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餐飲品牌開店策略盤點:海底撈心繫下沉,九毛九 “獨寵” 太二

智通財經
2021.04.15 02:4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港股頭部餐飲品牌開店眾生相。

2020 年以來,在 “逆向思維” 驅動之下,港股餐飲板塊迎來一輪投資熱潮。近期,隨着各公司年度業績陸續公佈,這股熱潮迅速降温。

以市值排名前列的餐飲股為例,海底撈(06862)、百勝中國-S(09987)、九毛九(09922)、呷哺呷哺(00520)的股價,自創下歷史新高後出現不同程度回撤。其中,呷哺呷哺股價最大回撤幅超過 50%,海底撈股價最大撤幅度也達到 45%。

“比慘模式” 的開啓,主要原因是這些公司股價上漲脱離了各自基本面。業績 “沙丁魚罐頭” 揭開之後可以發現,港股市值排名前四的餐飲股中,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的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其股價向下尋求基本面支撐便在情理之中。

當然,機會是跌出來的。公共衞生事件使得餐飲大牌們業績承壓,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行業洗牌的機會。頭部餐飲品牌抓住機遇的焦點之一便是逆勢開店,為未來業績增長提供支撐,找到估值於基本面的平衡點。

海底撈:“加密” 一二線,下沉為先鋒

作為火鍋 “一哥”,海底撈截至 2020 年底在全球擁有 1298 家門店,其中 1205 家位於中國大陸地區,93 家位於中國大陸以外的 14 個國家和地區。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海底撈新開 544 家門店,淨增開 530 家,淨新增門店數量佔到期末門店總數的 40.83%。

從開店策略來看,海底撈在 2020 年採取的是 “加密一二線城市,突破低線城市” 的策略。截至 2020 年末,海底撈在一線城市的餐廳數量達到 255 家,同比淨增開 65 家;二線城市餐廳數量為 499 家,同比淨增開 167 家;三線及以下城市餐廳數量達到 451 家,同比淨增開 257 家。

海底撈財報顯示,2020 年公司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餐廳,同店日均銷售額為 10.15 萬元,與一二線城市的同店日均銷售額差距縮小。此外,2020 年,三線及以下城市餐廳同店平均翻枱率為 4.3 次已經超過一二線城市的表現。

根據海底撈近期舉行的電話會議,公司在 2020 年新簽約餐廳 807 家,其中 2020 年開業 332 家。截至 2021 年 3 月,海底撈在年內新簽約餐廳 91 家。這意味着海底撈現有的餐廳儲備儲量超過 600 家,為業績回暖提供充裕 “彈藥”。

此外,海底撈門店技術升級也在加快突破。2020 年,公司先後新建和改造超過 50 家新技術餐廳,推廣出菜機、中央廚房直配成品菜等設備和技術。智能化配鍋機已在多家門店應用。傳菜機器人在超過 900 家門店部署。多種後廚清洗設備已在全球超過 1000 家海底撈門店提供服務。

呷哺呷哺:品牌升級主旋律,下沉佈局進行時

相對於海底撈對開店的 “迷戀”,呷哺呷哺更熱衷於在品牌創新上持續發力,旗下已逐漸形成多元化品牌矩陣,包括呷哺呷哺餐廳、湊湊、2019 年開業的 inxiabuxiabu,茶品牌 “茶米茶” 以及外賣品牌 “呷煮呷燙” 等,整體的佈局更加多元。

在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同時,呷哺呷哺品牌挖掘 “一人一鍋” 契合尊重個性的時尚文化。2020 年下半年,呷哺呷哺推出新的 “LightPot” 模型,呈現簡單、個性化風格,把年輕及現代時尚元素融入其中。通過新設計的員工制服、器皿及擺盤,提升顧客用餐體驗。

開店方面,於 2020 年,呷哺呷哺新開張 91 間呷哺呷哺餐廳及 38 間湊湊餐廳。截至 2020 年底,呷哺呷哺在擁有及經營 1061 間呷哺呷哺餐廳同比淨增加 39 間。從門店分佈來看,呷哺呷哺佈局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且以一二線城市為主。2020 年,呷哺呷哺品牌在三線及以下城市淨增加門店僅為 19 家。

據呷哺呷哺財報,2020 年無論是顧客人均消費金額還是翻座率,三線及以下城市的表現不及一二線城市。尤其是顧客人均消費金額,一二線城市在 2020 年的增速均高出低線市場。這或許是呷哺呷哺對門店 “下沉” 相對謹慎原因之一。

智通財經 APP 注意到,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湊湊品牌上。2020 年,湊湊門店淨增長 38 家,三線城市是唯一沒有門店增長的市場,仍維持一家餐廳的規模。

好的一方面是,隨着湊湊門店數量增長及品牌力提升,其業績狀況也實現改善。據悉,湊湊下半年同口徑下翻座率恢復到 4 倍以上。2020 年,湊湊實現淨收入達到 16.88 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 40.65%。湊湊餐廳層面的經營利潤達到 2.26 億元,利潤率遠高於呷哺呷哺餐廳。

