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丨押注熱門靶點,樂普生物能否借 PD-1 出圈?

智通財經
2021.04.30 09:5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產品均是大熱門靶點,市場競爭激烈,樂普生物如何突圍?

2012 年開始,藥企研發以 PD-1 為代表的腫瘤免疫熱潮傳導到國內,加之監管改革、資本市場轉熱,國內抗體新藥研發迅速爆發。隨着創新藥企研發管線的爆發,對資金的需求提升,因此大面積的創新藥企上市融資,其中就有樂普生物。

智通財經 APP 獲悉,4 月 28 日,樂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樂普生物) 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中金及摩根士丹利為其聯席保。這是樂普系第二隻赴港上市的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樂普系的第一隻企業普華和順 (01358) 上市以來股價表現十分萎靡,直接腰斬,那麼樂普生物能否有更出色的表現呢?

年虧 6.13 億元,現金捉襟見肘

招股書顯示,樂普生物成立於 2018 年 1 月。2018 年 6 月,公司通過收購泰州翰中及泰州奧科的控股權,取得 PD-1 及 PD-L1 管線產品;同年 7 月,公司收購上海美雅珂的控股權,從而擁有了 ADC 平台,開啓創新藥物的研發及臨牀試驗。2019 年,公司又從 CG Oncology 引進 CG0070 溶瘤病毒。

經過一系列的收購、引進以及自研,目前樂普生物在研管線中有 14 款產品,其中有 8 種臨牀階段的候選藥物,3 種臨牀前候選藥物和 3 種臨牀階段的聯合療法。在這 8 中臨牀階段的候選藥物中,有 5 種靶向療法藥物和 3 種免疫治療藥物,進度最快的為 HX008 抗 PD-1 單克隆抗體。值得一提的是,在樂普生物的管線中,5 種靶向療法均為當前的大熱門:PD-1、PD-L1、EGFR、HER2 及 CD20,熱門靶點,也意味着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儘管目前樂普生物擁有 14 款產品,但公司並未有商業化收入。2019 年和 2020 年,公司其他收入分別為人民幣 555 萬元 (單位,下同) 和 796 萬元。由於多管線同時研發,研發支出也大幅增長,2019 年及 2020 年研發開支分別為 2.29 億元和 3.54 億元。由於研發的大量開支,使得公司在期間內分別虧損 5.15 億元和 6.13 億元。

持續燒錢搞研發,也導致公司的現金捉襟見肘。2020 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等價物僅剩 4.02 億元。倘若不再融資,基本不足以支撐公司度過 2021 年。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研發,目前 HX008 已經有三個適應症在進行註冊性試驗,公司計劃在 2021 年第二季度及 2021 年下半年就 HX008 用於治療黑色素瘤及 MSI-H/dMMR 實體瘤向國家藥監局提交 NDA 申請。

PD-1 早已紅海一片,樂普生物能否突圍?

智通財經 APP 瞭解到,HX008 是一種針對人 PD-1 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可拮抗 PD-1 信號,以通過阻斷 PD-1 與其配體 PD-L1 及 PD-L2 的結合來恢復免疫細胞殺死癌細胞的能力;並且 HX008 採用創新分子設計以延長其半衰期,顯示出強大的臨牀抗腫瘤活性以及良好的安全性。

與已上市或進入 III 期臨牀試驗的所有競爭抗 PD-1 抗體相比,其創新性地採用抗體工程技術,在 Fc 區引入突變,提高 FcRn 的結合親和力,從而大幅延長其半衰期,提高患者的臨牀療效及藥物依從性。在已完成的 Ia 期臨牀試驗中,HX008 的半衰期為 17.15 至 23.51 天 (單次給藥) 及 18.41 至 38.16 天。

針對 MSI-H/dMMR 實體瘤的 II 期臨牀試驗的 ORR 及 DCR 分別達到 44.8% 及 66.7%;黑色素瘤的臨牀試驗的 ORR 及 DCR 分別達到 18.5% 及 44.5%,與最暢銷藥物的歷史數據相當。由於效果良好,樂普生物也正在進行多項臨牀試驗,包括胃癌或胃食管結合部癌二線治療的 III 期臨牀試驗、NSCLC 的 II/III 期臨牀試驗、TNBC 的 II 期臨牀試驗、NMIBC 的 II 期臨牀試驗及 HCC 的 II 期臨牀試驗。此外,在 HX008 令人鼓舞的安全性結果的支撐下,公司正在進行兩項關於 HX008 聯合治療的臨牀試驗,包括 HX008 聯合 OH2 治療晚期肝癌及 HX008 聯合 LP002 治療抗 PD-1 治 療難治的晚期黑色素瘤。

