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 peers fall into the "AI cash-burning competition," Apple has become a safe haven in the tech sector

當華爾街質疑科技巨頭 AI 投資回報時,蘋果因低資本開支成避風港。今年下半年其股價漲 31%,遠超大盤及多數科技巨頭。強勁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使其成為科技板塊防禦性投資選擇,但也有聲音質疑其僅是” 落後股票” 而非真正對沖工具。
當華爾街開始質疑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上的天文數字投入時,曾因 AI 投入不足而遭批評的蘋果公司突然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避風港。這家 iPhone 製造商憑藉低資本開支和充裕現金,在科技板塊劇烈波動中展現出獨特的防禦價值。
11 月 11 日,據報道,投資者正對 OpenAI、Meta 和微軟等公司在 AI 領域的鉅額支出展開審視,導致這些年內最強勢的科技股出現大幅波動。與此同時,蘋果的戰略定位正被重新評估——它既能通過接入其他公司的模型向數百萬用户提供 AI 功能,又無需承擔開發自主能力所需的鉅額投資。
上週科技股因 AI 支出擔憂承壓時,蘋果展現出明顯的抗跌性。當其他科技股深陷跌勢時,蘋果五個交易日幾乎持平。事實上,今年下半年以來蘋果股價上漲 31%,遠超標普 500 指數、納斯達克 100 指數及多數科技巨頭競爭對手。

這種分化在最新財報季表現得尤為明顯。儘管蘋果業績喜憂參半且中國市場收入意外下滑,其股價在財報發佈次日仍上漲近 3%。相比之下,Meta 和微軟等"七巨頭"成員因鉅額資本開支和令人失望的收入展望遭到拋售,Meta 股價在 10 月 30 日暴跌超 11%,創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資本開支的巨大差距
資本支出數據清晰勾勒出蘋果與同行的差異。
據預測,蘋果在截至 2026 年 9 月的財年資本開支約為 140 億美元。相比之下,微軟在截至 6 月的財年資本開支預計超 940 億美元,而規模僅為蘋果一半的 Meta 在 2025 年的資本開支預計超 700 億美元。
"對沖邏輯在於它仍是一家科技公司,但不是 AI 公司,"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 客户投資組合經理 Brian Mulberry 表示。"市場對蘋果有種積極感覺,認為它不必回答其他公司都要面對的大問題:你在所有這些領域的投資資本回報是什麼?"
Evercore 投資組合經理、投資政策委員會主管 Brian Pollak 指出:
"在'七巨頭'中,蘋果在 AI 方面的支出敞口和槓桿率都是最低的。它確實有可能成為 AI 的潛在受益者,而無需像同行那樣投入所有資本。"
表現分化凸顯防禦屬性
這種戰略差異直接反映在股價表現上。
在 AI 熱情主導的 2025 年,蘋果是彭博"七巨頭"指數中表現最差的成員,僅上漲 7.6%,相比之下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飆升 53%,英偉達上漲 48%。即便是標普 500 指數和納斯達克 100 指數今年的表現也輕鬆超越蘋果。
然而,正是這種"落後"成為了優勢。Pollak 表示:
"它擁有如此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如此強勁的現金流、如此寬廣的業務護城河。所有這些使它比那些在 AI 上投入更多、對 AI 依賴更重的公司更具防禦性。"
投資者分歧,對沖價值存疑
儘管蘋果的防禦屬性獲得認可,但投資者對其在 AI 主導市場中的角色仍存分歧。支持者認為蘋果強勁的資產負債表、穩健的現金流以及業務護城河,使其比那些在 AI 領域大舉投資的公司更具防禦性。
然而,也有聲音質疑蘋果的對沖價值。First New York 投資組合經理 Vikram Rai 直言:
"我認為蘋果不是對沖工具,它只是一隻落後股票。我不認為它能給你帶來投資組合中想要的阿爾法收益。"
美國銀行分析師 Vivek Arya 在 11 月 10 日的研報中表示,儘管對 AI 資本支出的普遍質疑可以理解,但可能被誇大了,"普遍的質疑實際上可能是一個反向積極因素,有助於減少過度擁擠。"
隨着投資者開始擔心 AI 投資程度並希望看到這些投資的回報,蘋果這種相對剋制的策略或將在市場波動中展現更多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