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出行 “夾縫求生” 主攻下沉市場 強手環伺下如何爭得一杯羹?

投資者網
2021.05.19 23:3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投資者網》喻夢婷繼哈囉出行公佈擬赴納斯達克上市,衝擊 “共享單車第一股” 頭銜後,近日又有消息稱,內地共享電單車服務商 “松果出行” 計劃今年赴美上市,募資規模預計為 3 億美元,已選定摩根士丹利等投行為其安排 IPO 事宜。《投資者網》就上市計劃等話題問詢北京快松果公司,但對方並未做出回應。根據企查查公開信息顯示,松果電單車是國內最早的共享電單車產品,主打城市共享電動車領域,松果電單車可以滿足用户 10 公里以內的短途出行需求,以助力城市居民實現輕鬆出行,綠色出行,時尚出行。共享電單車迎來擴張期 市場大蛋糕誘人伴隨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城市居民出行的交通工具換了一波又一波。如今,屬於共享單車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根據 choice 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20 年,國內居民日均總出行需求超 20 億次,值得留意的是,居民對於電動自行車的需求極高。新國標頒佈並落地執行之後,電單車測監管體系逐步成熟,共享單車產品獲得監管許可,中國日均超 7 億次電單車出行需求推動共享出行企業快速佈局共享單車市場。

《投資者網》喻夢婷

繼哈囉出行公佈擬赴納斯達克上市,衝擊 “共享單車第一股” 頭銜後,近日又有消息稱,內地共享電單車服務商 “松果出行” 計劃今年赴美上市,募資規模預計為 3 億美元,已選定摩根士丹利等投行為其安排 IPO 事宜。

《投資者網》就上市計劃等話題問詢北京快松果公司,但對方並未做出回應。

根據企查查公開信息顯示,松果電單車是國內最早的共享電單車產品,主打城市共享電動車領域,松果電單車可以滿足用户 10 公里以內的短途出行需求,以助力城市居民實現輕鬆出行,綠色出行,時尚出行。

共享電單車迎來擴張期 市場大蛋糕誘人

伴隨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城市居民出行的交通工具換了一波又一波。如今,屬於共享單車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根據 choice 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20 年,國內居民日均總出行需求超 20 億次,值得留意的是,居民對於電動自行車的需求極高。新國標頒佈並落地執行之後,電單車測監管體系逐步成熟,共享單車產品獲得監管許可,中國日均超 7 億次電單車出行需求推動共享出行企業快速佈局共享單車市場。

(圖片來源:頭豹研究院)

根據頭豹研究院的公開信息顯示,我國共享電單車的市場規模營收處於逐年遞增的狀態,2020 年至 2022 年甚至會出現翻倍增長的狀態,2023 至 2025 年將相對放緩。2025 年中國共享電單車市場預計將達 435 億元。不僅如此,未來中國共享電單車行業設備數量仍將保持快速增長,2025 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投放量預計將達 794.5 萬輛。

視線拉回 2021 年,目前,我國共享單車市場三足鼎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國內共享電單車龍頭企業包括哈囉、青桔以及美團,合計佔據中國共享電單車市場超 90% 營收份額。

三者的共同點為企業同時提供共享單車以及共享電單車服務。按投放量佔比計算,2020 年青桔單車佔比約為 36.4%,哈囉出行佔比約為 30.1%,美團佔比約為 26.9%,三者合計佔據市場約 93.3% 的在運營設備量。

企查查數據顯示,投放比例佔比最多的青桔單車在 2020 年 4 月獲得超 10 億美元融資;2021 年 2 月獲得 6 億美元融資;而反觀松果出行,僅在 2018 年獲得了一次金額未披露的融資,投資機構為險峯長青。

在 “三巨頭” 已經佔據超 90% 市場份額的背景下,“夾縫生存” 的松果出行是否具備登陸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還有待觀察。

定位下沉市場 潛力大競爭也大

松果出行的團隊是在最初評估完一、二線城市的政策難點以及經濟效益之後,就決定遠離一、二線城市這片紅海,並將戰略重心定位至縣域級市場。

松果出行創始人兼 CEO 翟光龍曾表示,集團規模化盈利已經兩年了;自建智能工廠,共享電單車用產業邏輯在下沉市場才能可持續發展,縣域市場讓共享電單車接近成為公共交通。

翟光龍認為,鑑於一線城市的交通體系較為發達,導致潮汐現象的發生,進而無法實現高效率;在縣城,大家的出行選擇無非是騎自己的電單車或者打車,而打車的性價比較低且仍有不小比例的 “黑車”,因此起步價為 2 塊錢的共享電單車就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圖片來源:頭豹研究院)

事實也確實如此。根據頭豹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一二線城市出行方式中,選擇公交車甚至可能比共享單車更便宜。而對比起下沉市場來説,出行的資源可能並不像一二線城市那麼密集,用户可以選擇出租車和網約車作為出行工具,相比之下,共享單車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也正是由於這個大環境,更好的推動了共享單車市場的下沉。

