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力輸血銀隆 “暗道” 或已拆除?仍餘長安債兑付待解

格力電器(000651.SZ)與珠海銀隆(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曖昧關係,如今變得有些欲蓋擬彰了…
格力電器(000651.SZ)與珠海銀隆(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曖昧關係,如今變得有些欲蓋擬彰了。
2020年以來,格力電器通過持有北京長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安投資”)所發行的規模達10億元的私募公司債(下稱“長安債”),再由長安投資拆借5億元至銀隆的 “曲線輸血” 路徑,在市場中得以曝光。
華見Capital獲悉,在上述輸血路徑曝光後,格力方面一度緊急與長安投資方面溝通,試圖解決這一 “疑似曲線輸血” 的瑕疵。
在格力電器的主張和長安投資的協調下,該問題似乎在2020年底獲得一定程度的化解。
據長安投資2020年年報披露,在其關聯方資金往來中,先前對銀隆的5億元資金拆借已經難覓蹤跡,與之對應的是,格力持有的6.7億元長安債也獲得了提前兑付和摘牌。
但華見Capital發現,由於資金週轉能力有限,長安投資未能夠對格力電器所持有的長安債實現全部兑付,導致仍有 “18 長安 04”、“18 長安 03” 兩筆、票面餘額共計達3.6億元的長安債趴在格力電器的2021年一季報中。
以上兩筆長安債將在2021年8月迎來到期,屆時長安投資如何保證及時兑付,而格力電器能否從該筆私募債中全身而退,市場正在等待答案。
5億 “輸血” 或已回流
對銀隆的曲線輸血,最早發端于格力電器2019年的年報中。
2019年年報中,格力電器持有5.23億元面值的19長安01,而半年後的2020年6月底,格力電器持有長安債的規模突破了10億元,而長安債也成為格力電器債券投資列表中唯一的民企債。
“AA級的民企債其實沒有什麼流動性可言,表面上看是債券,實際上流動性和非標差不多,就是民企融資的工具,與其説是格力投資長安債,不如説是格力幫助長安投資來融資。” 一位接近格力的固收市場人士指出。
格力對長安投資的“援助” 或許並非無償。長安投資2019年中報至2020年三季報期間,每個會計期末都會有一筆高達5億元左右的非經營性資金拆借流向銀隆。
一位接近長安投資人士指出,格力通過這一方法間接的為銀隆提供了輸血。
“長安投資的資金狀況不足以支撐其拿出5個億來借給銀隆,實際上是格力借錢給長安,長安再借錢給銀隆這樣一個 ‘變相輸血’ 的過程。” 上述接近長安投資人士稱,“長安投資本身資金比較緊張,成為輸血銀隆的通道,也是獲得格力電器持債的一個隱形條件。”
華見Capital獲悉,該現象被市場察覺後,格力電器一度緊急與長安投資溝通,要求長安投資提前兑付其所持有的長安債。或尋找其他機構將債 “接走”,以解決這一潛在爭議。
據上述接近長安投資人士透露,在格力電器的強勢要求下,長安投資與格力電器達成了一致意見,即在2020年底前儘可能的註銷格力所持有存量債券。
這一操作結果已體現在長安投資的信披中——據長安投資2020年年報披露,此前對銀隆的5億元資金拆借已然不見。
這顯然與長安投資在2020年底的提前兑付動作有關。
長安投資公眾號12月31日發文宣稱,其與2020年12月29日提前完成了所發私募債19長安01的兑付,而面值共計6.7億元的該筆債券也完成了摘牌。
“信披打架” 的格力
雖然長安投資對銀隆的非經營性資金拆借已經消失,但格力電器卻並未能夠從長安債中全身而退。
由於長安債的信評等級偏低,難以及時找到接盤方,加之長安投資資金鍊吃緊,長安投資缺乏足夠資金來提前兑付格力所持有的全部長安債。
“當時格力方面要求候儘快把所有的長安債都還上,或者換一個接盤方,長安借給銀隆的錢也用來還給格力,但是一個AA級、沒有主業的民企債,市場上很難找到交易對手方。” 上述接近長安投資人士透露。
“本來格力方面希望是全部還掉,但是長安投資東拼西湊只湊到了1.7個億,加上放在銀隆那的5個億,最後一共註銷了6.7億的債,但格力持有的餘額是10個億,仍然剩下了3個多億” 該人士稱,“但是6.7個億也足夠把借給銀隆的錢先平掉了。”
據格力2020年年報、2021年一季報披露,其債券投資中仍然留存了3.6億元面值的長安債,持有長安債規模較2020年三季度末的10.01億元淨減少6.41億元,該數字基本與長安去年年底提前兑付並摘牌的6.7億相吻合。
“1901提前兑付的投資者有兩家,一筆6.41億是格力持有的,剩下的是另一家和長安有關的持有人持有。” 上述接近長安投資人士稱,“實際上先還22年到期的1901,也和解決輸血銀隆這個事有關,如果先還1803和1804,3個多億根本不足以把輸血銀隆的資金平掉。”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18 長安 04”、“18 長安 03”兩隻長安債的持有情況,在格力電器2020年的審計報告中卻意外 “消失了”。
