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技股持續重挫!恒生科技指數盤中暴跌 6%,回吐年內全部漲幅

格隆匯
2021.03.08 07:0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恒生科技指數首次跌破半年線

今日,恒生科技指數高開低走,盤中跌幅持續擴大,目前已暴跌 6%。近日,恒生科技指數持續震盪下行,自 2 月高點累積跌幅達 25%,回吐今年以來的全部漲幅。

板塊內所有成分股悉數下跌,大市值科技股中,京東健康跌超 7%,美團、小米集團跌超 6%。近 20 日以來,32 只成分股中,僅 3 只股票微漲,美團、京東健康、比亞迪跌超 20%,小米、阿里、騰訊跌超 10%,其餘全部跟跌。年初至今,更是近一半公司已跌至年初股價。

個股消息面上,小米大跌超 7%。富時羅素 3 月 5 日表示,根據早先的一項美國總統行政令,將從 3 月 12 日(即下週五)起將小米從富時全球全盤指數及富時全球含 A 股指數系列中剔除。

美團大跌超 5%,此前,字節跳動發力本地生活,劍指美團地盤。

京東跌近 5%。據媒體報道,京東旗下京東數科可能放棄於上海科創板上市計劃。京東數科認為撤回 IPO 計劃是適當的做法,因自首次提出上市計劃以來,公司名稱、業務及高管團隊都出現變化。報道又引述消息人士稱,京東數科將來可能會重新提交上市申請。京東科技方面回應稱,「對此不予置評。」

除個股消息面外,導致今日恒生科技指數遭重挫的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是殺高估值。自 2020 年 7 月上市以來,恒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超 40%,今年 1-2 月中旬以來更是一路暴漲,累計漲超 25%。因此,儘管近期恒生科技指數持續重挫超 22%,但與年初相比,也僅是回調至今年初股價。2020 年,恒生科技指數亦漲勢迅猛,累計漲幅超 20%,今年年初的持續暴漲亦增加了板塊內各股的估值泡沫,短期股價承壓,因此近日各大型成長科技股的連續下挫也只是估值正常回調的一部分。

其二是全球對流動性縮緊的預期。由於近期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走高,已經回升到 1.5% 上方,市場對貨幣緊縮的擔憂持續加劇。主流觀點普遍認為美債收益率仍有上升空間,預期市場流動性仍將趨於緊張,對資產價格形成壓制。

上週六,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 1.9 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在參議院以 50-49 的票數獲得通過。經濟復甦、貨幣保持寬鬆,市場繼續尋底過程中,低利率下的良好收益對市場有利,也使市場急於拋售風險資產,因此對估值較高的高增長科技股構成壓力,因此受全球經濟預期應縮緊影響,恒生科技指數也受到重創。

此外,港股科技股和新經濟股連續大跌的背後,也顯示了近期南向港股通資金大舉搶籌不再。數據顯示,近期南下港股通資金頻頻呈現淨賣出,而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首當其衝。

中金公司指出,機構表示,外部擾動難免會影響股價的短期表現,不過,決定其長期趨勢的基本因素未受到影響,例如增長前景的持續改善和積極的流動性環境(海外和南向資金共振流入)。此外,近期召開的兩會也傳遞了更加可持續增長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港股長期結構性吸引力仍在不斷強化,例如恒生指數系統性的優化建議、以及越來越多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都會增加港股對投資者的中長期吸引力。

因此,往前看,短期內,港股市場有可能或需要些時間消化近期波動,取決於海外市場環境,但中長期上行前景依然積極,尤其相對於 A 股更具吸引力。

平安證券認為,當前港股市場與年初相比顯得比較混亂和多變,市場分歧也明顯加劇。對於近期 “整體偏弱、板塊內部分化” 的格局還能延續多久是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對此,有兩個重要的關注點,既要緊密跟蹤美債無風險利率、通脹預期以及油價等宏觀因子的走勢,也要關注美股等全球股市的格局變化。

總體來看,市場普遍認為高估值的科技股短期波動較大,但中長期來看不應徹底放棄。恒生科技指數各成分股都是大型科技股和新經濟股,其長期成長性仍存,業績潛力巨大,增長確定性高,仍具有長期跟蹤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