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來最 “強勢” 左翼!1.9 萬億隻是開始,拜登下一步是數萬億大基建!

華爾街見聞
2021.03.12 03:4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民主黨希望通過經濟復甦一攬子計劃,核心是重振基建,規模可能創出羅斯福新政以來之最。美國可能由此重演 50 年代的超級基建週期。

隨着拜登正式在白宮簽字,美國 1.9 萬億美元疫情紓困法案終於塵埃落定。

這是拜登政府任內的首個重大立法項目,同時也標誌着拜登完成了此前對選民的承諾——上任 100 天內為符合條件的美國人分發 1400 美元的支票。

但是,完成 “1.9 萬億” 僅僅是拜登邁出的第一步。在 “刺激” 這件事上,拜登的野心還很大。

吹風 “大基建”

早在 “1.9 萬億” 還在經受考驗的時候,拜登團隊就已經提前開始盤算下一步怎麼走了。

彭博此前報道稱,民主黨希望接下來通過包括大規模基建在內的經濟復甦一攬子計劃,它在規模、複雜性方面或遠超過 1.9 萬億美元的疫情紓困計劃。

該報道稱,新一輪方案的核心可能是自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最大的基建計劃,包括道路、橋樑和農村寬帶互聯網等的建設。白宮和國會民主黨人當時已在擬定策略,或在 3 月公佈,但立法可能要到 8 月才會結束。

這一基建計劃與美國本土基建急需升級的現狀有關。早在 2019 年 5 月,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就對美國基礎設施水平給出 “D+” 的評分。該協會估算,為填補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需要在 10 年內追加 2 萬億美元。

而在去年 7 月競選期間,拜登也已提出一項總額高達 2 萬億美元的計劃,希望能在未來 4 年加強美國的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力爭在 2035 年前實現無碳發電。

拜登團隊認為,上述基建計劃能為美國創造數百萬個工會工作崗位,時薪也能達到至少 15 美元的水平。

在雷蒙德·詹姆斯金融公司看來,民主黨人眼中的基建法案並非只是單純意義上的道路和橋樑建設,而是建設美國未來經濟所必需的基石,若是未能兑現承諾,民主黨可能在中期選舉中遭受損失。

民主黨:空前團結,由拜登帶領的數十年來最強勢左翼

市場普遍預計,不同於針對疫情的 “1.9 萬億”,一攬子長期經濟刺激計劃在美國國會所面臨的障礙將要大得多。

拜登及其民主黨同僚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於,他們需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爭取共和黨人的選票,以及他們為了獲得這些選票願意做出多少讓步。

不過,目前來看,民主黨人對於推動 “自己人” 的立法生效,已經越來越有信心。原因何在?

首先不能忽視的是,顯然是 “1.9 萬億” 的通過——民主黨在參議院一票未失,在眾議院則僅失一票。

這也就意味着,在疫情背景下,為了幾十年來最左翼的一項法案,民主黨人團結程度空前,齊心協力又輕而易舉地推動了規模龐大的刺激計劃落地。

民主黨的左翼傾向異常強烈,有評論甚至看到,就算是搖擺州的成員都比克林頓政府時期的許多自由派人士都更像個自由派,温和派民主黨人似乎已經不復存在。

其次,剛剛入主白宮不久的拜登也是民主黨人重要的自信源泉——他那呼籲美國團結的言論和反特朗普的形象,使他成為了民主黨議程最理想的代言人。

與此同時,拜登並沒有干涉立法,也不曾提出過多反對意見。有了這個門面,除了少數個例以外,美國媒體都在步調一致地支持民主黨人,商界大佬也紛紛被拜登拉攏。

反觀共和黨那邊,內部卻是一副四分五裂、人心惶惶的樣子。

儘管在 “1.9 萬億” 的投票方面保持了一致,共和黨卻被認為缺乏一致的策略,各人都是各説各話,頗有些面和心不和的意思。

而且,共和黨與美國媒體的關係眾人皆知,基本屬於 “此路不通”,沒有太多發聲、與選民溝通的渠道。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上述兩點在一定程度上是特朗普時代的政治遺產,根源尤其在於,大選結束後特朗普的徹底垮台。

簡而言之,共和黨的關注點仍在特朗普身上,而特朗普則在專注報復與他不和的共和黨人。這也就是説,內鬥取代了對民主黨人的外部抗爭,由此消耗了共和黨人的實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執政期間,共和黨還失去了一些在支出和經濟方面的人才。能夠提出經濟論點的成員過少,右翼的反商業民粹主義反過來還增強了左翼的力量,共和黨可謂是得不償失。

規模?反正比 “1.9 萬億” 還多

撇開民主黨人的樂觀,拜登的 “大基建” 計劃其實可以算得上是 “八字還沒一撇”。

主要是,相關立法的細節和最終規模目前尚不得而知。不過有報道稱,民主黨內部將 1.5 萬億美元設為規模底線。

根據現有信息,摩根士丹利已在最新報告中做出自己的測算,認為美國交通基礎設施法案規模約在 5740 億美元左右,為 2021-2025 年計劃提供的資金規模則在 1.45 萬億美元左右,合計約為 2 萬億美元。

而在上個月發佈的一份由摩根士丹利 15 位策略師共同完成的題為"為美國基礎設施超級週期鋪平道路"的報告曾預計,美國的基礎設施需要 3 萬億美元,並將這 3 萬億美元拆解為 3980 億美元的混凝土橋樑投資、7960 億美元的混凝土道路投資、3000 億美元的鋼橋投資,另 1.6 萬億美元用於修整瀝青路面。

在不改變住房或商業建築假設的情況下,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來自基礎設施的提升足以產生另一個超級週期。

摩根士丹利認為,如果拜登的基礎設施法案獲得通過,建築材料行業或迎來大行情。

過去十年,美國基礎設施投資比趨勢水平低了 1.25 萬億美元,基礎設施交易可能為超級週期奠定基礎,尤其是在水泥領域,受益方將被重新評級。

基礎設施一攬子計劃可能會推動建築材料進入類似上世紀 50 年代的超級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