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之爭遠去,萬科董事會再施平衡術

華爾街見聞
2021.05.26 13:1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萬科在不斷完善公司治理。

萬寶之爭後,過去三年裏,恒大、寶能曾經攪動風雲的股東們紛紛從萬科撤離。

截至一季度末,深鐵以 27.91% 位居萬科第一大股東,萬科事業合夥人盈安也在上月末舉牌,持有股份達到 5%,萬科股權結構又達成了歷史性的穩定。

5 月 25 日,萬科發佈公告,在《關於修訂公司章程的議案》中, 提出擬在董事會設一名職工代表董事,引發熱議。

對此,萬科方面回應稱,設立職工代表董事不會改變萬科的董事會結構。2000 年至今,萬科董事會始終保持 “4+3+1+3” 的架構,即獨立董事人數為 4 位,股東董事為 3 位,社會董事 1 位,執行董事 3 位。如本次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則其中的一個執行董事席位將轉化為職工代表董事席位,董事會結構不會發生變化。

截至日前,萬科董事會中,股東董事則有 3 位,為深鐵集團董事長辛傑、副總經理李強強,以及目前被提名的深鐵集團總經理黃力平,他將接替上月辭任的唐紹傑;4 名獨立董事分別為劉姝威、康典、吳嘉寧和張懿宸,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鬍國斌任社會董事。

3 名執行董事則分別是董事會主席鬱亮、總裁祝九勝、首席運營官王海武,都來自萬科管理層。

這也就是説,預計鬱亮、祝九勝和王海武三人中,將有一人的執行董事名頭改為職工代表董事;設職工代表董事不是新增董事席位,董事會結構未變。

觀察人士稱,董事未有增補或退出,並不涉及各方話語權的強弱或爭奪。

而設置職工代表董事這一做法,已是上市公司常見的制度安排。2012 年多部委聯合出台的《企業民主管理規定》也曾明確建議 “公司制企業應當依法建立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制度”。

多家 A 股知名企業董事會中均有設置職工董事。如貴州茅台、上汽集團、中國國航、中國核電等,這些公司的職工董事大多在 2010 年前後設立,至今有兩屆以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設立職工代表董事,讓員工以選舉代表進入董事會的方式參與公司治理,企業能夠激發員工的當家人意識,調動和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公司的長期發展,因此該制度成為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的常見手段之一。

萬科方面亦指出,多元、均衡的董事會結構一方面使公司能融合多元化視野,發揮多方能力的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又能充分發揮混合所有制機制的優勢,支持萬科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觀察人士認為,深鐵與萬科經過過去四年的磨合,默契漸入佳境,對管理層充分信任和支持,支持員工參與公司治理,在業務上合作也進入加速期。

在去年的股東大會上,深鐵董事長辛傑就表示,深圳地鐵堅持按上市公司規則參與萬科公司治理,不干預萬科自主經營。

一位接近萬科的人士透露,深鐵作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四年間未派任何人員干預經營管理。

董事會權力平衡的背景,是萬科股權結構走向穩定。

在萬科一季報中,深圳地鐵作為第一大股東持股 27.91%。盈安合夥位列第二大股東。大股東與管理層、員工達成了微妙的平衡。

而過去攪動萬科股權紛爭,甚至要罷免萬科董事會的寶能系,以及安邦系等攪局者都紛紛退出。萬科的前十大股東里,這些攪動風雲的資金已然成為過去式。

深鐵作為第一大股東,扮演着戰略投資、財務投資的角色。從投資角度來看,深鐵持有萬科四年,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數據顯示,至 2020 年底,萬科已為深鐵集團累計帶來分紅 121.7 億元,投資的綜合投資回報率為 58.21%。從財務報表看,2019 年和 2020 年萬科分別為深鐵集團報表增加投資收益 111.5 億元和 115.9 億元。

同時,深鐵和萬科在業務上的合作也在進入加速期。2020 年 6 月,萬科公告與深鐵簽署備忘錄,擬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推進 TOD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