未來開店策略方面,根據呷哺呷哺電話會議指引,2021 年呷哺呷哺和湊湊開店目標分別為 100 家和 70 家左右。2021 年,呷哺呷哺將集中開發華東、華南市場。未來三年,華東、華南將是呷哺呷哺擴張的重點地區。湊湊在一線城市加密的基礎上,藉助逐漸成型的品牌力進行二三線城市的下沉。

九毛九:新老品牌交接,太二獲 “獨寵”

九毛九的 2020 年,可謂在開店與關店之間忙活得熱火朝天。據九毛九財報,公司全年開店 190 家,其中包括 10 間九毛九餐廳、109 間太二餐廳、2 間 2 顆雞蛋煎餅自營餐廳、16 間 2 顆雞蛋煎餅加盟餐廳及 2 間慫重慶火鍋廠餐廳。與此同時,公司還在 2020 年關閉 66 間自營餐廳。

經過這一輪 “洗牌”,九毛九餐廳數量在 2020 年下降至 98 家,同比淨減少 45 家。九毛九在財報中表示,公司已關閉客流量相對較少的餐廳,且不再經營位於廣東及海南省以外的九毛九餐廳。

據智通財經 APP 瞭解,九毛九之所以大面積關閉九毛九餐廳,主要原因是該品牌的老化,以及太二品牌已經培育成熟。

財報顯示,2020 年,九毛九餐廳翻座率已經下探至 1.7 倍,不足太二餐廳的一半,同店銷售金額較太二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反觀太二餐廳,數量在 2020 年淨增加 107 間,其擴張策略以搶佔高線城市及加密現有城市為重點,兼顧下沉市場和空白市場。2020 年,太二餐廳新進駐內蒙古、山西、遼寧、甘肅、廣西等省份。據九毛九電話會議指引,預計 2021 年太二仍將保持 100-120 家左右開店速度。

野村在近期發佈的研究報告中表示,太二餐廳翻座率在 2020 年下半年改善至 4 次,加上受益於餐廳數量大幅增長,下半年的銷售表現超越 2019 年水平。估計公司的品牌將跟隨太二的步伐,主打年輕客户,並在商場擴張,同時該行料其學習過程將較短,意味將較同業更快達收支平衡。

據此,野村將九毛九股票目標價由 35.8 港元提升至 40.6 港元,較當前股價有超過 30% 潛在升幅。

百勝中國:“雙子星” 為中軸,多元化品牌快速放量

作為將本土化做得最好的連鎖餐飲企業,百勝中國在 2020 年依然獲得中國消費者青睞。也因此,百勝中國 2020 年業績為港股頭部餐飲企業中表現最穩定之一,股價在近期的回撤幅度相對較小。

據智通財經 APP 觀察,百勝中國 2020 年總體業績相對穩定,與公司大規模新開餐廳有直接關係。據百勝財報,截至 2020 年底,公司餐廳數量達到 10506 家,年內新開餐廳數量達到 1165 家,創歷史新高。其中,肯德基新開餐廳 840 家,同比淨增加 632 家;必勝客新開餐廳 152 家,同比淨增加 74 家。其他品牌方面,由於百勝於 2020 年 4 月完成對黃記煌的收購,其他品牌餐廳期末數量達到 985 家,同比淨增加 600 家。

從新開門店佈局來看,肯德基和必勝客均有加速下沉的趨勢。據瞭解,截至 2020 年,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佔比分別為 56% 和 42%。2020 年新開門店中兩大品牌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佔比分別為 58% 和 51%。此外,肯德基在 2020 年推出的小鎮模式門店,已經落地河南省,預計 2021 年將進一步推廣,幫助公司加強下沉力度。

在新品孵化方面,隨着公司完成對黃記煌收購,百勝旗下中餐事業部包含了小肥羊、黃記煌和東方既白三大品牌。此外,2020 年上半年,百勝與與意大利咖啡品牌 Lavazza 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形成了肯德基 K 咖啡 +COFFii&JOY+Lavazza 的品牌矩陣。目前,COFFii&JOY 門店數量已超過 40 家,公司還計劃 Lavazza 品牌在 2021 年於上海之外市場開店。

長期來看,將斥資 80 億美元用於未來 5 年的門店擴張、餐廳改造、基礎設施建設及新興品牌孵化。2021 年,百勝計劃使用約 6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開設約 1000 家新店。

野村在研究報告中表示,預期百勝中國將出現持續改善,隨着公共衞生時間影響逐漸減退,客流量也將有改善。公司迅速的網絡擴展、多品牌策略和數碼化能力,相信將有助公司爭取市佔率。

總體而言,港股四大餐飲企業擴張策略各有千秋。海底撈以單品牌為核心,發力下沉市場;呷哺呷哺和九毛九重點培育 “第二增長曲線”;百勝中國則是開店 + 下沉 + 新品牌培育多管齊下。不同的發展策略會取得不同的成效,但總有一款符合你的 “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