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2007.HK)再提農業,以鄉村振興為使命,多元佈局的小步快跑

格隆匯
2021.03.16 08:1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大範圍機械化應用,智慧化賦能生產,以提高生產效率為根本,這是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所在。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接續推進脱貧地區發展,抓好農業生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帶來了四份提案,其中有兩份和農業直接相關,分別為 “農業科技” 和 “農產品供應鏈”。

在提升農產品產業鏈水平的提案中,楊國強表示:“當前我國脱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後續工作重心將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而鄉村振興的重點是產業興旺。”

在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的提案中,楊國強稱:“現階段,國內土地資源有限,制約了農業的發展,而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擁有廣闊的可耕土地,藴藏着巨大的農業發展潛力。”

農民家庭出身的楊國強對 “鄉村振興” 一直懷有熱枕。早在三年前,就曾對外聲稱:“40 年前我種田,40 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 近幾年,有關 “農業現代化” 和 “鄉村振興” 的提案,也多次出現在楊國強的兩會提案中。

 

小試牛刀,初涉農業的新起點

 

提案之外,碧桂園在農業板塊積極實踐,而非 “紙上談兵”。

碧桂園 2018 年 5 月正式宣佈進軍農業,目前已拓展海外大農業、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產業園、社區生鮮門店等版塊。當前,碧桂園農業穩步發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在武漢建設 “中國種穀”,推進中國種業發展;攜手湖南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助力非洲實現糧食安全;收購華大農業,探索構建全產業鏈現代農業;在黑龍江建三江開展大型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推動中國農業機械現代化、無人化發展進程。

碧桂園佈局農業,有自己的邏輯。一方面,碧桂園是一家面向全國市場的地產開發商,在進入一個城市、開發一個項目的初期,就對所在區域的經濟狀況和市場情況做過摸底調研,並且在城鄉建設上的探索和市場預判都有着獨有優勢,其樓盤項目之多也為佈局農業社區生鮮門店提供了廣闊基礎。另一方面,碧桂園瞅準了 “現代農業”“機器人” 的萬億級市場,以多元化佈局為下一個增長極埋下基石。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實踐證明碧桂園多元化佈局的領域沒有選錯,機器人已大批投入餐飲業和建築業市場,農業板塊也有一定成就。

2020 年 10 月上旬,碧桂園聯合北大荒在黑龍江建三江舉行的一場農機無人駕駛作業演示會上,幾十台無人駕駛農機在遠程指令下,給全國民眾現場演示了玉米、大豆、水稻等農作物,包括耕種和管收的全流程無人化作業,真正讓人們認識了什麼才是 “高科技農業”。

這一次現代化農業演示,是碧桂園在 2019 年 10 月與北大荒聯同國內外頭部農機制造、智能農機裝備企業、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等單位的共同成果。

有關報道指出,項目實施近一年來,先後有 17 家國內外農機生產製造企業,共計 39 台件農機設備參加了田間作業試驗示範,完成了玉米、大豆和水稻三大農作物單機無人駕駛田間作業。耕、種、管、收、運五大環節 20 多個作業項目的試驗示範任務,預計全年累計可完成田間作業面積達 16000 畝。

初涉農業的碧桂園,就以小試牛刀的姿態迎來了首戰告捷。對於和北大荒的這一年合作成果,碧桂園集團副總裁、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梅永紅表示,北大荒農墾集團下轄墾區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特徵突出、產業體系健全,擁有適宜現代化大農業大型機械化作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碧桂園則是世界 500 強企業,規模實力行業領先,有能力整合上下游多方面優質資源,更有貼近市場需求、體制機制靈活等突出優勢,二者強強聯手、優勢互補,有助於推動項目快速落地。

而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夢想中的農業藍圖則是,包括現代設施農業、現代化農機、物聯網和智慧農業等,是科技與農業的高度融合。在他認為,加快佈局 “無人農場” 應用場景,廣泛應用農牧機器人新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自動化水平,將成為佔據全球農業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手段。

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劉憲表示:“發展建設 ‘無人化農場’ 符合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碧桂園和北大荒建三江通過試驗示範不僅能夠加速推動和促進無人化農場技術的發展,有助於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還能夠總結經驗,優化和集成無人化技術,拿出可複製、可推廣應用的無人化農業生產系統和無人化農場系統解決方案,為全球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對於一家 500 強企業而言,深知階段性成果並不代表長久的市場優勢。但對於一家成立僅兩年碧桂園農業來講,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做出了讓世人都為之驚歎的 “萬畝無人農場”,這就是一個很不錯的起點。

