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紀大爆倉,會失控嗎?

華爾街風聲鶴唳
1
上週,中概股經歷了腥風血雨的幾夜,只是在這史詩般的血戰之後,黎明破曉的戰場上,僅僅留下了被收割者孤獨的屍體。一縷陽光,灑在了上面,宛似一首安魂曲。
據統計,美股市值前 20 的中概股一週蒸發了 1873 億美元,摺合人民幣 1.2 萬億。血淋淋的屠宰場,依舊沒有結束,本週一跟誰學再度暴跌 18.5%,唯品會跌 5%,百度跌近 2%。
這一波史詩級的雪崩,最受傷的無疑是上市公司大小股東們。這其中,大號韭菜當屬 Bill Hwang——一個投資風格犀利兇猛的韓國人。

他重倉了百度、唯品會、騰訊音樂等,以及 ViacomCBS 與 Discovery 兩隻非中概股。多隻黑天鵝齊飛,運氣不佳,讓 Bill Hwang 的 150 億美金一夜被平倉,成為歷史上單個體單日虧損最多的人。
Bill Hwang 大爆倉,讓華爾街風聲鶴唳。其中,兩家最負盛名的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在上週跑路 105 億美元、80 億美元,損失相對較小。但其他投行可沒有那麼幸運了。比如,野村證券和瑞士信貸都承認,他們可能會損失數十億美元。
此外,Archegos Capital 強制平倉潮仍未結束,不少券商還沒有來得及出完貨,後續爆倉損失還要各家自行承擔。
一隻蝴蝶輕輕煽動了下翅膀,沒想到會有如此之大的量能。週一,野村控股大跌 14%,瑞士信貸大跌 11.5%,德意志銀行下跌逾 3%。剛剛,日本交易所集團 CEO 對外透露,野村證券潛在損失異常大,希望野村證券的損失不會導致市場動盪。

一個爆倉,投行們大亂,讓市場倍感緊張!
那麼,這波雪崩真正的兇手究竟是誰?明面邏輯上看,美國 3 月 24 日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導致中概股拋售潮,引發嚴重踩踏。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基金槓桿很高,被迫解槓桿,進一步加劇踩踏。最終 Bill Hwang 在上週五出現大爆倉,導致天量砸盤,再度讓中概股失血。
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是在去年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攪動美國資本市場之後,特朗普火速提出來的。去年 5 月參議院通過了該法案,特朗普又在去年 12 月 18 日簽署批准了該法案。在然後,最終修正案於今年 3 月 24 日正式通過。
市場是交易預期的。按照邏輯來講,該重大利空早早會被市場消化掉。然而,就是這麼一則消息,騰訊音樂大跌 27%、唯品會跌 21%,愛奇藝跌 20%……市場彷彿突然醒悟,把中概股往集體退市的方向去演繹,但邏輯上根本説不通。
那麼,誰才是中概股雪崩的真正元兇?有人士分析稱,華爾街資本借重大消息砸盤收割中概股,是另外一種層面上中美博弈。這類觀點有一定陰謀論,兼聽者明吧!
2
我們把視線拉回到 Bill Hwang。他是本輪雪崩被收割很慘的資本 “大鱷”,150 億美元頭寸被強制平倉,加上慣用 5 倍以上的槓桿,大致把市場砸了一個將近 1000 億美元的窟窿。
能加如此體量的槓桿,Bill Hwang 究竟有什麼魔力?
Bill Hwang 是一個很有傳奇故事的投資者。早在 2010 年,他因為涉嫌內幕交易被港交所禁止交易港股。易邊再戰,Bill 轉戰美股,並以 2 億美元的自有資金創立了自己的基金,隨後用 8 年的時間,幹到了爆倉前 150 億美元的規模。
此外,Bill 在美股也有過內幕交易的黑歷史,曾被 SEC 勒令罰款 4400 萬美元,還被高盛納入了客户黑名單之中。
另外,Bill 掌舵的 Archegos 是一隻家族基金,基本沒有任何信披。這樣的大背景下,高盛等大投行們為什麼會為其提供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的槓桿融資?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我們仔細進行了梳理,對比暴跌的 Viacom 以及跟誰學的大股東,巧合的是這次給 Archegos 鉅額擔保的幾家投行都是位列這兩家公司股東的 Top 10,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野村、花旗、老虎,一個不少。

