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 report reveals: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s favor infrastructure the most

華爾街見聞
2025.10.28 01:2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鑑於更新老舊資產和建設新基礎設施所需的政府和私人投資規模龐大,基礎設施領域正受多重結構性趨勢推動。

資事堂最新獲悉一份高盛資產管理部門的調研報告,其顯示私募市場投資者整體對投資環境更為樂觀,並對通過各類退出途徑釋放流動性抱有更高的期待。

上述觀察結論是基於高盛買方部門對超過 250 位普通合夥人 (GP) 和有限合夥人 (LP) 開展的一項全新全球性調研。

此份調研報告指出:私募市場投資者情緒展現韌性,對實物資產策略的情緒提振最為突出,未來一年最為看好基礎設施、私募股權等領域。

資事堂將這份調研報告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最看好哪些領域?

私募市場投資者情緒展現韌性,對實物資產策略的情緒提振最為突出。投資者認為,未來一年以下領域的投資機遇將保持一致或更好:

基礎設施 (93%)

私募股權 (82%)

房地產 (81%)

私募信貸 (70%)

高盛資產管理基礎設施投資業務全球主管塔維斯·坎內爾 (Tavis Cannell) 表示:“鑑於更新老舊資產和建設新基礎設施所需的政府和私人投資規模龐大,基礎設施領域正受多重結構性趨勢推動。與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能源生產和輸送、不斷變化的全球貿易格局以及廢棄物和供水系統相關的領域都存在廣泛的投資機會。該資產類別過去 20 多年的表現凸顯其穩健和抗通脹能力,同時為投資者提供增長機會,尤其是在中型市場通過積極所有權和價值創造可以釋放可觀的上漲空間。”

資產管理人對通過退出機制釋放流動性更為樂觀

調研顯示:普通合夥人認為估值仍是投入新項目最大的挑戰,63% 的受訪者認為估值是關鍵因素。

“就退出而言,60% 的受訪者也認為估值是最主要的挑戰,僅次於宏觀不確定性。” 報告寫道。

普通合夥人預計,傳統退出路徑將大幅拓寬,尤其是戰略性出售 (80% 受訪普通合夥人可能會採用此方式,而 2024 年這一比例為 56%)。其次是財務投資者主導的出售 (70% 受訪普通合夥人考慮此方式,而 2024 年這一比例為 42%)。

此外,63% 受訪普通合夥人認為,他們起碼有可能在未來一年通過 IPO 項目釋放流動性,而一年前這一比例僅為 35%。

普通合夥人亦在拓展其方式:30% 的受訪普通合夥人表示可能採用延續基金 (Continuation vehicles) ,而去年這一比例不到 20%。總體而言,表示至少有可能採用延續基金 的普通合夥人數量比 2024 年調研數量增長了 6%。

有限合夥人也更為積極地通過二級市場管理其流動性,平衡其資產配置。17% 的受訪有限合夥人表示今年在二級市場出售資產,而去年這一比例是 11%。

長青結構受機構青睞

調研顯示,長青結構 (Evergreen structures) 不僅在財富管理領域受歡迎。來自各類機構的超過 30% 的受訪有限合夥人表示已經使用或考慮使用長青結構進行私募股權和基礎設施投資。

其中過半應用於私募信貸領域,逾 40% 用於房地產領域。此外,超過 80% 受訪大型普通合夥人正提供或考慮提供長青結構,但僅有四分之一管理資產規模在 100 億美元以下的普通合夥人提供此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