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mestic flying cars are stepping into the public eye

商業化在即。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王小娟
敦煌,一個擁有沙漠戈壁、雅丹地貌、莫高窟等豐富文旅資源的 “超級 IP”,成為了小鵬飛行汽車的商業化落地試驗田。
10 月 28 日,伴隨着旋翼的嗡鳴聲,匯天的 “陸地航母” 分體式飛行汽車騰空而起,完成了其在西北地區的首次飛行。首飛後,匯天與敦煌官宣將開闢西北首條低空自駕旅遊線路。
對匯天而言,敦煌的 “飛天” 不僅僅是實現了 “詩與遠方” 的科技融合,更是其將飛行汽車帶入大眾視野的關鍵一步。
據瞭解,該線路提供 “空中走廊 + 地面體驗” 的立體旅遊網絡,精準切入了高端文旅市場。線路以鳴沙山月牙泉為起點,串聯起月牙泉小鎮、光電博覽園、陽關玉門關最終抵達雅丹世界地質公園。
匯天並非單打獨鬥。此次合作,敦煌市人民政府提供了政策與場景的支持。同時,匯天與杭州高直通用航空、甘肅萬華實業集團、敦煌文旅集團、敦煌飛天通用航空、敦煌空港經創發展五家公司簽署了飛行營地合作意向書及首批 200 台飛行汽車採購協議。
這五家公司構建了從航空口岸、低空運營到地面文旅服務的完整生態。為保障運營,沿途首期將規劃建設五個專屬飛行營地,計劃於 2026 年 7 月建成試運營。
這意味着,明年大家就能從 “自駕遊” 開啓 “自駕飛” 了。
一如新能源汽車對行業的顛覆,在飛行行業電動化後,改變也隨之發生。電動飛行器 “eVTOL” 的橫空出世,讓過去限制低空交通商業化、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成本問題,有了解法。人人都能飛、都打得起的 “飛滴” 的時代似乎近在咫尺。
從 “大玩具” 切入,先讓大家在野外 “玩起來” 這正是匯天 “陽謀”。支撐起 “敦煌模式” 的核心,是匯天即將於 2026 年量產交付的 “陸地航母”。
目前,匯天的飛行汽車智造基地已經竣工。匯天創始人趙德力向華爾街見聞透露,該廠第一批設備已經進駐調試,目前 1 小時可下線一台飛行器,待第二批設備進廠後,速度可以縮短到 30 分鐘;年產量可以做到 1 萬台。
在國內 eVTOL 行業,匯天似乎已經有了成為獨角獸的潛力,“第一代產品交付後,我們的量可能是最大的”。趙德力如是説道。
隨着敦煌 200 台 “陸地航母” 採購協議的簽署,以及兩週前中東 600 台的創紀錄訂單,匯天將萬億級的 “低空經濟” 從一個宏大概念,拉入觸手可及的商業化前夜。
不過想要讓 eVTOL 成功商業化運營,光把飛機造出來還不夠,適航取證是 eVTOL 開啓商業化的前提。根據規定,民用航空器適航資質獲取主要涉及設計批准(TC)、生產批准(PC)、適航批准(AC)等適航審定。“陸地航母” 正爭取取得最關鍵,也是難度最大的 TC 認證。
趙德力表示,待國內 TC 認證取得後,匯天將同步推進海外的適航認證。因為在他的規劃中,未來國內外的訂單將各佔到一半。
敦煌的文旅飛行和迪拜的 “富豪玩具”,解決了 “玩” 的需求,這是匯天的第一步。但這只是其野心的冰山一角。
在中國,低空經濟被普遍認為是一個萬億級的巨量藍海。有數據顯示,低空經濟的體量預計是高空經濟的 3.2 倍,中國民航高空運輸網絡經濟體量為 17 萬億元,據此測算低空經濟體量可達 50 萬億元。
放眼國內,能有如此巨大體量、有較大發展空間的產業不多,這對匯天以及其他國內玩家而言或許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全球消費市場裏面一年 9000 萬輛車,100 多萬的豪車一年有上百萬台。中國有消費能力的富人並不少”。趙德力説道。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匯天的戰略是清晰的 “兩步走” 或 “雙線並進”。
第一步:以 “陸地航母” 切入個人飛行和短途觀光市場。趙德力明確表示,要用 “陸地航母” 賣車掙錢,目標是做到一年 1 萬台、100 億元營收,並以此 “儲備傾轉旋翼技術”。
第二步:以長航程通勤飛行器切入 “空中的士” 市場。這才是解決城市間出行的終極目標。匯天正在同步開發一款代號 A868 的高速長航程飛行汽車。這款被內部稱為空中 “阿爾法” 的產品,設計目標是搭載 6 人,實現大於 500 公里的續航和超過 360 公里/小時的航速。
顯然,匯天不只想做 “富人的玩具”,更希望成為未來立體交通網絡中的一個關鍵節點。
未來的願景已經埋下,但回到現實來看,飛行汽車融合了航空與汽車兩大產業,其供應鏈的複雜性遠超單一領域。如何在保證 “航空級精度” 與實現 “汽車級效率” 之間找到平衡點,構建一個穩定、可靠且成本可控的供應鏈體系,將是匯天的一道必答題。
趙德力向華爾街見聞表示,飛行器也會有如同汽車行業類似的 “平台”,來複用技術,將研發效率大大提高。趙德力坦言,對匯天而言平台化是一個很強的壁壘。
另一方面,對於普通大眾而言,飛行汽車依然是一個相對遙遠和新奇的概念。如何讓公眾相信,在頭頂上飛行的 “汽車” 的絕對安全,後續能否將價格降低到足以撬動大眾市場的水平,這些問題都需要整個行業用漫長的時間和大量的投入來逐步解決。
但不可否認的是,敦煌的旋翼已經攪動了沉寂千年的天空。隨着廣州 “萬輛級” 工廠的建成,一個由技術驅動的 “個人飛行時代” 正加速從夢想照進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