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科技 SaaS 第一股:風口上的聯易融科技集團

格隆匯
2021.03.22 10:5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在資金助力下,公司有望開啓加速跑

近期,港股市場將迎來“供應鏈金融科技 SaaS 第一股”——聯易融科技集團。其中,騰訊作為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同時該公司創始人宋羣曾擔任騰訊的高級金融科技戰略顧問。此外,股東還包括渣打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中信資本等。既佔據供應鏈金融這一市場前沿風口,又擁有陣容龐大的戰略投資者加持,成立時間不算長的聯易融如何迅速成長為行業的龍頭企業? 


1

賦能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

加速助力 “碳中和”


聯易融成立於 2016 年,公司主要為核心企業和金融機構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並以此提升整個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中的透明度和連通性。作為一家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聯易融打造的雲原生解決方案可優化供應鏈交易的支付週期,實現供應鏈金融全工作流程的數字化。數字化作為各行各業推進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路徑,這也意味着聯易融在推動綠色供應鏈金融領域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傳統供應鏈金融流程一般涉及大量文書工作和冗長的人工處理,而聯易融提供的數字化、雲原生科技解決方案,不僅可以極大地提升運營效率,還能有力推動公司自身及客户、合作伙伴實現無紙化。以公司於 2017 年推出的市場上首個完全線上化的供應鏈資產證券化雲平台 ABS 云為例,聯易融打造了環境友好、低碳排放的智能解決方案。據統計,自運營至今該平台已累計節省紙張共約 1300 噸。

此外,聯易融利用先進的全線上化 Fintech 技術和豐富的審核經驗,全天候線上工作,為核心企業和供應商提供遠程培訓、遠程客服、遠程審核、遠程身份認證、遠程確權等服務,無需線下人員往來,無需材料寄送,全程無線下接觸,直接減少全流程碳排放,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透過長期發展,聯易融早已形成了高質量、多元化的客户基礎,在行業內卡位核心價值鏈。根據灼識諮詢數據,在 2020 年,聯易融處理的供應鏈金融交易金額達 1,640 億元,在中國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約佔 20.6%。而截至 2020 年底,聯易融共計服務了供應鏈生態系統中的 340 餘家核心企業、200 餘家金融機構、103,000 餘家中小企業及近 100 家專業機構和數據提供商。公司在中國已累積幫助客户和合作夥伴處理近 2,800 億元的供應鏈金融交易。


2

紮根萬億藍海市場

科技創新構建競爭壁壘


隨着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深入,實體企業融資需求不斷增長,近年來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灼識諮詢報告,預計中國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總規模將從 2019 年的 23.0 萬億元增長到 2024 年的人民幣 40.3 萬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 11.8%。

與此同時,伴隨企業數字化轉型浪潮,藉助科技提升企業經營效率越來越受到企業主青睞,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市場潛力不斷放大。2019 年,通過科技解決方案處理的供應鏈金融交易額 4.4 萬億,預計 2024 年將達到 16.4 萬億,年複合增長率 30.2%。此外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的市場滲透率將由 2019 年的 9.0% 增長至 2024 年的 20.0%。

2020 年 9 月,央行等八部委聯合發文,關於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升級和國家戰略佈局。供應鏈金融應以服務供應鏈產業鏈完整穩定為出發點和宗旨,順應產業組織形態的變化,加快創新和規範發展,推動產業鏈修復重構和優化升級,加大對國家戰略佈局及關鍵領域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紮根藍海市場,作為行業先行者的聯易融高度注重打造科技能力賦能企業發展。早在 2017 年公司就在國內率先為供應鏈資產證券化設計了全面的數字化科技解決方案;而在大型的中國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公司率先應用區塊鏈科技,提升供應鏈金融及支付的可追溯性和真實性;此外公司 2019 年還在中國市場率先推出基於區塊鏈的跨境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3

