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ibaba Qianwen APP public beta ignites the software sector: valuation and profitability both bottoming out, AI applications accelerating implementation, industry showing initial signs of recovery!

阿里巴巴宣佈旗下 AI 應用 “千問” 開啓公測,標誌着 AI 應用從企業端走向消費端的競速賽正式開始。這一事件點燃了資本市場對 AI 應用商業化的熱情,軟件板塊集體大漲。分析認為,阿里千問 APP 的推出,體現了其 AI 戰略從重資產擴張轉向高效變現階段。華為也將發佈突破性 AI 技術,提升算力資源利用效率。
隨着阿里巴巴宣佈旗下 AI 應用 “千問” 開啓公測,一場關於人工智能從企業端(B 端)走向消費端(C 端)的競速賽正式拉開帷幕。這一標誌性事件不僅點燃了資本市場對 AI 應用商業化的熱情,也為長期處於估值與盈利雙重底部的軟件板塊注入了強心劑,預示着行業復甦的曙光或已初現。
11 月 16 日,阿里巴巴官宣其旗艦 AI 應用正式由 “通義” 更名為 “千問”,並向公眾開放測試。市場的反應立竿見影。在千問 APP 上線消息的刺激下,AI 應用板塊集體大漲,多隻軟件相關個股觸及漲停。這一方面反映了投資者對 AI 大模型領軍企業加速應用落地的樂觀預期,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在經歷了前期調整後,市場正積極尋找軟件行業景氣度拐點的確切信號。
分析人士認為,阿里千問 APP 的推出,是其 AI 戰略從重資產擴張轉向高效變現階段的體現。華西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認為,伴隨阿里最新季報中阿里雲 AI 收入超預期的增長,AI 產品正在逐漸成為阿里雲增長的核心驅動力,‘通義’App 正式完成品牌升級更名為 ‘千問’,軟件版本從 3.60.0 升級至 5.0.0,標誌產品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在當前時點,我們認為重點關注阿里在 AI 側從 to B 向 to C 突破進展,C 端 AI 應用有望成為 2026 年重要突破方向之一。”
與此同時,據中國基金報消息,華為即將於 11 月 21 日發佈一項 AI 領域的突破性技術,旨在解決算力資源利用效率的難題。該技術通過軟件創新,可將 GPU、NPU 等算力資源的利用率從行業平均的 30% 至 40% 顯著提升至 70%,從而大幅釋放算力硬件潛能。
據悉,這項技術能夠實現對英偉達、昇騰及其他三方算力的統一資源管理與利用,屏蔽硬件差異,為 AI 訓練和推理提供更高效的資源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此次的技術路線與以色列 AI 初創公司 Run:ai 存在共同性。Run:ai 自 2018 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 GPU 調度技術,致力於打造能將 AI 模型拆分並行運行的平台,其核心產品是基於 Kubernetes 構建的軟件平台,通過動態調度、池化、分片等技術優化 GPU 資源利用率。該公司在 2024 年底被英偉達以 7 億美元收購,凸顯了算力資源調度技術在 AI 產業中的戰略價值。
阿里戰略轉向,全力押注 C 端超級入口
“千問” APP 的推出,是阿里巴巴 AI 戰略的一次重大升級。據媒體報道,這是繼 AI 基建和淘寶閃購之後,阿里今年宣佈的又一個集團戰略級項目,由 CEO 吳泳銘親自拍板,意在打造一個 AI 原生的 C 端超級應用入口。
此次從 “通義” 到 “千問” 的更名,更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品牌統一行動,旨在將開發者社區中已頗具影響力的 “Qwen” 模型品牌,與面向大眾的消費級產品直接關聯。據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有知情人士透露,阿里計劃將旗下多個 AI 應用整合至 “千問” 品牌下,打造一款消費者首選的一站式應用,未來還將逐步增加代理式 AI 功能,以支持在淘寶等平台上的購物體驗。
此次公測的版本,不僅搭載了阿里性能最強的 Qwen3-Max 模型,還採用了極簡設計,並默認開啓聯網搜索功能以確保信息的時效性,試圖解決大模型固有的 “幻覺” 問題。此舉標誌着阿里正全面參與到與字節跳動 “豆包”、騰訊 “元寶” 等應用的競爭中,爭奪 AI 時代稀缺的用户注意力入口。
行業景氣回暖,業績超預期打消市場疑慮
此前,由彭博社、路透社等外媒報道引發的 “AI 吞噬軟件” 論調,曾一度給計算機軟件板塊蒙上陰影,加劇了投資者的觀望情緒。然而,最新的行業財報數據正有力地驅散這一疑慮。
根據國盛證券的研究報告,多家計算機領軍企業在 2025 年第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優異,增長顯著提速。報告數據顯示,金山辦公、海康威視、深信服、合合信息等公司,其單季度營收或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相較二季度均有明顯提升。以金山辦公為例,其 25Q3 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高達 35.42%,遠超 Q2 的-2.83%,主要得益於 AI 新產品的落地推廣和信創業務的加速。這表明,對於具備核心競爭力和強大執行力的公司而言,AI 非但不是 “吞噬者”,反而成為驅動增長的 “賦能者”。

機構配置處低位,政策與監管新規構成潛在催化
從資金配置角度看,軟件行業正處於一個有利的起點。據基金三季報重倉持股數據顯示,2025Q3 基金重倉持股總市值中,計算機板塊佔比僅為 2.68%,處於近年來的相對低位,且已連續兩個季度下降。與此同時,年初至今該行業的漲幅也落後於通信、電子等其他科技板塊。

國盛證券認為,這種 “低配” 狀態可能迎來轉機。中國證監會近期就《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指引》徵求意見,旨在強化業績基準的約束作用,限制基金投資風格的過度偏離。
分析認為,該新規一旦實施,將利好計算機等當前被低配的板塊,可能引導資金回流。此外,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的《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全域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以及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場景培育等政策利好,也為行業景氣度的持續回升提供了堅實支撐。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