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 is doing social networking, ChatGPT is advertising, is OpenAI replicating the early Facebook?

華爾街見聞
2025.10.25 12:0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OpenAI 在追求用户增長與商業化的過程中,正逐步採納 Meta 式的發展邏輯——從引入大量前 Meta 高管,到將 ChatGPT 打造為高頻社交化應用,再到對廣告業務態度轉向開放。隨着估值高企與盈利壓力疊加,OpenAI 正從理想主義的研究實驗室,轉型為以增長和參與度為導向的商業巨頭。

明星人工智能公司 OpenAI 正日益顯露出社交媒體巨頭 Meta 的影子。在一系列旨在推動用户增長和商業變現的戰略轉向中,OpenAI 不僅引入了大量 Meta 前員工擔任要職,其產品路徑和盈利模式也開始復刻 Meta 的成功路徑,這引發了公司內部對於其研究初心的擔憂,也讓外界重新審視這家 AI 先驅的未來走向。

最新的動態是,OpenAI 上月推出的文生視頻應用 Sora,正以社交網絡的形態迅速佔領應用商店榜首。然而,這一方向引發了內部員工的普遍憂慮,他們擔心公司對於內容審核、平台治理等社交媒體固有的難題準備不足。據兩位在職員工透露,在內部會議和 Slack 信息中,員工們對此舉是否符合公司發展方向提出了質疑。

與此同時,OpenAI 在商業化路徑上正打破過去的禁忌。據三名在職員工稱,公司高層對廣告業務的態度已明顯軟化。CEO Sam Altman 最近在播客中表示,他認為某些廣告(如 Instagram 的廣告)能為用户增加價值。這一表態與他去年將廣告稱為 “最後手段” 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標誌着 OpenAI 為滿足其高昂估值下的營收壓力,正認真考慮廣告這一最經典的互聯網變現模式。

這一系列轉變的背後,是 OpenAI 為支撐其數月前達成的半萬億美元估值而產生的巨大商業化壓力。這家公司正從一個純粹的研究實驗室,加速向一家成熟的科技巨頭轉型。對於投資者而言,OpenAII 能否在擁抱商業化的同時,維持其技術創新優勢和品牌聲譽,將是決定其長期價值的關鍵。

高管團隊 “Meta 化” 與文化隱憂

OpenAI 戰略轉向的一個直接驅動力,是其人員構成的顯著變化。據 The Information 基於領英數據的分析,OpenAI 約 3000 名員工中,有近 20%(約 630 人)曾供職於 Meta。這股 “Meta 校友” 力量強大,以至於公司內部的 Slack 中設有一個專門的頻道供他們交流。

這批前 Meta 員工在 OpenAI 擔任了多個關鍵領導職位。新任應用部門首席執行官 Fidji Simo 曾在 Meta 工作十年,並升任 Facebook 負責人。此外,應用部門首席技術官 Vijaye Raji、首席營銷官 Kate Rouch 以及招聘負責人 Joaquin Quiñonero Candela 等高管均有 Meta 背景。儘管 Simo 在上任後的首次全體會議上安撫員工,稱不希望複製在 Meta 的經歷,但這並未完全打消所有人的疑慮。

據一位在職員工透露,今年初,一個員工工作組曾就公司文化是否 “過於 Meta 化” 進行內部調查。部分員工尤其對 Meta 在內容審核、用户隱私和青少年安全方面長達十多年的掙扎感到警惕,不希望 OpenAI 重蹈覆覆。

轉向用户增長與 “參與度” 指標

在產品戰略上,OpenAI 正明確地將重心轉向用户增長。據一名前 OpenAI 員工稱,曾擔任公司首席產品官的前 Meta 高管 Kevin Weil 在 2024 年加入後,曾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提出將 ChatGPT 周活躍用户做到 10 億,並通過前谷歌 CEO Larry Page 提出的 “牙刷測試”(指用户每天都會使用的產品)的目標。這種赤裸裸地強調用户數量而非產品質量的策略,引起了包括時任首席技術官 Mira Murati 在內一些高管的不滿。

如今,這一增長理念正被貫徹。在過去一年的公司會議上,Altman 反覆強調提升 ChatGPT 用户使用頻率的重要性,希望用户從月度使用轉向每週甚至每日使用。為此,產品團隊推出了一些旨在提高用户粘性的功能,例如讓 ChatGPT 在回答結束後主動建議後續任務。據一名前員工透露,為了鼓勵日常使用,公司還致力於提升 ChatGPT 在查詢股價、體育比分和天氣等任務上的準確性。

這種對 “參與度” 的追求甚至滲透到了核心研究環節。一位前員工表示,在模型 “後訓練”(post-training)階段,團隊已開始強調參與度指標,這讓一些員工感到不安,擔心公司會淪為 “參與度農民”(engagement farmers)。

鬆動的廣告紅線與商業化壓力

最能體現 OpenAI 向 Meta 模式靠攏的,是其對廣告業務態度的轉變。除了 Altman 的公開表態,應用部門 CEO Simo 也在近期的內部會議上確認,公司正在研究廣告及其可能為用户帶來的益處。一個有趣的發現是,OpenAI 在用户焦點小組訪談中得知,部分用户已經假設 ChatGPT 的回答是基於贊助排名的,這反而成為一些員工主張引入廣告的論據。

具體執行層面,一個名為 “戰略倡議”(Strategic Initiatives)的團隊正在探索廣告業務。據一名在職員工稱,該團隊由曾幫助建立 Meta 負責任 AI 團隊的 Irina Kofman 領導,其成員也大多來自 Meta。該團隊的一個重點研究領域是,探討 ChatGPT 是否可以基於其 “記憶”(即它記住的關於用户的信息)來展示廣告。這與 Meta 基於用户數據進行精準廣告投放的核心商業模式高度相似。

在高速增長的壓力下,擁抱廣告似乎成為必然。OpenAI 在過去兩年裏員工規模增長了近四倍,從約 800 人增至約 3000 人,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已飆升至 43 億美元。面對投資者的期待,OpenAI 需要找到可持續且規模化的收入來源。

內部的制衡與複雜心態

儘管 “Meta 化” 趨勢明顯,但 OpenAI 內部並非鐵板一塊。部分員工歡迎前 Meta 員工帶來的商業紀律和對商業模式的關注,認為這對公司快速發展是必要的。同時,公司也在試圖設立 “防火牆” 以保護其研究文化。Simo 接管大部分業務後,由首席研究官 Mark Chen 領導的核心研究部門仍直接向 Altman 彙報,並將搬入一個獨立的舊金山辦公室。

即便是追求增長的 Altman,也在推動一些旨在防止用户過度沉迷的功能,例如在用户長時間使用後提示其休息。這反映了公司在追求商業成功與維持健康產品生態之間的複雜心態。然而,從 Sora 的社交化嘗試,到對廣告業務的開放態度,再到對用户參與度指標的日益重視,OpenAI 無疑正在其商業化的道路上,踩出與早期 Facebook 越來越相似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