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攜程集團-S(09961)2021Q1 營收超預期,國際業務 “重傷未愈”

雖然行業復甦確定,但攜程集團-S(09961)仍在艱難前行。
2020 年是在線旅遊行業的至暗時刻。2021 年春,行業是否能如約復甦呢?易觀報告給了肯定答覆。據易觀報告,2025 年,國內旅遊市場規模預計達到 10.1 萬億(1.6 萬億美元),全球旅遊市場規模預計將於 2021 年恢復增長。
雖然行業復甦確定,但攜程集團-S(09961)仍在艱難前行。
5 月 19 日,攜程發佈 2021 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收為 41 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 13%,主要由於 2021 年 3 月的快速恢復,部分被跨境旅行的下降所抵銷。2021 年第一季度淨營業收入環比下降 17%;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18 億元,同比扭虧為贏,2020 年同期淨虧損為 54 億元,環比增長 80%。
若不計股權報酬費用以及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投資和可交換債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021 年第一季度歸屬攜程集團股東的淨虧損為 2.04 億元。相比 2020 年同期淨虧損為 22 億元人民幣,相比上個季度淨利潤為 11 億元人民幣。
攜程業績報喜,讓本就飆升的股價再度上揚。從 5 月 14 日至 5 月 21 日,攜程股價累計漲幅為 14.4%,市值增加 254.8 億港元。

營收 “兩駕馬車” 一升一降,或受國外業務影響
攜程的主要業務包括住宿預定、交通票務、旅遊度假、商旅管理,幾乎是出行旅遊一條龍服務。其中,2021 年第一季度,攜程住宿預定業務的營收為 16 億元,同比上升 37%,主要受益於跨省遊的強勁需求;住宿預訂營收環比下降 30%,主要由於受到 2021 年 1 月及 2 月旅行限制的影響。
交通票務業務的營收為 15 億元,同比下降 37%,環比下降 11%;旅遊度假業務實現營收 1.69 億元,同比下降 68%,環比下降 35%;商旅管理業務營業收入為 2 億 5200 萬元,同比上升 101%,環比下降 18%。
根據智通財經 APP 觀察,住宿預定和交通票務一直是拉動攜程營收的 “兩駕馬車”。2021 年一季度,這兩項業務在攜程整體營收中佔比約為 76%,2020 年則為 78%。由此延伸的高星酒店和機票預訂也成為攜程的核心競爭壁壘。
攜程 “交通引流、住宿變現” 的業務模式的成功,亦可從國內至全球旅行平台的市佔率表現看出來。易觀報告顯示,按 GMV 口徑商品交易總額統計,2019 年中國前五大旅遊平台在總市場;全球前 5 大旅行平台在總市場份額的佔比約為 7%,其中攜程佔比為 2.3%。
如今這 “兩駕馬車” 卻走出了相反的路線,其中住宿預定營收同比上升 37%,而交通票務同比下降 37%。深究原因,離不開國外業務的 “重創”。
一季報顯示,攜程的國內業務繼續保持了恢復勢頭。中國國內機票和酒店預訂自 2021 年三月初,已經全面恢復到疫情前 2019 年水平,並在三月相比 2019 年同期達到雙位數增長。換句話説,攜程的國內業務已然復甦,甚至實現了在上述兩項業務上實現了雙位數增長,而國外業務拖累了公司交通票務的業績表現。
根據國盛證券研報,攜程國際收入佔比由 2017 年的 20% 上升到 2019 年的 35%-40%。而根據一季報數據,公司營收同比下降 13%,降幅收窄顯然得益於國內市場的紅利,國際業務依然沒有起色。
艱難的扭虧為盈
根據智通財經 APP 瞭解,從 2020 年第三季度開始,攜程就已經實現首季盈利,實現淨利潤 15.81 億元,並在第四季度保持盈利,2021 年的第一季度繼續了盈利的勢頭,復甦的苗頭似乎已成燎原。
但仔細查閲財報可知,攜程的扭虧為盈,頗為不易。通過控制各項開支,擠出一點財務數據的盈利。
從 2020 年第二季度開始,攜程就大力削減營運成本,營銷費用自二季度開始連續三季度砍掉五成以上。2021 年一季度銷售及營銷費用為 9.52 億元,同比下降 31%,環比下降 23%,佔淨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23%。
此外,若去除股權報酬費用以及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投資和可交換債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021 年第一季度歸屬攜程集團股東的淨虧損為 2.04 億元。也就是説,攜程 2021 年一季度的淨利潤很大程度上來自於 “其他收入”。與銷售及營銷費用同比下降的,還有其他費用指標。其中,一般及行政費用為 6.84 億元,同比下降 65%,環比上升 1%,佔淨營業收入的 17%。
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攜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短期投資及持有至到期的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餘額為 661 億元。而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0 年末,公司的流動負債合計為 583.69 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 194.2 億元。短期償債能力壓力不小。
值得關注的是,攜程的研發費用頗高。2021 年一季度公司產品研發費用為 22 億元,同比上升 31%,環比上升 3%,佔淨營業收入的 54%。攜程表示,主要由於產品研發人員相關費用的變動。
向 “內容” 平台轉型
國內業務獨木難支,攜程如何填補國際業務的空白呢?攜程董事會執行主席梁建章或許早已給出了答案。他在財報中表示,“未來我們會繼續不斷拓展產品覆蓋,提升服務質量,深耕內容創新,併為旅遊行業創造新的價值。”
這已經不是梁建章第一次提到 “內容” 字眼,早在去年 10 月份,他就釋放了將內容化作為深耕國內旅遊市場重點戰略方向的信號,立志將攜程從交易型平台向 “尋找靈感、優惠和休閒” 的內容平台轉型。
“內容” 一直是社區所強調的重點,如今被攜程拿來 “講故事”,似乎有些彆扭。不難理解的是,攜程想要做的是實現用户在平台完成 “種草 + 買機票 + 預定酒店……” 等一套完整動作,從而改變交易平台和種草平台的割裂狀態,而新業務帶來的用户羣體可以向整條攜程價值鏈輸血。
攜程的確有做好內容平台的基因。從商家側來説,攜程擁有眾多高端商家,可以進行的內容建構更加多樣;在消費者側,年輕用户的比例一直在逐年提升。根據攜程副總裁兼 CMO 孫波透露,2021 年新增用户中超過一半以上是 25 歲以下。易觀數據顯示,攜程平台 95 後-80 後人羣佔比為 77%,年輕且高淨值的特徵明顯。
但是,根據智通財經 APP 觀察,攜程想要向內容平台轉型,談何容易。從平台來看,抖音、快手的短視頻種草模式相對成熟,比如西安大唐不夜城、天津意風街等走紅,主要來源於抖音等短視頻的種草。小紅書的種草帖子圖文並茂,多如牛毛。攜程想要躋身,無論從內容還是平台,均已喪失先機。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以及全球旅遊行業持續發展背景下,攜程的未來依舊值得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