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 新首富背後:寧德時代的進擊與隱憂

華爾街見聞
2021.05.06 15:39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從福建農村考學到上海,從外企打拼到創立寧德時代,曾毓羣的人生選擇都離不開 “賭性” 二字。他曾帶領寧德時代,打破動力電池日韓分天下的現狀;又在守業之外,向產業上下游延伸。新能源風口下,動力電池賽道新老玩家擁擠,寧德時代的時代還有多久?

作者 | 蘆依 編輯 | 於惠如

被 “李氏家族” 霸榜 20 餘年的香港首富榜,開始出現新面孔。

據《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截至 5 月 3 日數據,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排名升至全球第 42 名。通過瑞廷時代持有寧德時代近 25% 的股份,曾毓羣身價達 345 億美元,個人財富一度超過李兆基(321 億美元)和李嘉誠(344 億美元),問鼎香港首富。

包括曾毓羣本人,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寧德時代有 9 人位列其中。

公開信息顯示,曾毓羣出生於 1968 年。從福建農村考學到上海,從外企打拼到創立寧德時代,曾毓羣的人生選擇都離不開 “賭性” 二字。他曾帶領寧德時代,打破動力電池日韓分天下的現狀;又在守業之外,向產業上下游延伸,探索電池及以外的生意。

由於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隨企業股價、市值實時變動,截至發稿,香港首富重又迴歸李氏家族手中。

雖然交回了首富接力棒,但在一眾地產豪商中,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的造富故事更顯不同。這位新首富的出現,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動力電池領域的彎道超車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曾毓羣曾公開表示:“日本人發明了鋰電池、韓國人把它做大,中國人把它做到世界第一”。

寧德時代的營收、裝機量都證明了他的自信。寧德時代 2021 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實現營收 191.67 億元,同比增長 112.24%,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 16.72 億元,同比增長 290.5%。

但隨着新能源火熱,無論是電池廠商,還是整車廠都瞄準了動力電池賽道,這也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更嚴峻的競爭下,寧德時代的 “時代” 還有多久?

新能源“造富”

2021 年,資本市場最大的風口,當屬新能源及智能汽車。

受資本熱捧,美股特斯拉一年內股價漲幅超過 700%,蔚來、理想和小鵬三家車企市值翻番,新造車企業領頭人身價也暴漲。

不同於國內外新造車、傳統勢力之間的較量,寧德時代是這些企業背後的 “隱形巨頭”。

作為全球頭部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不僅為特斯拉等新造車代表供貨,還與奔馳和本田等傳統車企合作。國內新造車三家企業也選擇了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

隨着新能源的火爆,這家幕後巨頭也開始走上台前,獲資本關注。例如,在 2020 年清倉蔚來後,高瓴資本轉而重倉寧德時代,認購了 100 億元的定增。

而在動力電池裝機量不斷提升下,寧德時代的股價從 2019 年年底的 106.18 元暴漲至當前的 384 元。東方財富數據顯示,寧德時代最新市值達 8945 億元人民幣。

(寧德時代 5 月 6 日最新市值,來源東方財富)

在風口和資本的加持下,寧德時代也湧現了一批億萬富翁。

除了曾毓羣本人以外,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還有 8 位來自寧德時代的億萬富翁,這一數量甚至超過了谷歌、Facebook 等美國科技巨頭。

根據他們持有的寧德時代股份計算,包括曾毓羣在內的 9 位高管和早期投資者的財富達到了 10 億美元以上,合計近 720 億美元。

據統計,除了董事長曾毓羣之外,聯席副董事長黃世霖和李平的淨資產分別為 147 億美元和 66 億美元。早期投資者裴振華淨資產達 85 億美元。

另外 5 位分別是:Zhao Fenggang(身價 24 億美元)、吳凱(23 億美元)、Wu Yingming(19 億美元)、 Chen Qiongxiang(18 億美元)和 Chen Yuantai(13 億美元)。除 Chen Qiongxiang 是早期投資者之外,其他四人都在寧德時代擔任高管職位。