要想有持續性的成果輸出,必定需要大量的初期投入,簡言之,只有手裏有足夠的存糧,才可以毫無顧慮地在新的領域裏開疆拓土。

 

囤糧備戰,穩健經營化解後顧之憂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在企業多元化的過程中必須得有足夠的業務來支撐企業的整體經營運轉,從而規避在初涉新領域中因試錯所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風險。

據碧桂園的銷售業績公告顯示:截至 12 月底,2020 年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 5706.6 億元人民幣;實現累計合約銷售面積為 6733 萬平方米。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碧桂園在銷售額和銷售面積上均位於全國房企銷售業績 TOP100 的榜首。

眾所周知,銷售業績不等於營業收入,利潤和回款能力更能代表一家房企的真實實力。

碧桂園的營業收入在 2015 年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實現營收 1132 億元,此時相比於另外兩大頭部房企而言,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經過隨後幾年的穩步攀升,在 2018 年和 2019 年先後超越另外兩大房企,營業收入位居三大頭部房企之首。從增長情況看,2019 年的營收相較於 2015 年淨增加了 3727 億元,五年間的累計增幅達 329.24%。

(數據來源:碧桂園歷年年報)

從盈利上看,數據顯示:碧桂園的税前利潤從 2015 年的 148.33 億元上升至 2019 年的 989.39 億元,五年累計漲幅達 567.02%;而年度利潤則從 2015 年的 79.12 億元上漲至 2019 年的 612.02 億元,五年累計漲幅達 673.54%。

(數據來源:碧桂園歷年年報)

利潤漲幅遠超營收增幅,可見碧桂園的盈利能力在過去的五年裏正逐步提高。

另一方面,據 2020 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 6 月 30 日,2020 年上半年碧桂園實現累計合約銷售額為 2669.5 億元,而回籠資金卻達到了 2509.3 億元,權益回款率高達 94.00% 與上年同期持平,同時,這已經是碧桂園連續第 5 年回款率超過 90%。

同時,截至 6 月 30 日,碧桂園的現金餘額約 2055.2 億元人民幣,再加上未使用的授信額度還有 3288.1 億元;上半年期末融資成本 5.85%,不僅處在業內較低水平,更是相比 2019 年底進一步下降了 0.49 個百分點,融資能力和融資成本優勢進一步凸顯。

整體來看,營收利潤,回款能力均屬行業的優質水平,再加上充足的現金儲備和一再下降的融資成本。碧桂園穩健且充裕的財務數據,給多元化佈局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萬億市場,機遇和使命同在


“80 後” 不想種地;“90 後” 不懂種地;“00 後” 不問種地;“10 後” 何為種地?

搞農業在今天似乎正被世人逐步所鄙夷,並非因為行業不行,也亦非市場需求不足,歸根結底就是傳統的以個體為單位的小農經濟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無論怎麼努力終究是無法達到大型機械化農場的產出率。

大範圍機械化應用,智慧化賦能生產,以提高生產效率為根本,這是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所在。

以研發、生產和市場為切入點,整合上下游多方面優質資源,更有貼近市場需求等突出優勢和現有的一些優質農業企業機構形成互補,有助於推動項目快速落地。

“打造科技型農業、平台型農業、國際型農業做現代農業系統方案服務商。” 這是碧桂園涉足農業之初,就給自己設定的目標。

通過碧桂園的品牌影響力和現有的企業經營為基礎,引進人才和技術做儲備,聚集供應鏈資源,運用數字化技術提高生產力,再向自有的銷售渠道或客户羣體輸出農產品,以實現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整合。從而達到為社會提供豐富、安全、好吃、實惠的農業產品。

(截圖源自:碧桂園 2020 年中期業績展示)

截至 2020 年 6 月底,碧桂園除了和北大荒建三江實現 “萬畝無人化農場” 項目之外,還投資運營有湖北 “中國種穀”、廣東貢柑產業園、英德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河北張北華大農業康養基地等多個優質項目。同時,已與多家科研機構或企業達成合作,如:深圳華大基因、中國科學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廣東省農科院、中國供銷集團、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等。碧桂園試圖用科技與農業的高度融合,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

強勁的業績增長、穩健的財務指標,豐厚的貨值儲備就是碧桂園手中的 “糧”,也是助力企業從專業化向多元化轉型的最基礎保障。

現代農業也正是碧桂園打開下一個萬億級市場的機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