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瑞醫藥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超 13% 抗腫瘤藥銷售與研發支出兩翼齊飛 | 財報見聞

華爾街見聞
2021.04.20 00:49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一季度恆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 69.29 億元,同比增長 25.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14.96 億元,同比增長 13.77%。在數據增長背後,恆瑞兩大抗腫瘤藥物的產銷均出現了大幅上升,與此同時,恆瑞加大了研發投入。

“醫藥茅” 恆瑞持續走弱的行情,無疑讓市場對其業績猜疑加重,關於公司一季度業績不及預期的傳言不絕於耳。現在,恆瑞終於對此傳言做出 “正式回應”。

4 月 19 日晚間,恆瑞醫藥發佈的財報顯示,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69.29 億元,同比增長 25.37%;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14.96 億元,同比增長 13.77%。2020 年恆瑞實現營業收入 277.35 億元,同比增長 19.09%;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 63.28 億元,同比增長 18.78%。

在數據增長背後,恆瑞兩大抗腫瘤藥物的產銷均出現了大幅上升,與此同時,恆瑞加大了研發投入。

恆瑞醫藥自年初以來一直延續了震盪下行走勢。截至昨日收盤,恆瑞醫藥收報 82.09 元,漲 1.82%,而從年初至今股價已下跌 26.35%。

實際上,除了對業績的懷疑,在 4 月 15 日國家藥品帶量採購的最新消息傳出後,也有觀點認為恆瑞醫藥股價暴跌背後的原因正與此有關。

抗腫瘤藥物銷售大增

4 月 19 日晚間,恆瑞醫藥披露 2021 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69.29 億元,同比增長 25.37%;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14.96 億元,同比增長 13.77%。而同一日披露的 2020 年報顯示,恆瑞醫藥 2020 年實現營業收入 277.34 億元,同比增長 19.09%;2020 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63.28 億元,同比增長 18.78%。

在主要藥物產銷方面,兩大抗腫瘤藥物——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和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的產銷均出現了大幅上升。

其中,紫杉醇 2020 年的生產量較 2019 年增長了 155%,而 2020 年銷售量則較 2019 年增長了 174%;至於卡瑞利珠單抗的增長則更加明顯,2020 年的生產量較 2019 年增長了 210%,而 2020 年銷售量則較 2019 年增長了 326%.

對於抗腫瘤藥物銷售大增,恆瑞醫藥表示,該公司積極參與國家組織的藥品集中採購,而紫杉醇中選第二批集中採購藥品。至於卡瑞利珠單抗則是在 2019 年下半年開始實現銷售的基礎上,2020 年實現銷售增長 326%,生產量包括臨牀試驗樣品、慈善贈藥等。

而恆瑞對於研發的投入也出現了明顯上升。根據報表數據,恆瑞 2021 一季度的研發資金為 13.16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62.26%,在 2020 年則是累計投入研發資金 49.89 億元,比上年增長 28.04%,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 17.99%。

股價方面,恆瑞醫藥自年初以來一直延續了震盪下行走勢。截至昨日收盤,恆瑞醫藥收報 82.09 元,漲 1.82%,而從年初至今股價已下跌 26.35%。

或受集採降價拖累

實際上,除了對業績的懷疑,在 4 月 15 日國家藥品帶量採購的最新消息傳出後,也有觀點認為恆瑞醫藥股價暴跌背後的原因正與此有關。

華爾街見聞在前日提到,各地已被要求報送第五批集採藥品相關採購數據,恆瑞醫藥有苯磺順阿曲庫銨注射劑、度他雄胺軟膠囊、格隆溴銨注射液、羅哌卡因注射劑、多西他賽注射劑 5 個產品在目錄中。其中,苯磺順阿曲庫銨和多西他賽是恆瑞的大品種,據市場推測,兩者對應銷售收入均超過 10 億元。

另外,參與本次報量的還有兩款造影劑,分別為碘海醇和碘克沙醇注射液。

據推算, 在此次藥品帶量採購中,僅苯磺順阿曲庫銨、多西他賽及碘克沙醇 3 個品種,就為恆瑞貢獻了接近 50 億元的銷售收入。

這也意味着,一旦集採降價,公司業績或也將因此被拖累。

此外司太立碘海醇注射液由恆瑞負責在國內進行推廣銷售工作,有觀點據此認為,一旦司太立集採中標,對於恆瑞商業化推廣的依賴程度就會大大降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對恆瑞造成利空。

不過,對於造影劑,市場也有不同聲音。

目前,恆瑞醫藥的碘克沙醇截至目前還未過評,因此有可能會錯過本次集採。

碘克沙醇是恆瑞的大品種。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碘克沙醇注射液銷售額超過 35 億元。其中,恆瑞醫藥佔據 50.48% 的市場份額。2019 年恆瑞醫藥造影劑營業收入超過 32 億元,同比增長 38.97%,毛利率達 72.94%。

據相關統計,2018 年國內前五大造影劑佔市場整體份額的 79.5%(按銷售額計算),且均為碘類造影劑;所有已批准上市的碘類造影劑更是佔據造影劑整體市場份額的 84.3%,在造影劑市場佔據主體地位。

有造影劑企業對華爾街見聞表示,碘造影劑並不適合集採。

因為碘造影劑本身有比較高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一旦集採用量放大,這種不良反應的效應就可能被放大。

與此同時,其認為,由於目前國內生產碘造影劑原料藥的企業高度集中,因此如果此類製劑產品被納入集採,則原料藥很容易遭到上游企業的壟斷,最終或不可避免的影響到對醫療機構的正常供貨。

碘造影劑是否會被納入集採的確還需觀察。

在去年的一場會議上,一位上海醫保局的官員就曾指出適合參加集採的藥品需滿足一系列條件,其中一條就是 “原輔料供應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