賭性” 往事

自 2011 年創立至今,寧德時代的崛起僅在十年之間。

短短十年成長為動力電池供應商巨頭,寧德時代的崛起離不開創始人曾毓羣的鮮明個性——崇尚 “賭性”。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記述有關曾毓羣的一樁往事。據一位早年投資寧德時代的人士指出,在參觀時看到曾毓羣辦公室牆面上的五個大字——“賭性更堅強”,疑問為什麼不掛 “愛拼才會贏”。而曾毓羣的答案是,“光拼是不夠的,那是體力活;賭才是腦力活。”

這種 “賭性” 貫穿了曾毓羣的創業經歷。

曾毓羣出生於福建農村,現在是中國香港居民。他 17 歲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的船舶工程系,1989 年被分配到福建的一家國企,在國企僅幹了 3 個月,曾毓羣就選擇去東莞的外資企業打拼。此後十年,他都在日企 TDK 旗下子公司新科磁電廠 “歷練”。良好的工作表現,讓曾毓羣獲得了管理層的認可。

1999 年,受管理層邀請,曾毓羣開始做電池相關的創業項目——在香港成立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ATL”)。ATL 主要做手機鋰電池,憑藉高性價比,ATL 於 2003 年進入蘋果供應鏈,vivo、華為、三星手機的電池供應商,並逐漸發展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電池供應商。

回憶起去做電池項目的決定,曾毓羣曾回憶道,“這完全是一種衝動。”

後來,因當時政策規定動力電池不能全外資生產,2011 年 ATL 將動力電池事業部分拆出去,在寧德另成立了一家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幾番股權調整後,寧德時代成為純粹的中資企業。

在手機電池行業取得一定成績後,曾毓羣也認識到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對動力電池的稀缺。因此,新成立的寧德時代,開始專注動力電池研發。

彼時,動力電池市場還是日韓的天下,而國內電池企業都在低端的磷酸鐵鋰市場徘徊,不敢向更高端的三元鋰電池進發。但寧德時代選擇雙管齊下,既生產價格低廉的磷酸鐵鋰電池,也去探索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池。

2011 年,華晨寶馬向寧德時代遞去了第一根 “橄欖枝”,成為寧德時代第一個汽車客户。寧德時代生產的第一款動力電池就搭載在華晨寶馬的新能源車上。

曾毓羣也曾指出,能和華晨寶馬合作 “是運氣比較好”。

“我們一開始做動力電池的時候,就是跟寶馬合作。寶馬本身是國際化的公司,所以你的產品在他的中國產品中可以用,在他的德國產品中也可以用。”

據 AI 財經社報道,2016 年,政策開始補貼高續航的動力電池,以三元鋰電池為主,寧德時代是當時唯一可扶持的目標。

在政策紅利下,寧德時代打破了動力電池由日韓分天下的現狀。2017 至 2019 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已經全球第一,而 LG 化學、松下、三星等企業已經被超越。2018 年 6 月,寧德時代登陸創業板,當前市值已超過 9000 億。

寧德時代在海外市場的推進也十分迅速。例如,截至 2020 年 1 月,寧德時代在歐洲幾乎沒有開展業務,但在 2020 年底,它已成為歐洲第四大電池供應商。

過去幾年,磷酸鐵鋰電池在與三元鋰電池的競爭中落敗,截至 2019 年,三元鋰電池已經佔據了 70% 以上的市場份額。動力電池的路線之爭本已落下帷幕,但隨着三元鋰電池頻頻出現自燃事故,磷酸鐵鋰電池勢頭又起。

4 月 9 日,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表示,寧德時代在未來 3 至 4 年間將逐漸增加磷酸鐵鋰電池的產能佔比,三元鋰電池的產能則會逐漸減少。

在主營業務上,寧德時代不斷調整着電池的技術路線。更是通過合作或投資,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早在去年 8 月,寧德時代就公告稱,將以證券投資方式對境內外產業鏈上下游投資,金額約 190 億元。4 月 27 日,寧德時代又稱,計劃在未來一年內以證券投資方式,對境內外產業鏈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投資總額同樣不超過 190 億元。

