實現了全面盈利。
2
品牌化運營的艱難探索
雖然洋碼頭實現了全面盈利,為自己的發展空間贏來更多的喘息機會,但圍繞其的生存壓力還是不減。
一方面,巨頭的入場令整個賽道惴惴不安,競爭已成紅海,目前天貓國際和考拉海淘以相對優勢佔據前列,市場份額為 26.7% 和 22.4%,京東國際、蘇寧國際及唯品國際等市場份額均在 10% 以上,而處於中腰部的老兵——洋碼頭市場份額只有 5.5%,與海豚家、奧買家等處在第三梯隊,而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足以產生威脅。

另一方面,都説成也蕭何敗蕭何,所謂的買手模式也是把雙刃劍。
買手模式最大的痛點在於假貨問題。畢竟這一模式的自由度較高,買手多為中小商家及個人,而目前高仿產業鏈做的風生水起,平台難以監控,產品售後或難以保障,容易為平台 “招黑”,無形中為假貨提供滋生的土壤,這也就是為什麼 2020 年 “電訴寶” 受理的跨境電商領域用户有效投訴洋碼頭排在第一的原因。

圖片來源:網絡
這一痛點在其未來的經營進程中也將更為敏感,例如,今年 3 月洋碼頭全面啓動奢品官方直營,希望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
眾所周知,奢侈品電商往往缺乏專業鑑別能力,目前洋碼頭的奢侈品類已佔其全品類的三分之一,這類商品一般會被先送至洋碼頭自建的奢侈品鑑別中心,通過鑑定師團隊鑑別為正品後再發貨,平均 48 小時內出鑑別結果。而這一鑑別過程仍需要持續把控,畢竟一旦 “不小心” 放過了假貨,對其品牌的信任打擊可不是一星半點。

此外,除了重點佈局奢品直營外,洋碼頭基於新零售戰略,還準備在未來三年在 100 座城市開設超過 1000 家 “全球優選” 線下店,這些店將採用 “自營 + 平台” 的商業模式和線上 + 線下的分銷模式,主要滲透下沉至新興消費羣體三線和四線城市。
做電商需要對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進行綜合性管理,進而為自身帶來有效的商流,目前洋碼頭提供好的選品是本職,而開線下店對於它來説是個不小的挑戰,除了需要解決線下倉儲、動銷等問題,持續的擴張和盈利能否成正比很關鍵,燒錢到底還是得燒在刀刃上,最終還是要提高目標消費者羣體的復購率。
3
結語
洋碼頭已在跨境電商這一賽道浸染了十年有餘,看遍了行業的風風雨雨,作為老玩家,它也算是堅強存活了下來,也塑造了不同於主流的 C2C 商業模式。且不説它自身到底是不是急於上市來補充彈藥以更好的活下去,背後的資本也該想着得到應有的投資回報甜頭。
縱觀當下的資本市場,雖説市場對賽道的積極看好不是虛的,但獲得更高的估值似乎有點難,前期不少聲勢浩大的跨境電商扎堆上市,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一定的經營窘況,或虧損,或破發,5 月初洋葱集團上市首日即破發的窘況還歷歷在目,更何況沒有自帶頭部玩家的光環,洋碼頭作為跨境電商的下半場依舊不輕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