這就有意思了。一邊,我投行給你開保證金賬户,幫你猛加槓桿,賺取高額融資費用。另一邊,我投行自己買進股票,又是這些公司的前十大股東,股價漲瘋了,我投行又得利。這分明就是賺雙份啊,如此誘惑,誰能招架得住!?
並且,Bill Hwang 利用美國證監會的監管漏洞,用衍生品做到避開監管、大量持倉上市公司而無需披露頭寸。據華爾街消息人士透露,Archegos 主要是利用大量交易掉期(Swap)和差價合約(CFD),隱藏真實倉位。這裏面,為其助力的就有上述這些投行們。
差價合約之下,Archegos 可以在不實際購買這些公司股票的情況下建立大量頭寸。而且,實際頭寸比現金頭寸要大得多。
槓桿是一把雙刃劍,在股價往上走的時候,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但遭遇市場大動盪的時候,腳下就是無底深淵。
Archegos 這波強制平倉,導致風險敞口高達上千億美元。一些投資者擔憂,強平潮會不會引發蝴蝶效應,造成下一個雷曼時刻。要知道,截止 2019 年末,全球金融場外衍生品總風險敞口高達 500 多萬億美元,是全球 GDP 總量的 6 倍多。

以史為鑑,前些年德意志銀行的衍生品風險敞口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最終還是軟着陸,沒有引發大的危機。
據披露,2013 年德銀衍生品敞口達 75 萬億美元,是德國 GDP 的 20 倍。到 2018 年,該行衍生品總頭寸為 43 萬億歐元,其風險敞口是 Archegos 的 400 多倍。即便按照最嚴苛的規則來説,德銀風險敞口高達 4000 億歐元,也是 Archegos4 倍多。不過,衍生品名義金額不能代表銀行實際面臨的風險。
當時,很多人擔心德銀會成為下一個雷曼。不過,在歐洲央行們協助下,德銀不斷變賣資產,剝離風險,最終實現了軟着陸。德銀沒有破產,但自身代價不小,股價被腰斬不止,從歷史最高價的 120 美元一路下跌至 2019 年 8 月的 6.44 美元。
總結來説,Archegos 爆倉規模相對很小,另外監管層也不會做事不管(當前,SEC 表示已經開始監測 Archegos 保證金違約事件,會與市場參與者保持溝通),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極小。個人認為,這一輪風波應該會很快過去。
不過,也有一種潛在風險,就是投行們因此事對於對沖基金謹慎了,減少對於對沖基金的槓桿資金支持,那麼會引發對沖基金的去槓桿,進而也會引起不小的市場動盪。但資本是極度貪婪的,哪怕一分錢也要賺!
3
今天,10 年期美債又飈了,盤中一度突破 1.78%,再創 1 年新高。從 3 月 25 日開始,該收益率累漲將近 10%,非常誇張。在此之前,4 日連跌 5.4%。從時間維度上看,中概股雪崩,引發 Archegos 爆倉,對市場流動性應該也產生了一些擾動。

當然,最主要邏輯還是市場對於拜登可能會推出的基建計劃有所預期。據美國媒體報道,拜登的基建計劃可能會有 3 萬億美元,超出之前的 2 萬億。
如此激進的刺激計劃,會讓市場倍感興奮,經濟復甦可能會超市場預期。但同時,大規模刺激計劃,錢哪裏來?無非兩條路,一是加税,但阻力重重,杯水車薪;第二,去國債市場拿,會加劇國債市場本就存在供需缺口的矛盾,讓飛起的國債收益率停不下來。這可能又會導致美聯儲提前轉變貨幣政策。故,美股走勢當前主要以震盪為主,也沒大跌,也沒大漲。
Archegos 爆倉,會加劇美股內在脆弱性,灰犀牛風險會加大,但應該不至於爆發系統性風險。對了,美債飈升,下一個重要心理關口是 2%,一旦有效突破,前期發生的動盪可能會再次不期而遇。
對於市場而言,國債收益率下一個重要關口是 2%。一旦有效突破,應該會引發不小的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