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APMOTOR's monthly sales exceed 70,000, aiming for globalization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王小娟
在月銷 7 萬輛之後,零跑要圓自己一個轎跑夢了。
11 月 7 日,零跑的首款個性化轎車 Lafa5 登台,這是完全獨立於零跑 A、B、C、D 產品矩陣之外的一個新序列。這次它喊出了 “為全球年輕人造一款 Dream Car” 的口號,要從大眾市場走向個性賽道。
零跑把這輛車定位為轎跑,造型上頗為激進。此前,零跑高級副總裁曹力指出,為了對標歐洲市場中的競品,Lafa5 在駕控性能和操控性上都下了功夫。為了追求更極致的性能,Lafa5 還將提供 Ultra 版本,Lafa5 Ultra 將通過全車空氣動力學以及四驅雙電機等配置,與超跑對標。
此番定位,讓外界迅速將其與燃油車時代的標杆——大眾高爾夫聯繫起來。
燃油時代,高爾夫被認為是閉眼買也不會錯的車,其曾連續 14 年蟬聯歐洲最暢銷車型,全球累計銷量超 3500 萬台。零跑的 “陽謀” 逐漸浮現,它要在全球,將 Lafa5 打造成電動時代的走量 “神車”——高爾夫。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零跑能成功將 Lafa5 塑造為一款真正的 “電動小鋼炮”,它就有可能在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填補一個重要的市場空白。當前中國市場的純電兩廂車,要麼偏向於經濟代步,要麼是價格高昂的豪華品牌,兼具駕駛樂趣與智能體驗的親民車型仍是稀缺品。
要知道,眼下兩廂細分市場份中,合資品牌仍握有 47% 的佔比,急於擴圈打開份額想象力的零跑,試圖挖掘這一個被主流新能源品牌忽視的、存在結構性機會的細分市場。曹力對此頗為自信,他認為 Lafa5 的月銷量過萬並不成問題。
然而,在大多數消費者心中,類似個性化車型尚屬小眾。而零跑大費周章為 Lafa5 單獨開闢一個序列、傾斜資源之後,能順利成為家族中的新爆款嗎?Lafa5 的一張蓋牌,是吃下海外市場。
在曹力看來,Lafa5 定位是一個全球化的車型,“它其實是可以非常主流,不是一個小眾的車。” 這一定位至關重要。零跑高層預判,未來 Lafa5 的海外與國內銷量 “可能會是類似一半一半的局面”。
根據零跑的規劃,2025 年其海外銷量目標為 5-6 萬輛,2026 年計劃翻番至 10-12 萬輛,Lafa5 預計貢獻其中 30% 的份額,即海外銷量突破 3 萬輛。
回溯來看,從 “半價跟隨” 中國主流市場,到試圖用 Lafa5 定義一個 “全球主流” 的個性化市場,零跑的野心已然顯現,這背後藏着零跑成為車圈巨頭的宏圖。
眼下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分化與格局已然清晰。當許多新勢力仍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時,零跑卻跑出了一個驚人的 “加速度”。憑藉 “半價理想” 殺入主流市場的 C 系列和 B 系列車型,零跑在技術全域自研帶來的極致成本控制下,實現了 “用 B 級車的體驗打 A 級車價格” 的降維打擊。
10 月,零跑銷量達到 70289 輛,環比增長約 5.45%,同比增長達 84.11%,成為首個月銷突破 7 萬的新勢力車企,並持續 8 個月領跑新勢力汽車品牌銷量。1-10 月累計交付約 46.58 萬輛,同比增長 120.72%,完成年度 50 萬輛目標在即。
而當零跑已經成為行業領頭羊時,就需要有自己獨特的打法。它也發覺到,當主流的、理性的剛需被滿足後,需要跳出眼下的紅海,拓寬整體用户帶寬,向着百萬年銷規模疾馳。
“競爭永遠存在,只有產品不斷進步,比競品更具優勢,才能生存。現階段無論是 C 系列還是 B 系列,都面臨着巨大競爭。”
零跑董事長朱江明曾強調,400 萬的年銷量是一家全球性車企的 “生死線”。他預測,公司月銷 10 萬台的關鍵節點或將在明年到來。要實現這一目標,Lafa5 這類能夠開拓增量市場的全球化車型至關重要。
此前,零跑反覆強調一個觀點:其基礎佈局已經完成。曹力坦言,零跑的 ABCD 平台型譜規劃,足以支撐起 200 萬至 300 萬台的規模,覆蓋從小型到全尺寸的所有主流車型。
曹力直言,“在完成 A、B、C、D 為代表的基礎車型佈局後,再加上零跑的體量也上了一個台階,我們認為有餘力和有必要,去滿足用户的一些個性化需求。”
“現在做 Lafa5 的時候,我們有 100 萬的用户,非常清楚地知道用户喜歡什麼,有什麼是剛需,有哪一些是補充性和個性化的。” 曹力表示,零跑希望在 “一貫特別擅長的技術實力、產品實力之外,也讓大家看到一些以往沒有看到的一些零跑的特質”。
接下來,Lafa5 會率先於今年 11 月底在中國市場發佈上市;明年計劃推出 A 系列和 D 系列,以拓寬更多產品線,以確保有更多增量。此外,零跑還計劃明年在海外市場投放 5-7 款新車,以滿足不同區域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從高性價比的 “價格屠夫”,到尋求技術與品牌出海的全球化參與者,零跑正試圖通過 Lafa5 這樣的產品,完成一次關鍵的品牌躍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