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anticipated gold crash has occurred, and now everyone is waiting to buy the dip?

週二的黃金崩盤不僅沒有引發恐慌,反而點燃了全球散户投資者蜂擁入市 “抄底” 的熱情,同時多數貴金屬分析師的核心看法也並未動搖。不過,以美銀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為代表的分析師逆風提出質疑,認為支撐金價的 “貶值交易” 邏輯並不牢固。
本週,黃金市場上演了一場 “人人都預期” 的崩盤。週二,金價盤中重挫 6.3%,創下 2013 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不過,週二的黃金崩盤似乎並未引發恐慌,反而點燃了全球散户投資者蜂擁入市 “抄底” 的熱情,同時多數貴金屬分析師的核心看法也並未動搖。
與此同時,以美銀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為代表的分析師逆風提出質疑,認為支撐金價的 “貶值交易” 邏輯並不牢固,認為做空美元、做多黃金的交易基礎或許並不如想象中堅實。
“意料之中” 的閃崩
在專業人士看來,這場回調並不意外。
10 月 6 日,貴金屬精煉商 MKS Pamp SA 的研究主管 Nicky Shiels 就向客户警告,黃金是 “一個在所有技術指標上都過度延伸的擁擠交易”。崩盤前一天,當金價衝向近 4,400 美元的歷史新高時,Heraeus Precious Metals 的交易員 Marc Loeffert 也警告,市場 “正變得更加超買”。
事實上,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的數據顯示,黃金看跌期權相對看漲期權的交易興趣,已升至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金價下跌似乎缺乏明確的外部催化劑,一些交易員將其歸因於對沖基金的獲利了結或銀行的拋售。並且,這場風暴幾乎完全侷限在貴金屬市場內部,全球股票、美債和原油等主要資產市場當天幾乎未受影響。
散户湧入,專業機構看多依舊
從新加坡到美國,黃金經銷商們普遍報告了搶購熱潮,似乎全球散户投資者將價格下跌視為難得的買入機會。
新加坡經銷商 BullionStar 的副首席執行官 Pete Walden 表示,公司在週二迎來了有史以來最繁忙的一天,“開門前就排起了隊,買家遠多於賣家”。
美國經銷商 Money Metals Exchange 的 Stefan Gleason 也稱,前來 “撿便宜貨” 的買家讓他應接不暇。
與此同時,多數貴金屬分析師的核心看法也並未動搖。
他們普遍認為,這是一次擠出市場泡沫的 “健康回調”。貴金屬精煉商 MKS Pamp SA 的研究主管 Nicky Shiels 在本週表示:
“牛市總是需要健康的回調來清除泡沫,以確保週期的持久性...價格應該會盤整,並回歸到更為穩健的看漲軌跡。”
摩根大通的分析師 Gregory Shearer 在本週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投資者的獲利了結行為,將被包括央行在內的其他實物買家的 “逢低買入” 所吸收,最終使價格跌幅相對有限。Shearer 預測,到明年第四季度,黃金平均價格將超過 5000 美元。
回顧來看,本輪黃金牛市的核心驅動力源於幾個方面:首先是各國央行的大規模採購,這一趨勢在 2022 年俄羅斯央行受制裁後顯著加速;其次是全球投資者對主權債務水平不可持續的深層憂慮;而最近一輪的上漲,則由普通散户投資者的湧入進一步推高。
反面觀點:支撐金價的 “貨幣貶值” 邏輯並不牢固
儘管市場情緒樂觀,但也有分析師看到了一些警示信號。
美國銀行的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表示,黃金在 2025 年已經飆升了 60%,且過去 4 個月的資金流入量,甚至超過了此前 14 年的總和。
從宏觀層面上,Hartnett 提出質疑,認為支撐金價的 “貶值交易” 邏輯並不牢固。他給出了三點理由:第一,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低於 4%;第二,美國在 9 月份實現了預算盈餘;第三,衡量美元強弱的美元指數(DXY)始終未能跌破 4 月份的低點。這些因素共同表明,做空美元、做多黃金的交易基礎或許並不如想象中堅實。

即便是看多黃金的摩根大通分析師 Gregory Shearer,也在報告中將 “央行放緩購買步伐” 列為對其牛市預測的最大風險。
另外,發生在 2011 年 9 月上一輪金價高點的故事也值得當下警惕。當時,金價在觸及 1921 美元的歷史高點後回落,彼時參加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年會的分析師們幾乎一致看漲。但結果是,黃金後來花了整整九年時間才重回那一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