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ulprit" that destroyed the AI bull market: the "weakest link" Oracle

華爾街見聞
2025.11.19 00:5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投資者不再僅僅為 AI 敍事買單,而是開始嚴苛地審視企業為支持這一敍事而付出的財務代價,尤其是那些通過大舉借貸來資助擴張的公司。甲骨文計劃 2030 年前年度資本支出達 800 億美元,但分析認為其淨債務高企、現金流持續為負,違約風險攀升。

AI 驅動的牛市正遭遇一場嚴峻的現實考驗。

在對 AI 泡沫的擔憂下,週二美股三大指數再度收跌,標普已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以英偉達為代表的高估值科技股和芯片股普遍承壓,拖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1.2%。

(美股基準股指日內走勢,小盤股表現優異)

一項新的基金經理調查顯示,45% 的受訪者將 “AI 泡沫” 視為市場的首要 “尾部風險”,對企業在 AI 相關項目上過度支出的擔憂正迅速蔓延。

在這場普遍的焦慮中,甲骨文的境遇尤為突出。自 9 月 10 日宣佈與 OpenAI 達成一項價值 3000 億美元的重磅協議以來,公司股價不漲反跌,其市值損失已高達約 600 億美元,相當於一個通用汽車的市值。

這種轉變標誌着一個重要的市場拐點。幾個月前,任何與 OpenAI 的合作都能輕易點燃股價,但如今 “OpenAI 光環” 正迅速消散。

投資者不再僅僅為 AI 敍事買單,而是開始嚴苛地審視企業為支持這一敍事而付出的財務代價,尤其是那些通過大舉借貸來資助擴張的公司。

甲骨文驚人的資本支出與財務風險

甲骨文描繪了一幅宏偉的增長藍圖,但其背後的財務結構卻顯得異常脆弱。

與競爭對手相比,甲骨文可用於支持擴張的營業利潤並不充裕,這使得它對 OpenAI 的押注更像是一場 “全有或全無” 的豪賭。

具體的財務數據揭示了投資者擔憂的根源。在最近一次分析師日上,甲骨文表示,其目標是到 2030 年實現 1660 億美元的雲計算收入,而其中大部分增長將從 2027 年開始由 OpenAI 貢獻。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僅在截至明年 5 月的當前財年,其資本支出預算就高達 350 億美元。市場普遍預測,到 2029 年,其年度資本支出將穩定在每年 800 億美元左右。

與此同時,分析認為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正承受巨大壓力:

  • 高企的債務:甲骨文的淨債務已達到 EBITDA(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的 2.5 倍,自 2021 年以來翻了一番多,並預計到 2030 年將再次翻倍。
  • 持續的負現金流:市場預測,公司的現金流將在未來五年內持續為負。
  • 上升的風險溢價:用於對沖甲骨文債務違約風險的成本(信用違約互換 CDS)已升至三年高點,這直接反映出市場對其信用風險的擔憂正在加劇。

“OpenAI 光環” 的消散

甲骨文的困境也折射出一個更廣泛的市場趨勢,曾一度能讓相關公司股價 “點石成金” 的 “OpenAI 光環” 正迅速褪色。

幾個月前,任何與 OpenAI 相關的合作消息都可能引發股價飆升,AMD 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在宣佈與 OpenAI 達成芯片協議後,其股價一度大漲。

但如今,情況已經逆轉。博通和亞馬遜在宣佈與 OpenAI 的合作後,股價雙雙下跌。而英偉達在 9 月達成投資協議後,股價也幾乎沒有變化。

當與 AI 領頭羊的合作不再能帶來股價提振時,這些動輒千億美元級別的資本支出承諾便開始失去吸引力。

對於投資者而言,如果連市場都開始質疑這些投資的價值,那麼支撐 AI 牛市的鉅額資本投入還能持續多久?

投資風向的變幻莫測,正成為懸在 AI 概念股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