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吃兩個跌停板,機構兇猛砸盤,醫藥 “白馬股” 華海藥業怎麼了?

華爾街見聞
2021.04.08 05:4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華海藥業連續兩日閃崩跌停,究竟是緣於今年一季度業績不及預期的傳聞,還是另有隱情?

繼 7 日閃崩跌停後,8 日華海藥業繼續走低,截至發稿前,報 20.22 元/股,跌 9.93%。

4 月 7 日, 華海藥業早盤遭遇閃崩跌停。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五機構 “攜手出逃”,合計共賣出 2.67 億元。

連續兩天的暴跌讓一眾中小股東損失慘重苦不堪言,在一些投資羣裏不少人紛紛表示要抱團建羣 “求安慰”。

消息面上,根據華海藥業在今年 1 月發佈的 2020 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公司 2020 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在 9.1 億元~10 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增長約 60%~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預計在 8.1 億元~8.8 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增長約 80%~96%。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2020 年是華海藥業上市以來利潤最高的一年。

不過,也有投資人表示,有坊間傳聞稱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不及預期,“市場弱,業績稍微低於預期就跌停”。

“一季度報表低於預期有可能,但也不至於這樣,至少國內製劑銷售是沒問題的。” 對此,有華海藥業相關人士這樣告訴華爾街見聞。

值得一提的是,華海藥業曾於 2018 年遭遇 “纈沙坦事件”。當時,因發現其纈沙坦原料藥含可能致癌物質 N-二甲基亞硝胺(NDMA),華海藥業需為客户產品召回進行善後。

然而,公司的善後工作並非一帆風順。

在 2020 年 5 月,華海藥業有公告稱,纈沙坦事件發生以後,公司與除山德士(Sandoz)外的其他大部分客户達成共識,就其召回產品的相關直接成本進行適當補償,並簽署了協議。

而山德士及其下屬六家公司(仲裁申請人)則向位於德國漢堡的中歐仲裁中心提起仲裁,要求華海藥業賠償申請人因雜質事件所遭受的所有直接和間接損失,包括已發生的,以及部分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共計 1.1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 8 億元(其中主要組成部分為因該產品的銷售損失所導致的利潤損失,約 6840 萬美元)。

也因此,市場又有猜測認為,公司此輪暴跌或與以上訴訟相關。

不過,截至發稿前,華爾街見聞尚未與華海藥業取得聯繫,以上市場傳聞亦未能獲公司證實。

數據顯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共有 376 只基金持倉華海藥業,持股總數 307,90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