成立三年後實現盈虧平衡

調整後淨利潤不斷上升


財報數據顯示,聯易融近年來營收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公司營收分別為 3.83 億元、7.00 億元、10.29 億元。2019 年的營收同比 2018 年增長 82.79%,2020 年同比 2019 年增加 47.02%。

聯易融的主要收入由基於交易量收取科技解決方案的服務費用構成,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公司來自於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為 3.66 億元、6.02 億元、9.21 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 96%、86%、90%。公司毛利及毛利率表現優異,2018 年、2019 年與 2020 年,毛利分別為 1.94 億元、3.63 億元、6.30 億元,毛利率分別為 50.6%、51.9%、61.3%。

2018 年、2019 年聯易融的經營利潤分別為 5467.9 萬元、1.40 億元,期內虧損分別為 14.10 億元、10.82 億元。2020 年,公司經營利潤 3.20 億元較上年同期 1.40 億同比增長 128.98%,期內虧損 7.15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虧損主要源於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包括此前公司發行的可贖回可轉換優先股等賬面值變動。經加回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及股權激勵費用後,公司 2020 年經調整利潤公司為 1.92 億元,較 2019 年 0.37 億元,同比增長 427.28%。

公司重視對科技的研發投入,近年來研發費用也呈持續提升的態勢。2018 年、2019 年與 2020 年聯易融的研發費用分別為 4,129.3 萬元、5,987.6 萬元、10,372.5 萬元。在人才梯隊的構建上,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聯易融擁有一支由 397 名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組成的團隊,佔員工總數的 63%。研發成果方面,截至 2021 年 1 月 4 日,公司已申請或正在申請專利和版權高達 340 多項。聯易融專注於開發行業領先的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鏈及大數據。其科技能力已獲得世界範圍內的認可,包括獲得 CMMI-DEV 1.3 版第三級評級,該證書代表了工程和軟件開發中高質量以及最佳應用實踐的國際基準。


4

結語


自成立到發展至今,實力雄厚的多家戰略投資者是助力聯易融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早在 A 輪階段,騰訊就已經入局;在 B 輪融資中,騰訊攜手招商局再次參與入股;在 C1 輪融資,聯易融更是引入首家全球銀行投資者渣打銀行與 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而這也是渣打銀行首次在中國投資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

在股權結構方面,IPO 前,聯易融創始人、控股股東宋羣直接持有聯易融 15.36% 股份,聯易融股權激勵平台持股 9.64%。此外,騰訊、中信資本、正心谷、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渣打銀行、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招商局創投分別持有聯易融 18.89%、12.03%、11.92%、9.20%、3.61%、3.60%、3.04% 的股份。

隨着經濟全球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優勢不斷上升到供應鏈及整個產業生態鏈的競爭之中,供應鏈金融科技領域迎來發展的最佳時期。在國內,目前該行業仍然處在起步階段,聯易融作為先行者,通過前期強投入持續跑馬圈地,早已佔據行業領先地位。公司不僅擁有豐富的資源網絡,客户留存率亦表現強勁,招股書數據顯示,在 2020 年,公司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客户留存率達到 99%。

結合行業特質來看,供應鏈金融由於涉及複雜的流程體系,同時服務提供商與客户需要經過長期充分的溝通互動,因此往往也將在雙方間構築非常強的合作粘性。與此同時,區別於傳統行業的 “單打獨鬥”,供應鏈金融往往涉及到產業上下游、行業生態的聯動互通,這也意味着透過一個客户,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商有機會不斷擴大資源,獲得客羣,形成強大的網絡效應,實現不斷做大做強,並在行業中構建不可替代的稀缺價值和高聳的競爭壁壘。

因此,目前聯易融在強投入之下搶佔市場先機也將有助於公司未來釋放更強勁的業績爆發力,隨着此次聯易融登陸資本市場,在資金助力下,公司有望開啓加速跑,全面進入發展的新階段,其長期價值與發展潛力值得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