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順豐到華海藥業再到中國中免,為何 “一天殺一個白馬股”?

華爾街見聞
2021.04.13 09:0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白馬接力閃崩體現了投資者對高估值白馬嚴苛的業績要求:在白馬股估值大幅提升且投資者情緒趨於平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業績不達預期,就容易引發投資者拋售。

本週二,在無明顯利空消息驅動下,免税白馬股中國中免盤中 “閃崩” 跌停。

從 4 月 6 日美年健康 “閃崩” 跌停開始,近期已經有美年健康、華海藥業、順豐控股等行業龍頭接連出現股價大幅下跌的 “接力賽”,業績不達預期成為資金出逃的主要理由。

有市場分析認為,順豐控股等股價大幅調整,體現了投資者對高估值白馬嚴苛的業績要求。在白馬股估值大幅提升且投資者情緒趨於平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業績不達預期,就容易引發投資者拋售,從而導致短期內股價出現明顯下跌。

中免、宋城演藝閃崩

中國中免週二午後閃崩跌停,報 265.85 元,封單近 1.1 萬手,成交額超 40 億元,而早盤中國中免一度漲逾 2%。

消息面上並無明確利空因素,有市場傳言稱:

中國中免一季度業績不佳,利潤不及預期;有渠道傳出説 Q1 可能沒有 30 億,低於市場預期 30-35 億的預期,還沒有了解到細分情況所以還拆不出低於預期的點。近期市場對於估值不低的白馬股業績敏感度很高。

公司盤後財報數據也驗證這一市場傳言。中國中免週二盤後發佈業績快報稱,公司一季度實現淨利潤 28.49 億元,低於市場 30—35 億的預期,而公司上年同期虧損 1.2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為旅遊股的宋城演藝週二同樣跳水,下跌超 11%。消息面上,公司同樣沒有明顯利空。有市場分析猜測稱,公司跳水可能與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旅遊消費數據有關。

業績不達預期 順豐高點回落近 50%

受業績不及預期影響,順豐控股 4 月 9 日一字跌停,此後幾日持續下跌,12 日繼續下跌一度觸及跌停,成交額超 100 億元創歷史新高。截止週二收盤,順豐已較此前高點回落接近 50%。

順豐此前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季度淨虧損 9 億—11 億元,而 2020 年同期實現淨利潤 9.07 億元。

對於一季度虧損,順豐在公告中給出了以下五點理由:

1、公司正處於新業務拓展關鍵期,為擴大市場份額,打造長期核心競爭力,公司繼續加大新業務的前置投入;

2、去年疫情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公司資本性開支投入節奏,客户需求上行趨勢明顯,公司業務量增速迅猛,導致速運多環節出現產能瓶頸。為保障時效和服務穩定性,公司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增加臨時資源投入以承接增量,致使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成本承壓;

3、基於大規模的陸運產品業務量,公司重新審視各業務線的資源投放,在整合搭建更加專業和更具規模的營運網絡的初期,有資源投放重疊的現象;

4、為滿足電商平台及客户春節不打烊的安排,響應減少人員流動的倡導,公司 2021 年第一季度給予一、二線在崗人員補貼創歷史新高,經營成本在短期內攀升;

5、去年疫情爆發期間,順豐堅守服務,實現了時效件的高增長,今年一季度增速受到此高基數的影響;同時,由於同行在部分區域春節不打烊的安排,分化了部分散單業務,時效件中散單業務增長低於預期;此外,特惠專配業務量增長迅猛,下沉市場電商需求旺盛,導致存量客户中的經濟型業務增長較快,順豐電商件毛利承壓。

在業績公佈後,順豐董事長王衞第一時間出來道歉,“一季度沒有經營好,我自己責無旁貸,在管理上是有疏忽的”

王衞表示,公司不會一味燒錢來做新業務,但短期利潤承壓若能換來長期競爭力,公司二季度肯定不會再虧,但全年利潤還不能回到去年同期水平。

一季度預計虧損超 3.8 億 美年健康 6 天市值蒸發 180 億

股價閃崩的白馬股不只有順豐控股。

4 月 6 日,體檢龍頭股美年健康的股價突然出現無來由跌停,次日又是跳空跌停。截至本週一,美年健康已經連跌 6 天,股價累計跌近 29%,創階段新低,市值也隨之蒸發 180 億元。這波下跌幾乎抹去了 2021 年的全部漲幅。

4 月 12 日,美年健康披露了 2021 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一季度預計虧損 3.8 億至 4.3 億元。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 3.8 億至 4.3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8.16%-36.51%。上年同期虧損 5.98 億元。 報告期內基本每股收益虧損 0.10 元/股-0.11 元/股,上年同期虧損 0.15 元/股。

對於一季度的業績虧損,美年健康表示,第一季度由於受春節假期影響及客户消費習慣等原因,是健康體檢行業的傳統淡季,加之疫情的不穩定,公司體檢業務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機構兇猛砸盤,醫藥 “白馬股” 華海藥業跌停

原藥 “白馬” 華海藥業也是本輪下跌中的 “重災股”。

4 月 7 日, 華海藥業早盤遭遇閃崩跌停。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五機構 “攜手出逃”,合計共賣出 2.67 億元。

消息面上,根據華海藥業在今年 1 月發佈的 2020 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公司 2020 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在 9.1 億元~10 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增長約 60%~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預計在 8.1 億元~8.8 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增長約 80%~96%。

不過,該公司 2021 年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後淨利潤預計在 1.48 億~1.68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約 15%—25%而在 2019 年一季度,該公司扣非後淨利潤就已經同比下降了 28.62%。

高估值背景下 業績左右市場股價

市場分析認為,順豐控股等股價大幅調整,體現了投資者對高估值白馬嚴苛的業績要求。

申港證券首席投顧徐廣福表示,2020 年以來,整體市場白馬股受到資金追捧,很多估值都處於歷史高位。在估值大幅提升且投資者情緒趨於平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業績不達預期,就容易引發投資者拋售,從而導致短期內股價出現明顯下跌。

海海能投顧首席分析師徐習瑤認為,白馬股最近一直疲軟主要原因就是估值過高,目前貨幣邊際收緊的預期下資金對這一類品種比較保守,所以如果估值不能得到有效下移的話可能仍是觀望為主。

對於後市,有分析人士表達樂觀態度。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之前白龍馬股上漲過快,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節後就出現了這一波回調。現在個別龍頭股出現業績下滑,出現大跌可能會拖累短期表現,但因為很多白馬股的跌幅已經超過了 30%,調整幅度已經比較大了,已經開始吸引一些徹底資金入場。

其認為,現在調整已接近尾聲,現在考慮的應該是如何抄底一些好股票的時候,而不是減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