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get about gold, now is the shining moment for aluminum

鋁價升至三年高點,接近歷史區間頂部。電動汽車、太陽能和數據中心推動需求激增,而中國產能逼近 4500 萬噸的上限。未來市場或在兩種局面間搖擺:要麼鋁價再創新高並推高全球成本,要麼中國通過印尼擴產維穩供應。分析稱,現實或是兩者並存——價格走高與中國企業主導並行。
鋁,這種缺乏銅的活力和稀土地緣政治吸引力的金屬,正成為當下市場的焦點。
近期,鋁價正交投於每公噸近 2900 美元的三年高點。儘管距離歷史記錄尚有距離,但當前價格已處於 1990 年至 2025 年價格區間的頂端 5%,達到了歷史高位。從年度均價來看,今年的價格水平正邁向有記錄以來的第四高。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花旗分析師預測,全球原鋁供應過剩局面將在 2026 年迅速縮窄,並從 2027 年開始出現約 140 萬噸的供應缺口,佔原鋁消費總量的 2%。與此同時,電動汽車、太陽能發電和數據中心等快速增長的行業正推動鋁需求激增。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鋁生產和消費國,正接近年產能上限 4500 萬噸。
這一局面為市場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預期。多頭認為,一場結構性短缺正在醖釀,可能在幾年內將鋁價推向 4000 美元的歷史新高;而空頭則預計,鋁生產公司將設法通過海外擴張來增加產量,最終導致價格回落。分析認為,對於整個世界而言,這似乎是一個二元結果:要麼鋁價上漲並波及全球經濟,要麼全球供應鏈更加依賴於在海外運營的中國公司。
無聲的價格繁榮
當政治領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銅、鍺和稀土等金屬上時,鋁很少能登上頭條。然而,它對現代生活至關重要,遍佈全球經濟的每個角落——從飛機、iPhone 到窗框、汽水罐,再到電動汽車和家用電器,都離不開它。鋁的年消費價值接近 3000 億美元,是所有有色金屬中市場規模最大的,僅次於黑色金屬中的鋼鐵。
電動汽車是推動鋁需求增長的最大動力。據 CRU Group 報告,電動汽車平均比內燃機汽車多使用約 150 磅鋁材,主要得益於鋁的高強度重量比特性,有助減輕車重並延長續航里程。在太陽能發電領域,鋁是僅次於鋼的第二大金屬投入。在電力傳輸中,由於價格更低、重量更輕且導電性能適宜,鋁正成為銅的替代選擇。數據中心建設中,鋁被廣泛用於散熱器、冷卻系統和結構框架。
與其它大宗商品不同,鋁的原料如鋁土礦在地殼中儲量豐富。但在一個世紀前,將其提煉成純金屬的過程極其複雜和昂貴,以至於它曾被視為一種貴金屬。然而,一項新的精煉技術發明後,鋁迅速普及。但精煉過程有一個關鍵制約:它是一個巨大的能源密集型過程,以至於鋁常被稱為 “固態電力”。生產一噸鋁所需的電量,相當於五個德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此時,中國鍊鋁企業登上了舞台。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得益於燃煤發電站提供的電力,中國擁有了生產巨量鋁所需的能源優勢。過去 25 年裏,中國滿足了全球對鋁的增量需求。去年,中國的原鋁產量超過 4300 萬噸,而 25 年前僅為 600 萬噸,目前佔全球總產量的近 60%。但目前,中國正接近年產能上限 4500 萬噸。
供應走向緊縮?
多重因素共同指向了一場潛在的供應緊張。首先,需求保持強勁,每年增長約 200-300 萬噸。其次,全球其它地區的生產正陷入困境,尤其是在歐洲,由於長期廉價電力合同到期,即使鋁價高企,冶煉廠仍在關閉。第三,全球庫存處於歷史低位。最後,隨着銅價創下歷史新高,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用鋁替代銅的經濟激勵都非常明確。
市場壓力的關鍵變量在於印度尼西亞。中國的鋁生產公司正將目光投向海外,在印尼建設新的冶煉廠。
如果所有新建冶煉廠都能投產,到 2030 年,印尼的鋁產量可能會增長五倍,使其成為僅次於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世界第四大生產國,從而保持全球市場的充足供應。
然而,過往在鎳市場的成功並不能保證在鋁市場完全複製。一方面,在印尼建設鋁冶煉廠的成本似乎高於中國,這可能會減緩擴張速度。另一方面,印尼並沒有足以改變鋁冶金格局的技術突破。
分析認為,對於整個世界而言,這似乎是一個二元結果:要麼鋁價上漲並波及全球經濟,要麼全球供應鏈更加依賴於在海外運營的中國公司。
據彭博專欄作家 Javier Blas 分析,最可能出現的是第三種結果:鋁價將會上漲,但可能不會像多頭押注的那樣瘋狂;與此同時,通過印尼等國實現的中國海外產量也會增加,但幅度不會達到空頭所希望的程度。市場可能不得不同時適應更高的價格和對中國供應鏈更深的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