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味十足的暴跌

格隆匯
2021.03.19 11:4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彷彿回到了 2018

週一暴跌,週二週三週四小幅反彈,週五又來暴跌,投資者被反反覆覆按在地板上摩擦,也太不敢張揚抄底了,兩市成交額持續萎縮至 8000 億元以內。


1


隔夜,美股納指狂瀉 3%,特斯拉崩了 7%,蘋果、亞馬遜、谷歌為首的科技巨擘同樣崩了 3% 不止。這嚇壞了投資者,VIX 指數一夜飆升 12%。同一天,國際原油受疫情、供給因素影響而一度暴跌逾 9%,WTI 4 月期貨回到了 60 美元/桶。

金融市場動盪不堪,背後有一個罪魁禍首—10 年期美債收益率。它昨日再度大幅攀升,一度突破 1.75% 高位,相較於年初暴漲 85%,開始遠遠脱離過去 10 年底部區域 1.5% 的臨界點。美債是無風險收益率,它大幅上漲,會帶動相關商業信貸利率上升,衝擊企業營業利潤,對於估值高企的科技股是很不友好的。這亦是納指相對於道指、標普調整更為兇猛的原因。

美債是全球資產價格之錨,疊加美股動盪,自然會衝擊到A 股投資者的情緒。果真,三大指數大幅低開,並在午間傳來中美談判的消息,午後全線跳水,滬指一度跌超 2%,創業板指一度跳水 3.5%。

大盤指數撲街,但整體賺錢效應還是不錯的,滬深兩市一共有1728 家上漲,有 65 家漲停,僅有 11 家跌停。拖累大盤的,無疑又是各大行業的 “茅”,繼續殺估值。沒辦法,這一波下跌,抱團股雖然跌了 20%-30%,但當前估值水平仍然偏高偏貴。

面上,銀行、保險、醫療、白酒、新能源車板塊全面熄火,唯有公共事業(包括電力)板塊逆勢上漲。其實,電力指數自從牛年開市以來,已經累計上漲了13%。可見這一個多月,投資者情緒是脆弱的,都想着尋找防禦性板塊進行配置。


2


3 月 11 日,中國確認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這樣一場見面,只要能夠坐下來談,外界認為就是不錯的信號。金融市場也給予了較為積極正面的反饋,美 A 兩市期間止跌,震盪反彈了一小波。

但很快,美方出手。3 月 12 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出台了最新對華制裁措施,華為、大華、中興、海能達和海康威等 5 家中企進入制裁名單。尤其是華為,不是放鬆,而是進一步加碼制裁。

3 月 16 日,外交部針對美日聯合聲明給予了一連串非常罕見的外交用詞:一己之私、仰人鼻息、狼狽為奸、背信棄義。3 月 17 日,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這次中美對話沒有過高期待或幻想。這其實已經為今日會談談崩埋下了種子。

果不其然,雙方在開場白階段便衝刺着濃烈的火藥味,有記者這樣總結道:①時間前所未有的長;②雙方都前所未有的強硬;③前所未有的直白,當着全世界的鏡頭就發生了碰撞;④有多輪交鋒。這向中美兩國各自和世界傳遞的信號,已經非常明顯。

中美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迎面激烈碰撞,這是此前市場萬萬沒有想到的。

還記得 2018 年中美兩國的摩擦,市場跌得有多慘嗎?那一年,中美博弈主題是金融市場非常關注的線條之一。從市場角度看,毫無疑問更喜歡 “合”,而非 “鬥”。當兩國有貿易摩擦升級的苗頭,市場會倍感緊張,出逃避險。如果進一步加劇,風險偏好會再度受挫。

不僅是 2018 年,在去年 7-8 月份也有過一波激烈交鋒。美國率先禁令 TikTok 想要以低廉價格強制佔有、發起 “清潔網絡計劃”(華為、阿里、百度、移動等被點名,可能喪失在美經營權)、對微信揮舞制裁大棒、收緊赴美上市門檻等一系列措施,中美關係交惡,讓當時金融市場頗感緊張,動不動單日就來一波大跌。

後來,特朗普競選失利,拜登上台,市場其實對於中美緩和對抗是有期待的。但現在發生的事實,並不是此前市場預期的那麼樂觀。

這會影響到兩地市場,是短暫情緒化衝擊,還是中長期影響,取決於兩國接下來會不會有大的對抗。如果沒有 2018 年糟糕,拜登不延續特朗普政府的橫衝直撞,市場對於這件事應該會消化很快。


3


接下來,我們應該把視角重點放在美債、美聯儲身上。

最近兩次公開露面,鮑威爾對於快速攀升的美債收益率不聞不問,更加沒有給出相對應的實際措施來遏制。但市場是非常期望美聯儲通過每個月加大購債規模、亦或是動用 YCC 工具來壓制利率,但兩次均已落空。

美聯儲不採取行動,反應遲緩,也側面反應出美聯儲所處的重重困境,亦或是對於美元信用的擔憂(美元指數能夠扛得住)。

去年下半年,美國國債增加 2 萬億,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只增加了 5000 億,但實際購買國債也就 3000 億。發債的巨大需求和印鈔擴表緩慢之間產生很大的缺口,是引發美國國債收益率從去年 8 月一路上行的重要因素。

今年又來1.9 萬億刺激法案,2 個月內會發行相應數額的國債。如果美聯儲維持現在的擴錶速度,沒有額外的新增擴表計劃(前天鮑威爾仍表示維持 1200 億美元的購債計劃),全部由市場來進行消化的話,或將壓垮國債市場,其收益率將持續暴漲。如果美聯儲小幅擴表,比如額外增加 5000 億,買了 2 萬億的 25%,那麼國債漲到 2% 可能就到頭了。

接下來 2 個月,就看美聯儲如何行動,很是關鍵,會對金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另外,美聯儲是否延期 SLR 政策,成為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新冠疫情暴發後,美國國債市場流動性趨緊,實體部門避險情緒高漲,資金回流銀行體系,存款規模大幅上升,導致銀行存放央行資產規模持續攀升。為緩解新冠疫情對美國國債市場造成的衝擊,支持銀行體系向國債市場及實體經濟提供流動性,2020 年 4 月 1 日,美聯儲實施 SLR 豁免條款。這個期限是 1 年,也就是今年 3 月 31 日就將到期。

如果 SLR 豁免政策到期(美聯儲不延期),將降低美國大型銀行持債力度,而減持重點很可能是存量較多的 2-5 年和 6-10 年期國債,結構佔比分別為 54.7% 和 26.3%。並且這會將給美債做空交易 “火上澆油”,會讓回購利率跌入負值,產生重大的流動性危機。

本來,金融市場預期 3 月 17 日議息會議上,鮑威爾會宣佈這項 SLR 政策,但最終落空,説是多等幾天才會宣佈。扭扭捏捏,遮遮掩掩,鮑威爾肯定有顧慮與難處。


4


還是那句話,當前美國金融市場(美債飈太快)還沒有企穩,仍然處於一個敏感的時期。A 股也一樣,經歷了前期多殺多的踩踏行情之後,也沒有企穩。所以,當前的策略仍然是多看少動,倉位不宜過滿,採取防禦性的配置來應對。

並且接下來,我們需要死盯美聯儲的動作,包括購債計劃以及 SLR 政策,因為它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