出色的臨牀實驗數據,加上中國 PD-1/PD-L1 療法的市場規模正持續增長,樂普生物的這款 PD1 可謂是看點十足。

沙利文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 PD-1/PD-L1 療法的市場規模為 63 億元,預期在 2024 年將達 819 億元,至 2030 年達進一步增長至 1000 億元,2019 年至 2024 年複合年增長率為 67.2%,2024 年至 2030 年複合年增長率為 3.4%。

除此之外,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抗 PD-1╱ 抗 PD-L1 單抗藥物在中國具有未被滿 足的醫療需求。抗 PD-1╱ 抗 PD-L1 抑制劑日益用於多種惡性腫瘤,包括黑色素瘤、 NSCLC、頭頸癌、膀胱癌及腎癌。該等適應症的傳統療法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及化療。

足夠大的市場,以及 HX008 在多種適應症中的良好表現,其市場潛力可謂十足。需要注意的是,PD-1 市場早已氾濫成災,早已紅海一片。

西南證券資料顯示,全球共有 154 個 PD-1 單抗在研,其中已上市 8 個,處於申請上市階段 5 個,處於 III 期臨牀階段 7 個。預計未來 2-3 年,全球上市 PD-1 產品將可能超過 20 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中國是 PD-1 研發最為火熱的地區,全球 154 個 PD-1,其中 85 個由中國企業研發或合作開發,佔比達到 55%。PD-1 單抗在國內獲批上市有 6 個,申請上市 3 個,處於 III 期臨牀階段 7 個,預計未來 2-3 年國內上市的 PD-1 單抗將達到 15 個。

除了在研企業多以外,國內多數企業紛紛押注肺癌、胃癌、肝癌及食管癌這四大適應症,目前 6 家已獲批上市的 PD-1 單抗廠家均有佈局,並且每個適應症國內總共佈局的家數都在 10 家以上,較為擁擠。預計在這些適應症上,未來的競爭格局將成為二八分化,銷售實力較強、臨牀數據紮實的五六家廠家佔據 80% 的市場份額。

除了扎堆同一適應症以外,PD-1 也受醫保控費影響。由於目前國內已上市的 PD-1 大部分屬於 me too 類創新,因此為了進醫保能快速放量,在 2020 年國家醫保談判時,國內三家企業平均降價 78%,年均費用降至 5 萬多元。按此金額計算,市場可能將從 1000 億萎縮至 200 億元。

在同為 me too 類藥物的基礎上,銷售額基本與銷售團隊規模成正比。能決定 PD-1 最終銷量的仍要依靠企業本身的營銷能力。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 2020 年 6 月,恆瑞醫藥 (600276.SH) 腫瘤線銷售人員超過 6000 名,其中 PD-1 的專職銷售人員已接近 2000 人。成功造就恆瑞 2020 年艾瑞卡 45 億元銷量的神話 (相當於另外 3 個 PD-1 的銷量總和)。

信達生物 (01801) 的商業化團隊為 1100 人,今年有望增加至 1600 人;君實生物 (01877) 商業化團隊則有 561 人;百濟神州 (06160) 也不甘示弱,兩年內也從幾百人擴張至 2020 年底的超過 1500 人,三家企業的銷售人數都已是 2019 年的兩倍以上,且未來必定還會繼續增加。而樂普生物目前沒有銷售團隊,儘管樂普醫療 (300003.SZ) 持有樂普生物 14.71% 的股權,且銷售團隊有 2900 多人,但是樂普醫療主攻心腦血管領域,腫瘤線還需要時間。

面對上述幾家大藥企強大的銷售團隊,樂普生物自然很難拼過,因此公司打算做 PD-1 的聯用藥,因此聯用藥未來也是 PD-1 的發展趨勢。不過在聯用藥方面,恆瑞也有把 PD-1 當做基礎藥品來賣的打算,即通過底價 PD-1 進行市場教育,再通過聯用藥的方式,用聯用藥創造收益。

其他腫瘤靶點也差不多,且大熱門靶點競爭更為激烈,面對重重競爭,樂普生物如何突圍,市場能否買單,也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