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VIDIA partners with Deutsche Telekom to build Europe's largest AI center: deploying up to 10,000 GPUs, increasing Germany's AI computing power by 50%!

兩家公司將在德國慕尼黑聯合建設一座價值 10 億歐元(12 億美元)的數據中心,預計於 2026 年第一季度開始運營,屆時將使德國 AI 計算能力提升約 50%。
英偉達與德國電信股份公司週二宣佈,兩家公司將在德國慕尼黑聯合建設一座價值 10 億歐元(12 億美元)的數據中心,旨在加強歐洲基礎設施建設以支撐複雜人工智能系統運行。這一項目被視為歐洲最大規模的 AI 基礎設施投資之一,將於 2026 年第一季度開始運營。
該設施將使德國 AI 計算能力提升約 50%,代表着歐洲最大經濟體發展本土 AI 生態系統、與美國競爭的重要舉措。項目在柏林的發佈活動上官宣,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與德國電信老闆 Tim Höttges,以及 SAP、德意志銀行高管和兩名德國政府部長共同出席。
儘管這一投資規模可觀,但仍凸顯出歐美之間的巨大差距。根據聲明,該項目計劃部署多達 1 萬塊圖形處理器(GPU),但僅為美國大型設施規模的一小部分。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和 OpenAI 等初創公司正投資數千億美元建設 AI 計算能力。
工業 AI 雲戰略重點突出
這一項目建設的是英偉達及其合作伙伴所稱的"工業 AI 雲",與美國用於創建大型語言模型的大規模數據中心有所不同。位於慕尼黑現有設施內的德國站點將託管 AI 模型,並幫助將其連接到工業數據源,試圖加快工業界對該技術的採用。
歐洲商業領袖一直呼籲大陸充分利用其製造業優勢,而非在面向消費者的技術領域與美中競爭。SAP 作為歐洲最大的軟件公司,將為該數據中心提供其商業技術平台和應用程序。
德國數字部長 Karsten Wildberger 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沒有 AI 就沒有可持續繁榮,沒有 AI 就沒有競爭優勢。AI 可能是德國的東山再起。"
德國 AI 雄心面臨現實挑戰
這一戰略出台之際,德國此前創建國家 AI 冠軍的嘗試遭遇挫折。本土初創公司 Aleph Alpha 最初將自己定位為 OpenAI 的歐洲替代方案,但該公司未能跟上行業快速發展步伐,已轉向放棄構建大型 AI 模型。
投資規模也突顯了歐洲與美國之間的差距。軟銀集團、OpenAI 和甲骨文在德克薩斯州開發的單個數據中心項目將使用約 50 萬塊 GPU,遠超德國項目的 1 萬塊芯片規模。
該項目規模也小於此前宣佈的一些歐洲數據中心計劃,包括由 OpenAI 在挪威的 Stargate 項目、Brookfield 資產管理在瑞典支持的 100 億美元項目,以及阿聯酋承諾在法國投資多達 500 億歐元建設園區。
歐盟 AI 發展計劃穩步推進
歐盟今年 2 月宣佈了一項 2000 億歐元的計劃來支持該地區 AI 發展,目標是在未來 5 至 7 年內將該地區支撐此類系統的能力提升兩倍。
德國電信一直參與與其他公司的談判,推動建設所謂的 AI 超級工廠。但這一進程啓動緩慢,歐盟尚未確切規劃如何審查投標和分配資金。
據德國電信週二發表的聲明,這座設施是歐洲最大的數據中心之一。
黃仁勳在聲明中表示:"我們正在引入英偉達 AI 和機器人技術,開啓德國工業轉型的新時代。"他稱該項目是德國最大規模的先進 AI 芯片部署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