《投資者網》打開松果出行 APP 將定位調至深圳,發現系統顯示附近無可用車輛。

(圖片來源:松果出行 APP 內截圖)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向《投資者網》表示,“相比於一二線城市的複雜的交通環境和普遍較長的用户出行距離,縣鎮地區相對不太完善的公交系統為共享電單車提供了更為合適的發展空間。此外,一二線市場早已被滴滴、哈囉、美團等巨頭所瓜分,其他平台要想切入難度較大。在政策面上,一二線城市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單車,而在下沉市場則相對寬鬆。加之我國縣城數量巨大,市場空間廣闊,適合共享電單車的長期發展。”

(圖片來源:頭豹研究院)

就目前來看,下沉市場縣域級市場的營收數據實屬亮眼,根據頭豹研究院信息顯示,2020 年,三線城市是共享電單車最主要的營收市場。由於共享電單車在三線城市及三線城市以下市場具有價格優勢,2020-2025 年,中國共享電單車市場增量預計將依舊來自三線城市及三線以下城市。2025 年,三線以下城市將超越三線城市成為中國共享電單車最主要營收來源,三線以下城市年營收屆時將達 187 億元。

與一二線城市市場不同,以縣級市場為代表的下沉市場目前還並未出現三足鼎立的現象,再加上行業壁壘不高,不僅是松果出行,青桔電單車、美團助力車也看準了下沉市場這塊肥肉,各家都為了搶佔下沉市場使出渾身解數,比如:美團在一些城市推出了新手禮包免費卡,青桔向一些城市的用户送去體驗券。降價容易漲價難,主打下沉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產品不好漲價,那麼除去成本費,人工維修費之後,松果出行應該如何更好的在下沉市場創造價值,站穩腳跟並讓自己佔據更高市場份額呢?

“松果主要主打下沉市場,對於價格這一塊非常敏感,所以在這方面可以提升的空間並不是很大。如果想要擴大市場份額的話,可以藉助規模效應。儘管單價不高,但是如果數量上做大且有持續性,那麼復購性也會變強,由此可以形成一個平台,將衣食住行,之間互相關聯,使用户剩下的其他事情也可以在平台解決,比如外賣、網約車、生鮮等。平台化以後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價值。” 艾媒諮詢 CEO 張毅對《投資者網》説道。

“各家企業都在探索通過以單車為媒介創造更高的價值,但目前來看,單車還是在履行其交通出行的屬性,並未能創造出更多的用户價值。”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向《投資者網》表示,“企業還是需要通過精細化運營,提高車輛的使用頻率以提高收益。” 他指出,對於用户來説,出行體驗很大程度上和便利性掛鈎,而且聚合平台的出現也導致用户混用多個品牌的結果,“對於鞏固客户,除了提供常規化的服務以外,就是通過多元化的服務、優惠活動等不斷加強用户聯繫。”

APP 短板凸顯 松果出行 “留客” 不易

即便下沉市場前景再好,多元化平台化以後的價值再高,前提也得是產品自身優秀才能立足於下沉市場。

《投資者網》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有關松果出行的投訴並不少見,大多與亂收費有關,例如:有用户投訴稱,自己前後挪車距離不超過一米也會被扣兩元人民幣;還有用户表示,明明已經開通了一週內免費消費,但期內卻還是會被扣錢;有用户稱,騎行期間車輛顯示電量充足,但卻突然熄火,打開手機才發現系統自動結束了訂單,並扣除了兩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其他情況還包括:不退押金,平台承諾隨時充隨時退,但是卻一直顯示押金退款失敗;客服服務不到位,因為消費爭議,用户找客服溝通,客服只表示一切以實際情況為準,拒絕退還扣款;甚至有用户多次申請退款,但是一直都是機器人回覆;“自動續費” 選項被默認,但是卻沒有明顯的提示,顧客長期被自動扣款等。

《投資者網》還發現,松果出行應用下載界面上許多顧客給松果出行打了一星的評分。

(圖片來源:松果出行應用下載界面截圖)

《投資者網》就以上問題和現象向北京快松果詢問是否有相應的改善規劃,但公司方面對此並未做出任何回應。

對此,艾媒諮詢 CEO 張毅對《投資者網》表示,“產生差評是不可避免的,這個市場人人的素質是層次不齊的,坦率來講,對於產品的服務來説,能不能做的更好、更細,做到所有人都滿意,這並不容易。同時,這也是進入這個行業所必然遇到的門檻。這個賽道本身就競爭大,所以很多大公司不會把這視為主賽道,這也相當於給松果提供了一個機會。但是長期來看,這種差評如潮會給松果出行造成新的麻煩、新的問題。”

松果出行曾公開表示,立志於打造一個 “中國大縣城市的統一出行平台”,並且目前暫無打入一二城市的計劃。縣域市場對電單車的需要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並未完善好其 APP 各項功能的松果出行來説,無疑是一個短板。

“在市場有大量品牌爭相進入,這個市場涉及的範圍比較廣,需要的維護人員比較多,因此背後有沒有足夠的資本就顯得尤其重要。這個市場會有一拼,還會有比較大的競爭,目前已經有哈囉、美團、松果出行在佈局,除了他們以外,在 2020 年下半年,地級市在縣域,三線城市還有其他品牌在佈局這個市場,投入大量的車輛,市場競爭的激烈可見一斑。” 艾媒諮詢 CEO 張毅補充道。(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