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2025 Market in the Eyes of AI: Human Investors Are Too Pessimistic, Believing They Have Evolved, Yet Their Behavioral Patterns Remain the Same

華爾街見聞
2025.11.06 05:3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德意志銀行 AI 系統 dbLumina 對 2025 年市場的剖析顯示,人類投資者陷入” 自認為進化” 的認知陷阱——儘管宣稱身處新投資時代,行為模式卻仍被近期偏誤等傳統心理陷阱主導。當 4 月市場恐慌拋售時,AI 檢測到” 狂喜” 情緒併成功預判後續 23% 的反彈,而人類投資者全年持續表現出非理性悲觀,證明其所謂的進化只是幻覺。

德意志銀行研究顯示,在 AI 看來,投資者在 2025 年絕大多數時間裏都處於 “非理性” 狀態,貫穿全年的主導情緒是 “焦慮”。

據追風交易台,本月,德意志銀行最新出了一份報告,讓其人工智能系統 dbLumina 對 2025 年的市場情緒進行了 “無情” 的剖析。結論直白而扎心:在 AI 看來,人類投資者過於悲觀,其投資行為充滿了非理性、情緒化和認知偏誤。儘管投資者自認為已經進化,並身處一個 “新的投資世界”,但他們的行為模式和心理陷阱卻與過去如出一轍。

這份報告對投資者的核心啓示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 逆向投資的鐵證: AI 確認,投資者在市場最低點時(2025 年 4 月)表現出最極端的 “非理性”(即恐懼)。反向操作,即在他人恐懼時貪婪,在今年被證明是絕對正確的策略。
  • 恐懼之巔的 “狂喜” 信號: 最令人震驚的發現是,AI 僅在 4 月和 5 月市場拋售最嚴重、恐懼情緒達到頂峯時,才識別出了 “狂喜” 情緒。這成為了一個完美的買入信號,預示着部分投資者在過度拋售後恐慌性地回補倉位。
  • 進化的幻覺: 投資者普遍認為 “世界變了”,但 AI 分析顯示,主導市場的仍然是 “近期偏誤” 和 “可得性信息偏誤” 等老舊的認知陷阱。這意味着投資者仍在根據最新的新聞和情緒進行交易,並未真正進化。
  • 人類情緒的滯後性: AI 生成的情緒指數幾乎全年都比美國散户投資者調查更樂觀,並且在市場下跌後反彈得更快。這表明 AI 能夠 “看穿” 短期的恐慌,而人類投資者則深陷其中。在市場波動中,跟隨短期情緒進行拋售是今年的致敗策略。

德意志銀行的研究方法是,將其 2025 年 1 月至 10 月的每日市場評論輸入其專有 AI 系統 dbLumina,並要求其量化市場心理。其中一項關鍵分析是 “理性/恐懼指數”,該指數評分範圍為-1.00 到 +1.00,負分代表市場趨向於恐懼和對外部負面因素的過度反應。

結果顯示,投資者在 2025 年絕大多數時間裏都處於 “非理性” 狀態。該指數在 4 月份達到了最低點,當時市場正處於恐慌拋售的深淵。具有諷刺意味的是,AI 精準地指出了這種 “非理性”——自 3 月份的低點以來,標普 500 指數大幅反彈了 23%,這印證了 AI 當時判斷的正確性。

報告還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趨勢: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市場不確定性的減弱,投資者的 “理性” 程度有所提高。這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只有在風平浪靜、無關緊要的時候,投資者才能表現得更理性;一旦不確定性來臨,他們便會立即迴歸恐懼和過度反應的本能。

情緒的悖論:恐慌性拋售後後 “狂喜”,貪婪在反彈中消失

當 dbLumina 被要求分析市場中的四種核心情緒——恐懼、貪婪、狂喜和焦慮時,結果充滿了矛盾與悖論。

貫穿全年的主導情緒是 “焦慮”。無論市場上漲還是下跌,這種情緒始終揮之不去。

然而,最關鍵的發現發生在市場底部。AI 分析顯示,“狂喜” 情緒在今年僅出現過一次,恰恰是在 4 月和 5 月市場拋售最慘烈的時刻。報告推測,這可能是因為部分投資者在恐慌性拋售後,又爭先恐後地跳回市場。這個在恐懼巔峯閃現的 “狂喜” 信號,正是最佳的買入時機。

另一個反常現象是,在 4 月份市場大跌之後,儘管股市穩步回升並創下新高,投資者的 “貪婪” 情緒卻下降了,而 “焦慮” 情緒反而上升。這完全違背了 “低買高賣” 的理性邏輯,而是一種 “越漲越怕” 的典型散户心態。“錯失恐懼症” 也同樣罕見,僅在 2 月市場火熱時短暫出現。

認知偏誤:被短期事件驅動

2025 年,投資者口中反覆出現的一句話是:“我們正在一個全新的投資世界裏運作”。然而,AI 的分析無情地戳破了這個幻想。

報告指出,今年主導市場的兩大認知偏誤是 “近期偏誤” 和 “可得性信息偏誤”。這意味着,投資者所謂的 “新世界策略”,不過是依賴於他們最近看到或聽到的信息來做決策,這與過去的錯誤模式毫無二致。

AI 將 2025 年投資者的心理演變分為三個階段:從年初對地緣政治和利率的 “高度敏感”,到年中對貿易戰的 “韌性增強”,再到後期對不確定性的 “常態化接受”。但其內核,依然是被短期事件驅動的反應式行為。

被誤讀的恐懼:AI 比人類更樂觀

AI 還發現,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與實際驅動市場的恐懼並不完全匹配。例如,德銀的評論在一年中提到了 61 次勞動力市場,但 AI 分析顯示,勞動力市場在任何一個月都未進入投資者三大恐懼的行列。投資者被自己製造的 “恐懼感” 迷惑了。

更有説服力的是,當把 dbLumina 生成的情緒指數與美國散户投資者協會的淨看漲數據進行對比時,一個清晰的畫面浮現出來:AI 的情緒指標幾乎在 2025 年全年都比人類投資者更為樂觀,尤其是在 4 月份的動盪期間及之後。

AI 的情緒指數在市場觸底後反彈速度遠快於股市本身,表明它能更快地從短期負面事件中恢復。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意味着在市場因短期衝擊下跌時,保持冷靜、忽略噪音是更明智的選擇。正如報告所總結的:今年,因短期下跌而賣出是錯誤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