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丨明星基石投資者光環加持的騰盛博藥,會是下一個 “歌禮” 嗎?

智通財經
2021.04.14 02:4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管線押注與歌禮制藥高度重合,資本市場會買騰盛博藥的單嗎?

智通財經 APP 瞭解到,4 月 8 日,騰盛博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騰盛博藥) 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摩根士丹利及瑞銀集團 (UBS) 為聯席保薦人。

騰盛博藥於 2017 年由前 GSK 高級副總裁洪志博士及博裕資本、紅杉資本、BluePool(馬雲、蔡崇信等聯合設立的家族財富基金) 等共同創立,是一家主攻重大傳染疾病 (如乙型肝炎病毒、HIV) 為代表的公共衞生疾病的生物技術公司。自 2018 年 6 月以來,公司先後進行多輪融資,融資金額合計約 4.14 億美元。在今年 3 月份,公司完成了數額為 1.55 億美元的融資,並且在融資後估值達到 14.55 億美元。

基石投資者陣容也十分豪華,除了博裕資本、紅杉資本、BluePool 這三位現有股東外,景順發展市場基金在 C 輪融資時領頭,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GIC)、清池資本、高瓴等跟投。

相比腫瘤免疫、細胞治療項目融資,抗感染領域大手筆的融資並不多見。那麼,成立短短 4 年的騰盛博藥想必有過人之處。

尚未商業化,花大價錢開展新冠病毒藥品研發

智通財經 APP 獲悉,騰盛博藥已建立一條針對傳染病及 CNS 疾病的由 10 多個創新候選產品組成的管線,涵蓋臨牀前到臨牀階段項目。核心候選藥物為治療乙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等傳染病藥物。

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有產品產生商業化收入,截至 2019 年及 2020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綜合開支總額分別為人民幣 5.353 億元 (單位下同) 及 11.731 億元,研發費用分別為 8380 萬元和 8.758 億元。

2020 年公司研發費用大增主要為許可費以及第三方合約成本大增。

具體來看,第三方合約成本大增與公司的研發外包活動有關。2019 年公司的第三方合約成本為 3604.5 萬元,而 2020 年達到 6.71 億元。

儘管 2020 年達到 6.71 億元,但公司的主要產品並未產生巨大的支出。招股書顯示,2019 年及 2020 年,有關 HBV 功能性治癒項目的第三方合約成本分別為 990 萬元及 3610 萬元,分別為 BRII-179 項目 1b 期╱2a 期臨牀試驗及 BRII-835 項目 2 期臨牀試驗的開支。

另外的 5.64 億元主要支付給第三方研發合約成本,用於開發治療 COVID-19 的候選藥物,主要與生產抗體相關,該等抗體正在籌備進行臨牀試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嚴防管控下,中國的新冠疫情早已得到控制,且疫苗也陸續接種,目前的新冠疫苗對重症的保護率基本上實現 100%。除此之外,對於治療新冠病毒的藥物,國內外也早已有包括君實生物在內的多家企業開展相關藥品的研發。且據外網消息,德國藥企瑞吉貝爾和美國默克兩大藥企聯合研製的莫那皮納偉已經在人體完成一二期試驗,第三期臨牀試驗接近尾聲,效果非常理想,倘若進展順利,還有 4-5 個月便能問世。而騰盛博藥尚未進行臨牀試驗,可以説在新冠病毒藥品的開發上,騰盛博藥進度已非常緩慢。

可功能性治癒 HBV 藥物或再次打開市場空間

刨除公司在新冠病毒藥品的大量投入來看,就騰盛博藥的研發管線來説,中國的抗病毒感染行業足夠大,並且幾個藥品基本上押注的都是大品種,或因此被各大資本看好。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顯示,中國的傳染病藥物市場預期比全球市場的增長速度更高,預計從 2019 年的 326 億美元增長至 2034 年的 582 億美元 (不包含疫苗)。與全球市場相似,抗病毒藥物預計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傳染病細分市場,到 2034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252 億美元。

其中 HBV 及 HIV 藥物在中國抗病毒藥物市場中佔有相當的大的市場比例,預計中國的 HBV 和 HIV 藥物市場將從 2019 年佔總體市場的 50.7% 增長到 2034 年的 78.0%,而比例的提升主要是由於推出了更多創新的抗病毒治療方法,例如下一代 HBV 治癒藥物。

就公司的核心藥品,治療 BRII-179 而言,該藥物是治療 HBV 感染的藥物之一,自 VBI 和 Vir 獲得許可。

HBV 感染是一種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感染為特徵的傳染病,其特點是極易傳播。一些 HBV 感染屬急性或短期疾病,但另一些會引起長期的慢性感染。在目前的護理標準下,慢性 HBV 感染很少能得到功能性治癒,因此多數患者需要終身服用藥物。一旦感染,慢性 HBV 感染可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如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癌。世界範圍內 HBV 感染引起的原發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比例分別為 45% 和 30%,而在中國,HBV 感染引起的原發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比例卻高達 80% 和 60%。

