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特斯拉妥協是為了什麼

格隆匯
2021.05.26 11:2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天大地大,市場最大

5 月 25 日晚間,特斯拉在其微博宣佈稱,特斯拉已經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以實現數據存儲本地化,並將陸續增加更多本地數據中心。所有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車輛所產生的數據,都將存儲在境內。同時,特斯拉將向車主開放車聯查詢平台。

在這條官方微博下,特斯拉還附上了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發布的關於舉辦《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專家研討會的鏈接。可以看出,特斯拉此番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主要是出於政策因素的考量,還有對於此前由車主維權事件引發數據安全爭議的回應。


新能源汽車不能沒有數據


既然特斯拉這類新能源汽車存在數據安全隱患,那能不能不收集數據呢?答案是,不能,甚至數據會成為新能源汽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除了不消耗石化燃料而是使用電力等清潔能源外,還有一個特點便是智能聯網。尤其是在手機增長趨緩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已經被市場寄予成為下一個移動智能終端的厚望。

Canalys 數據顯示,2020 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下降了 11%,出貨量自 2017 年來也逐年下降。反觀新能源汽車市場,隨着特斯拉多年來對中國消費者的市場教育以及 “碳中和” 政策加持,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按照 IDC 的預計,未來 5 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每年的增幅都將在 30% 以上。


如果按照 360 CEO 周鴻禕的説法未來將會是 “軟件定義汽車”,那麼與智能手機類似,新能源汽車上將載有相應的智能系統與軟件,為人類提供智能服務,同時實現車聯網。而人在與汽車交互的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個人數據,被存儲在車企的後台雲端。因為新能源汽車如 “移動的房子” 般的便捷性,與手機相比,人使用汽車的場景會更多樣,時間也有可能更長。這樣來看,人車交互產生的數據也有可能遠超今日人們在手機上產生的數據。

此外,現在谷歌、百度等科技公司正在研發應用於未來汽車上的自動駕駛技術也非常依賴大數據與雲計算。可以説,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野心與目標從來都不只是實現能源上的變革,而是成為未來的移動智能終端,獲取更多的大數據,以實現更加高級的人工智能。


離不開的中國市場


特斯拉車主維權風波,直接反映的是人們對於新能源汽車質量安全方面的擔憂,側面卻像一根導火索,引爆了此類新興汽車數據安全方面的隱患。但針對這一隱患,國內仍未有相應規範與應對措施,所以才出現了車主與特斯拉互相扯皮的現象。

如今數據安全隱患爆發,舉辦《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專家研討會則意味着相關的行業數據安全規模被提上日程。而特斯拉選擇在國內建立數據中心,也是依葫蘆畫瓢的應對措施。

按照 2017 年 6 月 1 日開始實施的《網絡安全法》,所有與寬泛定義的國家安全問題有關的中國公民或地區數據,必須存儲於中國境內的服務器上,而且雲服務的運營方必須為本地企業。此前蘋果便選擇與有國資背景的 “雲上貴州” 合作,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蘋果提供技術支持,“雲上貴州” 負責運營。

事實上,外企在國內對於數據安全的態度並非都如蘋果與特斯拉一樣。早年間,谷歌便因不同意將服務器建在國內,而選擇撤離中國市場。蘋果與特斯拉的配合,實則是對中國市場的看重。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藉助在上海以較低成本設廠生產,特斯拉迅速實現了量產,並不斷提高了產能,今年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便突破了 12 萬輛。Wedbush 證券分析師丹·艾維斯(Dan Ives)預計,2022 年初,來自中國的銷量可能會佔到該公司全球總銷量的 40% 以上。

40% 的市場佔比,對特斯拉而言是一個不可能放棄的陣地。更何況,中國的新能源市場仍然有着非常高的增長前景。除了妥協,特斯拉也沒有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