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Xinhua dividend insurance: Premium growth slowed in October, and "New Year opening" pressure remains

新華保險在 2023 年前 10 個月實現保費 1819.73 億元,同比增長 17%。然而,10 月保費增速出現負增長,達到-7.21%。公司正在進行以分紅險為導向的產品轉型,儘管面臨市場質疑和挑戰。管理層表示,已成立專門小組推動分紅險銷售,並在多個渠道推出新產品。轉型過程中的新單保費波動反映了市場對浮動收益型產品的適應性問題。
11 月 12 日,新華保險披露公司前 10 個月累計實現保費 1819.73 億元,同比增幅達 17%;
信風測算發現,新華保險第一至第三季度的季度保費同比增速分別為 28.02%、15.38%、9.89%,10 月月度保費增速則為-7.21%。

以分紅險為導向的產品轉型,是新華保險負債端的焦點。
今年一季度,新華保險曾以 28% 的保費增速跑贏上市同業,但彼時亦有質疑之聲,認為其主打的短期快返百分百剛兑產品不適應利率下行的大趨勢,與資產負債匹配的主旨相悖。
4 月開始,新華保險全面推廣剛兑比例較低的分紅險,重點提升隊伍理解與溝通能力,銀保渠道則依據銀行網點需求實施差異化供給;
管理層披露,4-7 月該公司個險、銀保渠道的分紅險期交保費佔比分別在 7 成、3 成以上;
9 月起,新華保險集中推出多款分紅險新產品,並將部分重點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名單。
一面是持續增加的新品供給,一面是逐漸下滑的保費增……新華保險產品轉型需要攻克的困難還有很多。
近幾年利率下探大背景下,險企傾向於減少負債端剛兑產品比例,為投資端鬆綁;
幾家頭部險企在今年均已表態支持浮動收益型產品,分紅險亦頻頻佔據推介 “C 位”。
浮動型產品挑戰的,既是代理人對分紅的理解與表達,亦是客户對於確定性的風險偏好轉移。
也因如此,險企在產品轉型之初也容易產生新單保費的波動,而新華保險就是上市險企中啓動轉型較晚的一位。
今年的中期業績會上,新華保險董事長楊玉成曾強調,公司已經七年未有分紅險銷售經驗,現在的轉型成功而艱難;
總裁與財務負責人龔興峯則表示,為推進分紅險轉型,公司已成立領導小組,建立支付聯動、前後線協同的分紅險銷售推動專班和分紅賬户管理專班的一體化機制。
龔興峯透露,上半年分紅險轉型已在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明確分紅險在客户全生命週期產品體系中的定位和功能;
二是構建銷售隊伍對分紅險的知識儲備和銷售技能,重新規劃了分紅險培訓體系;
三是形成了分紅險組合銷售和立體推動的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新華保險需要直面的不僅是內部銷售系統與分紅險的磨合,更有日益白熱化的競爭環境。
信風注意到,如今已有眾多人身險公司開啓 2026 年的 “開門紅” 之戰,其中中小型險企產品策略更為多元,分紅險、普通型壽險兼而有之;
但頭部險企已毫無例外地選擇分紅險作為主力產品,包括分紅型養老金、分紅型增額終身壽等產品。
受益於投資端的資本市場行情,新華保險前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 328.57 億元,創下同期業績新高,年化總投資收益率達 8.6%、總資產突破 1.8 萬億元;
未來,該公司能否在負債端取得更多突破,仍有待時間檢驗。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