對於部分 HBV 患者而言,抗病毒治療可以降低病毒載量,以減緩重大疾病的進程,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的 HBV 感染治癒療法,而騰盛博藥正在開發的處於臨牀階段的 HBV 功能性治癒療法聯合使用 HBV 特異性 B 細胞及 T 細胞治療性免疫蛋白 (BRII-179) 以及靶向 HBV 的 siRNA(BRII-835),該療法為一種高度創新的新型療法,可能是一項重大進步,有帶來治癒的可能。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據估計,中國每年與 HBV 相關慢性感染、肝硬化和肝癌的醫療成本總額約為 120 億至 180 億美元。目前,儘管有明顯的副作用和較低的治癒率,干擾素幾乎為 HBV 功能性治癒的唯一選擇。

中國的 HBV 治療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尚未被開發。截至目前,在中國或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尚無治療 HBV 的高度有效的療法。中國龐大的患者羣體 HBV 具有需求未得到滿足的龐大的患者羣體。2019 年,中國感染 HBV 的總人數達到 7260 萬。2019 年,中國 HBV 相關的肝癌和肝硬化死亡人數分別約為 11.7 萬人及 4.22 萬人。

由於富馬酸泰諾福韋酯及恩替卡韋等非專利 HBV 藥物價格因集採價格大幅下降,因此中國的 HBV 藥物市場的規模由 2015 年的 21 億美元略減至 2019 年的 16 億美元。

不過由於 HBV 給中國的社會體系帶來公共負擔,因此中國政府已將其保險報銷系統中納入創新療法,例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9 年版)》增加了中國合資格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羣體。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隨着更多創新型 HBV 藥物 (尤其是可提供功能性治癒的藥物) 預期將在 2024 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並預期該市場將從 2019 年的 16 億美元大幅增長至 2029 年的 89 億美元,期間內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18.9%。

如此來看,隨着仿製藥帶量採購的推進,中國的 HBV 市場或開始萎縮,不過隨着可提供功能性治癒的藥物的上市,HBV 市場空間將再次被打開。

但是值得深思的是,吉利德當年研發出索磷布韋之後,產品也被大賣。但是隨着美國丙肝患者逐步被治癒,索磷布韋的銷量也大幅減少。而騰盛博藥的 RNA 靶向藥如果真的能實現功能性治癒乙肝,是否也會出現類似吉利德的遭遇呢?

核心藥物市場競爭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可提供功能性治癒的藥物的上市 HBV 市場會再次被打開,但依舊無法改變治療 HBV 藥物市場競爭激烈的事實,因此騰盛博藥或難取得好的表現。

資料顯示,HBV 抗病毒藥物分為 NRTI 和干擾素。在我國,由於這兩類藥物的原研藥就已經有很多家生產。根據沙利文統計,目前國內有六款 NRTI 產品上市,除了異丙酚替諾福韋 2021 年專利期到期以外,其他的全部專利到期;國內也有六款干擾素產品上市,其中五款專利期也已經到期。

隨着這些創新藥的專利到期,仿製藥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集採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如此前集採的治療乙肝用藥的恩替卡韋價格直接砍至 0.18 元/片,降幅達 97%,一年藥費僅 65.7 元;替諾福韋酯也下降至 0.29 元/片,一年藥費也僅 105.8 元。

在價格方面,毫無疑問仿製藥具有絕對優勢,因此仿製藥會是中國多數乙肝病人的用藥首選。

隨着消費升級,對於療效的追求肯定會逐步增加。不過國內佈局 HBV 領域創新藥的企業也很多,僅上市公司就有 10 家。

在眾多上市公司的眾多創新產品中,就 RNA 靶向療法這一細分領域來看,騰盛博藥進展算是比較靠前的,其 BRII-835 處於二期臨牀階段,進展排在可比藥物的第三名。

騰盛博藥通過引進,目前正在中國、香港、新西蘭、澳大利亞、泰國和韓國進行 BRII-179 的 1b/2a 期臨牀研究,並在中國進行 BRII-835 的 2 期臨牀研究。今年 3 月在新西蘭就 BRII-179/BRII-835 的 2 期 MRCT 聯合用藥研究啓動患者篩選,並預計在 2021 年第二及第三季度在中國、香港、澳大利亞、台灣、新加坡、泰國和韓國進行 MRCT 研究。

對於創新藥公司來説,商業化能力也十分重要,不過目前騰盛博藥並未有銷售團隊,因此產品上市後,要做到迅速放量並不容易,而葛蘭素史克和楊森在全球範圍內銷售能力都十分強,因此面臨的壓力也較大。

除了治療 HBV 藥物外,其他的藥品也基本上面臨類似的問題。雖然騰盛博藥不管是融資金額還是基石投資陣容,都十分亮眼,但二級市場未必會看好。如歌禮制藥-B(01672) 也是主攻 HBV 和 HIV 領域的創新藥企,並且其丙肝藥物戈諾衞已經擁有銷售收入,而歌禮制藥-B 目前僅 31 億港幣市值,其估值僅騰盛博藥 C 輪融資的估值的 0.27 倍。如此來看,明星基石投資者加持的騰盛博藥未必能給投資者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