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ldman Sachs: "Are we in an iPhone super cycle?"

高盛最新報告表示,iPhone 最新系列需求強勁,支撐這一判斷的證據包括:更長的交付週期、更高的產能規劃以及運營商的積極反饋。不過,iPhone 超級週期是否到來,仍然有待觀望。
蘋果公司股價週一上漲 4% 至 262.24 美元的歷史高位,Counterpoint Research 數據顯示 iPhone 17 系列需求強勁,引發投資者對 iPhone 超級週期到來的猜測。
高盛最新研報強調,iPhone 最新機型的交貨時間有所延長,進一步印證了強勁需求的跡象。蘋果在亞洲主要供應鏈合作伙伴的股價受此樂觀報告提振。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數據顯示,上月發佈的 iPhone 17 系列在美國和中國市場上市前 10 天的銷量較 iPhone 16 系列同期增長 14%。Counterpoint 高級分析師 Mengmeng Zhang 在報告中寫道:
iPhone 17 的基本款對消費者來説非常有吸引力,性價比很高。
高盛分析師 Michael Ng 領導的團隊在報告中指出,iPhone 17 系列需求可能超過 iPhone 16,支撐這一判斷的證據包括:更長的交付週期、更高的產能規劃以及運營商的積極反饋。
“與前幾代產品相比,iPhone 17 的需求趨勢如何?我們正處於 iPhone 超級週期嗎?”對於這個問題,Michael Ng 在報告中表示:
“我們相信 iPhone 17 系列的需求可能會超過 iPhone16。”
報告中引用了以下證據:
(1) 交付週期較 16 系列明顯延長;(2) 生產計劃總量提升;(3) 近期運營商渠道反饋積極
全球範圍內,iPhone 17 系列在開放訂購後 33 天內的平均交付週期為 24 天,高於 2024 年同期 iPhone 16 系列的 20 天。
- 基礎款:交付週期明顯長於 iPhone 15 和 16 的基礎款
- Pro 與 Pro Max 款:略長於 iPhone 16 同款機型
- iPhone Air 款:初期短於 iPhone 16 Plus,但目前已完成反超
分區域來看,美國、英國、印度、日本和中國香港市場的 iPhone 17 交付週期均已超過同期 iPhone 16 系列。在中國大陸市場,儘管 iPhone Air 機型存在交付延遲,但其餘 iPhone 17 系列機型的交付週期仍穩固超過去年同期水平。高盛方面指出,中國大陸地區數據存在一定失真——原本可能選擇 Air 機型的消費者轉而購買其他 iPhone 17 型號,這可能導致需求預估被高估。
在蘋果 10 月 30 日發佈財報之前,高盛分析師 Michael Ng 預計,受 iPhone 銷量同比增長 10% 和 Mac 銷量同比增長 12% 的推動,蘋果 2025 財年第四季度的營收和每股收益將超出預期。預計毛利率為 46.5%,反映了約 11 億美元的關税成本。報告中表示:
鑑於 iPhone 需求持續強勁,我們將 2025 財年至 2027 財年的每股收益預期平均上調了約 3%。
自 9 月 9 日 iPhone 17 發佈以來,iPhone 17 系列的強勁勢頭已引發蘋果亞洲供應鏈企業股價共振。立訊精密、LG 顯示和 LG 伊諾特等,這些逾半數營收依賴蘋果的核心供應商股價漲幅均突破 20%。儘管估值疑慮未消,但在蘋果股價創新高的帶動下,供應鏈企業漲勢有望延續至年末。
據彭博報道,蘋果的復甦也在提振中國台灣股市。在人工智能熱潮中,台積電與鴻海仍有相當營收仰賴蘋果業務。這兩大巨頭佔台股加權指數權重高達 47%,使得 iPhone 17 的成功實質成為中國台灣市場的隱形刺激方案。
不過,正如高盛分析師表示:這是否標誌着 “iPhone 超級週期” 的開始,仍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