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e Q4 Preview: iPhone 17 Fuels Earnings Optimism As Stock Hits All-Time Highs

蘋果公司(NASDAQ:AAPL)即將公佈其第四季度財務業績,分析師預計收入為 1021.2 億美元,每股收益為 1.77 美元。iPhone 17 的需求預計將推動這些業績,分析師們表達了樂觀情緒並上調了目標價。該股票最近達到了歷史新高,反映出投資者的強烈信心。需要關注的關鍵領域包括 iPhone 銷售、服務收入和公司的活躍設備基數。蘋果在主要股票指數中佔據重要地位,影響着更廣泛的市場趨勢
科技巨頭 Apple Inc(納斯達克:AAPL)將在週四市場收盤後公佈第四季度財務業績時,分享 iPhone 17 的初步需求和收入數據。
以下是收益預估、專家在收益前的看法以及需要關注的關鍵事項。
收益預估:分析師預計蘋果將在第四季度報告收入為 1021.2 億美元。這比去年第四季度的 949.3 億美元有所增長,數據來源於 Benzinga Pro。
該公司在過去 10 個季度中均超越了分析師對收入的預期。
分析師預計蘋果第四季度每股收益為 1.77 美元,高於去年第四季度的 1.64 美元。
該公司在過去 10 個季度中均超越了分析師對每股收益的預期。
專家觀點:在蘋果第四季度業績公佈前,分析師們普遍持樂觀態度,有些人提高了他們的目標價。
Freedom Capital Markets 首席市場策略師 Jay Woods 表示,報告發布時蘋果股票 “表現出色”,在財務結果公佈前表現強勁。
“儘管該股今年僅上漲 7.8%,但上週剛剛突破歷史新高,並在過去三個月上漲了 23%。” Woods 在一份週報中表示。
Woods 表示,iPhone 17 將是本季度的關鍵,以及中國市場的需求更新。
“關於 iPhone 17 銷售超出預期的報道持續帶來樂觀情緒,因為更新週期似乎進展順利。”
儘管受到中國市場的壓力和少量 AI 更新,Woods 表示 “在報告前動能似乎依然強勁”。
Evercore ISI 分析師 Amit Daryanani 在最近的一份投資者報告中表示,強勁的 iPhone 17 需求和蘋果服務部門的逆風減輕是季度業績的關鍵。
該分析師維持了 “跑贏大盤” 的評級,並將目標價定為 290 美元。
Daryanani 預計總收入將環比增長 8.6%,服務收入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該分析師表示,蘋果在第一季度可能會有更多的 iPhone 動能,消費者調查顯示對升級手機的強烈需求。
JPMorgan 分析師 Samik Chatterjee 在最近的一份分析師報告中表示,iPhone 需求的增加和其他蘋果業務部門的穩定可能正在重建投資者信心,進入收益季。
該分析師給予 “增持” 評級,並將目標價從 280 美元上調至 290 美元。
Chatterjee 表示,蘋果的投資者情緒達到了過去一年的最高點。
該分析師表示,即將推出的可摺疊 iPhone 可能有助於提高投資者信心和公司未來的估值。
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最近表示,蘋果的 iPhone 17 受到強勁需求的歡迎。展望未來,Ives 指出蘋果的下一個催化劑。
“現在是 AI 路線圖。” Ives 説。
關注的關鍵事項:所有目光都將集中在 iPhone 17 的銷售和需求上,最新版本的智能手機將於 9 月 19 日發佈。雖然 iPhone 17 的收入將在第四季度業績中發揮關鍵作用,但需求可能在第一季度業績中更為重要,因為假期和某些型號的積壓持續了數週。
本季度的另一個關鍵點將是公司的活躍設備安裝基礎,該基礎在第三季度創下新高,並在最近幾個季度持續上升。
服務將是投資者和分析師關注的另一個關鍵領域。
蘋果的流媒體平台可能成為一個關鍵話題,因為該公司最近將平台名稱更改為 Apple TV,最近提高了價格,並獲得了未來一級方程式比賽的版權。該公司也是被列為 華納兄弟探索 資產潛在買家的公司之一。
蘋果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因為它是本週發佈財務結果的五大 “超級股票” 之一。報告的結果和指引可能會對整個股市產生影響。
該公司還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頂級成員。它在 SPDR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ETF(紐約證券交易所:DIA)中佔資產的 3.4%。該公司也是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主要成分之一。在 SPDR 標準普爾 500 ETF 信託(紐約證券交易所:SPY)中佔資產的第二大比例,為 6.8%。
在追蹤納斯達克 100 的 Invesco QQQ Trust(納斯達克:QQQ)中,蘋果是第二大持股,佔資產的 8.3%。
AAPL 價格動態:蘋果股票在週二交易時為 268.79 美元。週二的交易時段內,股價創下 269.89 美元的新 52 周高點。該股在 2025 年迄今上漲了 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