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時點投資地產股,重點關注兩個細分賽道!

這也是當前市場存在的共識。
政策調控趨嚴,三道紅線之後市場對地產股的分歧越來越大。但投資人對商業地產和物業兩個細分子領域認可度越來越高,年內華潤置地漲幅 30%,新城控股漲幅接近 40%,碧桂園服務漲幅接近 60%。從板塊的股價走勢和估值溢價來看,他們的商業模式也的確體現出了競爭優勢,形成了自身差異化的特點。


01
傳統房企正在轉型
總體來説,房企的模式可以分為幾種類型:一是走的高週轉模式的碧桂園,新城控股,龍湖集團;二是拿地獨特型的地產商,比如華潤置地,招商蛇口,中國海外發展。
在 2011-2014 年間,全國宏觀調控力度加大,限價限購限貸政策陸續出台,壓縮房企利潤空間,在這個階段房企主要通過高週轉來維持增長,但是由於利潤率大幅下行,行業 ROE 持續下降。2014 年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房地產市場消費,調控重點轉向保增長、擴內需、去庫存。之後市場迅速回暖,房企利潤率出現拐點,加上槓杆水平顯著提高,共同驅動行業 ROE 上升。
而在行業下行階段,獨特拿地型的房企展示出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在過去市場上行階段,房地產行業以規模為導向,房企通過 “槓桿拿地 + 高週轉” 的方式實現快速擴張,高週轉型房企的 ROE 整體高於獨特拿地型企業。
隨着房價上漲趨於緩和,重點城市嚴格限價的政策出台;房企新項目的利潤率水平小於過往項目。同時房地產也迎來了量不增價格不漲反跌的階段,房企的週轉率很難提升。同時加上融資政策收緊,降槓桿也是主基調,特殊的拿地方式將會越來越明顯。

特殊的拿地方式雖然有一定競爭優勢,但持續性較差。因此有少數房企開始涉足商業購物中心,酒店等投資性物業領域,業務也逐步走向多元化;最為典型的就是國內幾家做商業地產的龍頭公司:華潤置地,龍湖集團,新城控股。
02
三家商業地產龍頭
以運營萬象匯,萬象天地為主的華潤,被當作是城市地標的商業中心龍湖天街,以及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由新城系運營的吾悦廣場。除了香港商業地產股以外,國內真正有意思的商業地產公司並不多,A 股有新城控股,香港內房股有華潤置地和龍湖集團。
商業地產開發模式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在拿地的時候地產商選擇商住用途地塊,可以降低土地成本。同時在項目建設初期,公司可以銷售部分住宅拿到回款,之後用於商業綜合體的建設,改善住宅周邊的配套設施;促進了銷售,住宅銷售也是量價齊升。
另一方面,商業中心運營起來之後,就是地產商的自持物業,形成了永續經營的商業中心,商業模式也遠遠好過傳統的住宅開發。後面商場租金還能每年上漲,自持的不動產也在升值。
首先就是華潤置地,旗下有 61 個購物中心,19 個寫字樓,19 家長租公寓。公司的投資物業客流,租金等業績指標快速恢復,2020H1 租金收入 50 億元,佔比 11%。從 2004 年第一座萬象城在深圳開業以來,公司就持續拓展商業版圖。目前公司旗下已經有 62 個購物中心開業,其中 42 個是自持項目,20 個輕資產項目。購物中心的綜合實力如何?
體現在數據上就是零售額。2019 年實現零售額人民幣 646 億元,同比增長 37%,同店增長 18%。2017-19 年複合增長率 34%,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同比下降 7.9%。商業物業目前雖然佔比不是很高,但隨着租金收入繼續上漲,營收佔比越來越重,對整體營收貢獻還是挺大的。

其次就是龍湖集團,2020 年營收增速 22%,淨利潤增速 22%,超市場預期。即使公司的物業管理和租金收入加起來也只佔整體營收的 7%,但依舊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
雖然公司租金收入體量 2020 全年只有 58 億元,沒有華潤那麼大。要是算是長租公寓收入 18 億元,差距也就沒有那麼大了。在去年疫情的影響下還新開了 10 座商場,物業管理和服務板塊,以及租金收入的高速增長也是公司整體營收維持高增長的原因之一。

最後是新城控股,深耕三四次城市商圈的商業地產龍頭。公司的業績增速也很誇張,營收增速 69.5%,歸母淨利潤增速 20.6%。2020 年新城商業板塊收入 57 億元,維持 39% 增速,和龍湖的租金收入相差不大。
2020 年商業地產開業個數 100 座,當年新增 38 座,公司計劃 2021 年繼續新開 30 座吾悦廣場,商業板塊營收有望突破 85 億元,同比增長 50%。同時新城計劃 2021 年竣工面積同比增長 40%,對標華潤,龍湖 10 倍估值;公司 5 倍估值更具吸引力。
像新城明年能達到 40% 的竣工面積增速,2021 年物業子公司新城悦服務的業績也不會差。地產公司有業績,那麼物業股就會有估值和業績雙擊的機會,這也是當前市場存在的共識。
03
看好龍頭房企的物業子公司
一、碧桂園服務
萬科物業還沒上市,碧桂園物業現在是港,A 股裏面絕對的行業龍頭。公司不僅背靠國內排名第一的地產商碧桂園,而且業務從住宅類領域逐漸過渡到公共物業和城市環衞服務等方面,慢慢走向多元化,降低了房地產行業的週期性影響。當前公司的合同管理面積高達 7.46 億平米,項目儲備充沛。
碧桂園物業的優勢在於雖然不是國企,但也具有市場化的競爭能力。公司的毛利率超過 40%,淨利潤率高達 20%,比其他物業公司都高,這是它盈利能力強的表現。2021 年估值 45 倍,2022 年 31 倍,收購藍光嘉寶之後每年會給公司貢獻 18% 左右的增速,估值更加便宜,確定性比較高。
二、保利物業
保利物業國企背景的物業公司,住宅類物業和機構類市場都有佈局,業務結構更加全面化和全國化。疫情導致 2020 上半年公司業績增速放緩,淨利潤同比增長 27.4%。但 2019 年公司業績保持高增長,營收 59.7 億元,同比增長 41.1%;歸母淨利潤 4.9 億元,同比增長 49.3%。
雖然整體性業績增速放緩,主要還是受到關聯方的竣工交付影響,但是公共物業的在管面積卻出現了 60% 的增長。公司的業績只是短暫性不及預期,2021 年來看,估值只有 25X PE,2022 年 21 倍,估值已經比較便宜了。

傳統地產開發商短期看,估值很難提升,在房住不炒的長期背景下,一二線城市限房價競地價的現象將會長期存在,多數地產商也會面臨利潤率和增速下滑的困境。而商業地產卻不受限於房地產週期和政策調控,也會拔高房企的整體估值。同時房企交付竣工面積增速可以維持 20%-30%,長期看主流房企物業子公司業績兑現帶來的估值拔高。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

最近兩個月股市大幅回調,為了挽回股市失去的兩個月,格隆匯特推出“老會員續費&老帶新福利活動”!
3 月 25 日~3 月 31 日期間,參與活動將獲得雙重福利:
福利 1:在規定時間內續費或購買 SVIP,將額外獲得 2 個月的時長。
福利 2:凡購買者或引薦者,可參與抽萬元紅包及 iphone12 大獎。
新老用户可以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加 SVIP 助理微信諮詢參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