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Internet giants' financial reports are approaching: AI and instant retail are burning cash, entering a profit vacuum in the third quarter?

高盛指出,中國互聯網巨頭即將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報將顯示,儘管 AI 和雲業務增長,但即時零售的激進投資嚴重侵蝕利潤,導致利潤可能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預計下滑幅度將從-9% 擴大至-31%。阿里巴巴、美團和京東在即時零售業務中將面臨鉅額虧損,騰訊則預計實現利潤增長。市場關注管理層對未來投資和虧損收窄的指引,三季度業績可能成為 2026 年盈利拐點的關鍵催化劑。
高盛指出,即將到來的中國互聯網巨頭第三季度財報季,將揭示一個殘酷的現實:雖然 AI 和雲業務帶來增長亮點,但各大平台在 “即時零售” 領域的激進投資正嚴重侵蝕利潤。
據追風交易台,11 月 10 日,高盛發佈報告稱,這可能導致中國互聯網板塊出現連續第二個季度的利潤下滑,並且下滑幅度將從第二季度的-9% 擴大至第三季度的-31%(同比)。
具體來看,僅在第三季度,即時零售業務預計就將給阿里巴巴、美團和京東分別帶來高達 360 億、200 億和 130 億元人民幣的鉅額虧損。在這些巨頭中,騰訊預計將是唯一實現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
因此,市場關注的焦點將不再是本季度的盈利數字,而是管理層對於第四季度及 2026 年投資強度和虧損收窄路徑的指引。AI 帶來的雲業務加速增長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但這筆 “未來的期權” 正由當下的利潤買單。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意味着短期內需要承受巨大的利潤壓力。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管理層對下半年投資強度的指引,尤其是 AI 的變現能力與快商務虧損收窄的路徑。短期陣痛難免,但報告認為三季度業績可能成為市場情緒轉向 2026 年盈利拐點的關鍵催化劑。
利潤真空,聚焦盈利拐點
高盛預計,中國互聯網巨頭的第三季度財報將呈現 “喜憂參半” 的局面。一方面,AI 投入帶來的資本支出提升和雲收入加速成為共同主題;但另一方面,即時零售、海外業務和新流量入口的激進投資,正短期影響着集團整體利潤率。
報告預測,中國互聯網板塊在 9 月份所在季度的總利潤將同比大幅下滑 31%,遠超 6 月份季度的 9% 降幅。在這個盈利的 “真空期”,投資者情緒可能承壓。財報發佈後的業績電話會,將成為判斷投資拐點的關鍵事件。市場將密切關注即時零售的虧損是否會在第四季度收窄,以及對 2026 年盈利拐點的展望。
燒錢換未來,資本開支與營收增長的博弈
AI 是貫穿本季財報的核心主題,但它對財務的影響是雙面的。
積極面:雲業務顯著加速。受益於強勁的 AI 需求,高盛預計阿里巴巴和騰訊的雲收入將進一步加速增長,這與美國同行亞馬遜和谷歌在三季度財報後因雲業務強勁而股價上漲的邏輯相似。報告預測,阿里巴巴第三季度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將從上季度的 26% 加速至 31%。
消極面:資本支出劇增,侵蝕利潤。為了支持全棧 AI 雲服務,巨頭們正在 “燒錢” 進行大規模 AI 基礎設施投資。高盛對其預測遠超市場預期,預計阿里巴巴在 2026-2028 財年的資本支出將高達 4600 億元人民幣,高於公司此前 3800 億元的目標。這些投資帶來的折舊和 AI 推理成本將直接稀釋短期利潤。
儘管中國 AI 大模型在全球排名中不斷攀升,但面向消費者的 AI 應用(如字節跳動的豆包)仍處於利潤稀釋階段。
即時零售是拖累本季度利潤的最主要因素。高盛明確指出,相關投資在第三季度達到頂峯,但虧損的持續時間可能會延長至 2026 年。
驚人的虧損數字: 報告估計,僅在第三季度,即時零售業務就導致阿里巴巴虧損 360 億元人民幣,美團虧損 200 億元,京東虧損 130 億元。與第二季度相比,阿里和美團的虧損額度急劇擴大。
虧損或將持續: 儘管高盛預計第四季度虧損額將環比收窄(預計阿里、美團、京東分別收窄至 190 億、130 億、130 億元),但現階段要實現虧損減半的目標仍不太可能。
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是,這場燒錢大戰何時能看到盡頭。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