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收評:恒指全天下挫跌近 2%,科技股重挫領跌!南向資金淨賣出超 100 億

恒生指數跌 557.46 點,跌幅 1.92%,報 28540.83 點,國企指數跌 277.43 點,跌幅 2.46%,報 11014.79 點,恒生科技指數跌 6.4% 報 8081 點
今日港股高開低走,延續近期弱勢下行的格局,整體走勢比較疲軟。截至收盤,恒生指數跌 557.46 點,跌幅 1.92%,報 28540.83 點,國企指數跌 277.43 點,跌幅 2.46%,報 11014.79 點,恒生科技指數跌 6.4% 報 8081 點。大市成交 2767.8 億港元。

盤面上,光伏、醫療保健、資訊科技、汽車板塊跌幅居前,新經濟概念大跌,能源、公用事業板塊上漲。恒指成分股中,吉利汽車、藥明生物跌逾 9%。個股方面,康希諾生物、贛鋒鋰業均跌近 15%,小米集團跌近 9%,美團、華虹半導體均跌超 8%,京東、騰訊跌超 5%。
具體來看,今日水務股領漲。粵海投資漲逾 5.52%,北控水務集團漲 1.31%,中國水務、天津創業環保股份、光大環境等跟漲。

石油板塊、氣油生產商大漲。中國石油股份大漲 4.1%,中國海洋石油漲逾 2%,崑崙能源、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漲超 1%。消息面上,國際油價持續飆漲,再創 14 個月以來新高。上週四,OPEC+ 維持減產計劃;3 月 7 日,沙特石油重鎮遇襲,加重市場對石油供應的穩定性擔憂,多重因素疊加,助推油價再度大幅上揚。

銀行股今日領漲,中銀香港大漲 4.46%,渣打銀行大漲逾 4%,滙豐控股漲逾 3%,東亞銀行漲 1.9%。消息面上,美國 10 年國債收益率今日一度漲破 1.60%,同時債券看空程度上週達到創紀錄水平。由於香港實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度,美債收益率攀升利好香港本地銀行股。

隨着港股以及 A 股走弱,避險情緒迅速升温,港股市場公用股逆市向好,其中電能實業漲逾 3% 領漲,高見 44.8 港元創去年 6 月以來新高;香港中華煤氣、中電控股、港燈等跟漲。

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今日大跌,力勁科技大跌逾 15%,贛鋒鋰業跌超 14%,雅迪控股跌 13.66%,比亞迪股份跌 9.54%,恒大汽車跌 6.13%。

家居裝修零售商跌幅居前,國美零售大跌 13.79%,奇點國際跌逾 4%,歐化跌 2.63%,時富投資等跟跌。

光伏玻璃概念股持續下挫,保利協鑫能源大跌 25.69%,卡姆丹克太陽能跌 19%,陽光能源跌超 18%,彩虹新能源跌 16.35%。美銀證券稱,信義光能、福萊特玻璃、福耀玻璃等均計劃擴張太陽能玻璃產量,估計全球太陽能玻璃在 2021 年將現 15% 的短缺,除非環球需求遠高於該行預測,否則 2022 年將會有 9.3% 的供過於求,屆時平均銷售單價和毛利率都降大幅下降。

生物醫藥 B 類股跌幅居前,康熙諾生物-B 大跌逾 16.51%,雲頂新耀-B 跌 13.76%,加科思跌就 2%,榮昌生物跌逾 10%。

恒生科技指數方面,科技股再受重挫,恒生科技指數收盤暴跌 6.4%,報 8081.63 點。成分股方面,京東健康大跌 10.95%,小米集團跌幅一度擴大至 10%,股價跌破 22 港元,創去年 11 月以來新低,收跌 8.59%。美團均跌超 8%,中芯國際跌 5.21%,阿里巴巴跌 2.82%。
消息面上,美債收益率仍有上升空間,低利率下的良好收益對市場有利,也使市場急於拋售風險資產,因此對估值較高的高增長科技股構成壓力。

港股通方面,今日港股通(南向)淨流出 84.04 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淨流出 40.91 億,滬股通淨流出 43.13 億元。

中泰證券:2 月下旬股市回調,「抱團股」調整幅度尤其明顯,但我們認為這並不意味着市場風格轉向。消費和科技仍然是中長期主線。全年來看,市場風格並不會完全偏向中小盤行情,仍會以均衡為主。即使抱團鬆動,能夠獲得機構深度認可的個股也不會從此「跌跌不休」。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近期美債收益率飆升引發美股劇震,是貨幣過度寬鬆惹的禍。近期美股調整引發了市場對於美聯儲干預美債收益率上行的憧憬。但估計美聯儲不一定會馬上對美股動盪在政策上作出響應。近期美股只是迭創新高後有漲有跌的温和調整,迄今金融市場反應較為平靜。幹不幹預美股的短期波動確實考驗美聯儲的定力,但更讓美聯儲糾結的可能是未來貨幣政策退出如何不刺破資產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