在擴充品類方面,寧德時代最近與此前淵源頗深的 ATL 簽署了兩份合資合同,擬共同出資設立兩家合資公司,主營應用於家用儲能、電動兩輪車等領域的中型電池,兩家合資公司的投資額合計達 140 億元。

除此以外,寧德時代更是在探索動力電池以外的新生意。

在日前上海交通大學建校 125 週年企業家高端對話上,曾毓羣曾和校友沈南鵬展開對話,談到了寧德時代在 “碳中和” 概念下能做的事。

“除了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爭取替代移動式化石能源以外,寧德時代還希望在儲能和發電領域與新型太陽能電池結合,將固定式的化石能源替換;此外在一些比如挖礦、鑽探和碎礦石、運礦石等領域,寧德時代也希望能與智能化和電動化企業合作,實現無人化運作。”

巨頭的榮光與隱憂

崇尚 “賭性” 的曾毓羣頗具自信。他曾公開表示:“日本人發明了鋰電池、韓國人把它做大,中國人把它做到世界第一”,“假如我們不是世界第一,我們沒有存在的價值”。

寧德時代的財報數據表明,曾毓羣有自信的資本。

4 月 29 日晚間,寧德時代公佈了 2021 年第一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寧德時代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91.67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12.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 19.54 億元,較 2020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 163.38%。

此外,根據寧德時代 2020 年度的業績報告,去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 503 億元,同比增長 9.90%;扣非後歸母淨利潤 42.6 億元,同比增長 8.93%。

相比其他動力電池廠商,寧德時代還擁有國內動力電池領域最廣泛的客户基礎。寧德時代在其財報中表示,2020 年工信部公佈的新能源車型有效錄入共 6800 餘款車型,其中,寧德時代配套動力電池的車型超過 3400 款,佔比約一半。

寧德時代還是國內許多整車廠的供貨商。它為北汽、上汽、廣汽、東風和吉利等五大車企集團貢獻了超五成的動力電池;此外,蔚來 ES8、小鵬 P7、理想 ONE、威馬 EX5 等熱銷車型均搭載了寧德時代電池或電芯。

在動力電池裝機量上,寧德時代在全球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

據韓國行業調研機構 SNE Research 最新數據,2021 年第一季度全球電動車電池能耗為 47.8 GWh,同比增長 127%,寧德時代一季度的大幅增長為主要推動力。

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寧德時代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 320.8% 至 15.1 GWh,市佔率從 2020 年全年的 25% 再度擴大至 31.5%,而其最大競爭對手 LG 化學以及松下市佔率則分別下降至 20.5% 和 16.7%,松下市佔率一年內下降近 10 個百分點。

雖然已經坐穩動力電池頭把交椅,但巨頭的煩惱也不少。

想趕風口的玩家已經不止於造車。無論是老對手電池供應商、還是新玩家整車廠,都在瞄準動力電池賽道。

國外有 LG 化學等企業虎視眈眈,國內比亞迪已經對寧德時代構成了威脅。

2020 年 3 月,比亞迪發佈基於磷酸鐵鋰材料的刀片電池,並逐漸從自用開放給第三方車企供應。

比亞迪還在謀求將動力電池公司弗迪拆分上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稱,“弗迪將改變中國汽車工業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中的角色和分工。”

除比亞迪外,國內外整車廠也紛紛探索動力電池領域。

像寧德時代的客户特斯拉,就曾在 2020 年 9 月的電池日上表示,弗裏蒙特的 “試驗工廠” 已開始少量生產 4680 電芯,預計達到年產能 10GWh,計劃 2021 年底實現上述產能目標。

傳統車企如戴姆勒、大眾集團、通用汽車都在計劃佈局電池工廠。而國內,長城汽車、廣汽集團、吉利科技集團都紛紛發佈了動力電池項目和計劃。

動力電池的競爭正在愈演愈烈。

在不久前的那場企業家高端對話中,沈南鵬曾問曾毓羣,“假如説 10 年以後(車企)剩下 10 家,這十家裏面有多少家來自中國?”

他答覆稱,“我覺得 70% 會來自中國。”

電池巨頭寧德時代,能夠笑到最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