據審計報告顯示,格力電器截至2020年底的重要債權投資僅有兩隻國債 “16 附息國債17”和一筆證金債“20農發08”,期末餘額僅為5億元。
在缺少登記兩筆長安債持有情況的數據下,審計報告的這一記載與格力電器2020年年報中 “重要債券投資” 的8.6億元餘額存在明顯矛盾,剛好相差了格力電器持有的3.6億元長安債,佔格力電器審計報告中持債餘額的72%。
有一種分析認為,由於長安債屬於交易所私募債,並不在審計報告的重要債權投資披露範圍中。
但從餘額來看,格力電器截至2020年底持有的國債規模為3億元,農發債為2億元,而兩筆長安債的合計持倉規模則達3.6億元。
“通常重要債券投資在年報和審計報告中是要一致的,這種差異不得不説比較奇怪。” 一位審計人士指出。“要麼是審計機構和年報機構對重要債券的認定標準不一樣,要麼就是審計機構給疏漏了。”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疑似的曲線資金暗道被“拆除” 後,格力電器對銀隆的經營性 “支持” 也在悄然增加——格力電器2020年從銀隆的採購金額猛增,而銷售金額卻出現了減少。
2020年年報顯示,格力電器全年從銀隆獲得的銷售收入為11.35億元,較上一年下降3.53億元;從銀隆採購費用卻從0.72億元猛增至4.57億元。此外,格力電器還向銀隆支付了836.13萬元的固定資產租賃費用。
長安的兑付底牌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格力電器仍然持有的3.6億元長安債正在不斷臨近兑付日期。
數據顯示,18 長安 03、18 長安 04的到期日分別為2021年的8月6日和8月23日,這意味着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裏,長安投資能否如期兑付,決定着格力電器可否從此次投資中全身而退的命運。
2021年是長安投資債務的密集兑付年。一方面,長安投資的三隻債券18長安02、18長安03、18長安04將於今年內到期,累計規模達8.68億元;除格力電器外,內蒙古銀行,長安投資員工持債專户也是其私募債的持有人。
另一方面,長安投資面臨着實際控制的國融證券增資對賭壓力。
2016年11月8日,國融證券在長安投資主導下以4.98元/股價格向杭州普潤星融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下稱杭州普潤)等五家機構發行3.26億股,摺合增資金額16.23億元。
彼時,長安投資與上述五家機構均簽訂《股份回購協議》,約定若國融證券五年內未能獲批上市,則回購五家機構的認購股份,而伴隨着國融證券持續被罰和業績欠佳,其IPO希望渺茫,彼時的增資款正在成為長安投資當下的潛在債務。
與此同時,長安投資還正面臨着訴訟帶來的資金壓力。
2020年4月,諸暨楚縈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下稱楚縈投資)起訴長安投資,要求返還其投資的由長安投資實際控制的國融證券股權投資款;今年1月份,長安投資收到法院判決書,要求其在規定期限內支付1.51億投資款給楚縈投資。
綜上所述,長安投資2021年即將面對的合計到期債務兑付總額約為26.42億元;而截至去年底,長安投資母公司口徑的流動資產合計僅有15.47億元,而去除了 “其他應收款” 後的流動資金更是僅有4.24億元。
據接近長安投資人士透露,面對短期債務大規模的臨近,現如今轉讓國融證券股權來變現,已經成為長安投資僅存的一張底牌。
而這張底牌,如今已經打了出來。
4月7日,長安投資公告稱,已與青島國資旗下的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青島國信)簽署轉讓協議,約定以25.7 億元的價格轉讓4.18億股國融證券股份給後者;而青島國信也公告稱,涉及此次入主國融證券的股權受讓、增資等合計動用資金將達68.41億元,到而該筆交易一旦達成,無疑將為長安投資的現金流一解燃眉之急。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長安投資轉讓國融證券控制權一事恐怕還有較多不確定性。
一方面,青島國資的受讓價格約為6.15元/股,該價格摺合PB達2.68倍,而同期中證證券公司指數的加權平均PB僅有1.6倍,如此溢價受讓能否獲得上級國資部門的許可,目前尚不明朗;另一方面變更證券公司5%以上股東或控制權,不僅需要履行董事會、股東會等相關決議,還需要報證監會批准,而整個轉讓流程週期也相對較長,長安投資的資金狀況能否及時轉危為安,仍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