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淨利暴跌 90%!包間裝監控上熱搜!海底撈繼續撈泡沫

黑天鵝再現!
今日,海底撈再次登上熱搜,由於業績暴跌、包間設置攝像頭等問題遭到市場熱議。

數據來源:微博
港股市場上,海底撈開盤便出現下跌,跌幅超 3%,現有所收窄,最新總市值為 3643 億港元。目前海底撈從高點已回撤超 20%,市值蒸發了超 640 億港元。

業績暴跌九成遭機構看空
3 月 1 日晚間,海底撈公告稱,預計 2020 年度淨利潤相較 2019 年下降約 90%。
要知道海底撈 2019 年的淨利潤為 23.47 億元,這代表 2020 年海底撈的淨利潤或僅有 2.35 億元。
對此,海底撈將淨利潤預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歸結於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以及美元兑人民幣匯率波動出現匯兑損失(2.35 億元)。

數據來源:官方公告
要知道,海底撈最令人詬病的一點便是其因擴張而影響盈利水平與高估值的不匹配性。
眾所周知,火鍋市場空間廣闊,作為入局玩家,海底撈曾憑藉標準化的供應鏈佔據一定的市場優勢,其中,營收的超九成均來自於線下門店。
即便是遭遇疫情重擊,海底撈依舊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截止到 2020 年 6 月底旗下門店共有 935 家。
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基於其加快大舉擴張的腳步,服務質量有所下降,翻枱率和同店增長均呈現了一定的負面趨勢。
2019 年海底撈的翻枱率從前一年的 5.0 次/天下降到 4.8 次/天,其中一線城市由 5.1 次/天下滑至 4.7 次/天,二線城市由 5.3 次/天下滑至 4.9 次/天,三線及以下城市由 4.8 次/天下滑至 4.7 次/天,中國大陸以外的餐廳翻枱率也從 5.0 次/天下滑至 4.8 次/天。
與此同時,受翻枱率下降的影響,2019 年同店增速僅為 1.6%,遠低於 2018 年的 6.2%。其中一二線城市的同店銷售增長率分別為-0.2%、-1.9%,5 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引人注意的是,市場情緒對其還是充滿 “希望”,看好其後市表現,這也就是為什麼其股價在疫情期間漲勢明顯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此前 A 股抱團股震盪下跌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發現,所謂高估值的頭部標的,所具備的泡沫風險引人警惕,畢竟當基本面過分透支了未來的發展預期,下跌跳水的調整也會來得更快。
包間監控疑侵犯隱私
除去業績顯出頹勢之外,海底撈也正在陷入輿論漩渦之中。近期被網曝出旗下多家門店的包間安裝了攝像頭,且不少包間內普遍是 2 個或 2 個以上。
對此,海底撈公開回應:為保障消費者用餐安全,各門店會結合門店特點安裝攝像頭設備,包括包間。
顯然,網友對這一回應並不買賬,引起一定的吐槽。
根據《北京市餐飲企業治安保衞工作規定》,大中型餐飲企業應當依規在營業場所相關地點設置圖像信息採集點,並設置顯著提示信息,而上述地點並不包括包間。此外,其他一些地方性法規則明確規定,娛樂場所包房等涉及個人隱私的區域和場所,禁設視頻圖像信息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海底撈業績預期不振,各大機構紛紛下調其目標價。例如,中國銀行將海底撈評級下調至賣出,目標價 54 港元,相當於較目前價格下調 21.57%;花旗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 55 港元,對應 20% 的下行空間;中金將海底撈目標價下調 3% 至 79.55 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