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ld Standard" Dalio "Increases Firepower": Gold is the only "Eternal, Universal" currency that "does not rely on others"

達利歐強化鑑定看漲黃金立場,認為黃金是是唯一不依賴對手方信用的資產,是最基礎的貨幣形式,而法定貨幣本質上是債務。他指出黃金已在央行和機構投資組合中取代部分美債,成為無風險資產。建議投資者配置 15% 黃金倉位。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歐再次強化了他對黃金的堅定看漲立場,認為黃金作為一種 “永恆且普世” 的貨幣形式,是唯一不依賴對手方信用的資產,在當前金融環境下,其作為核心資產的戰略價值正日益凸顯。
達里歐在週五(10 月 17 日)明確指出,隨着金價持續飆升,黃金已經開始在投資組合中取代部分美國國債,成為投資者的無風險資產。這一最新論斷將他對黃金的看好推向了新的高度,標誌着他對傳統避險資產框架的重新審視。
在此之前,即便金價本週已創下歷史新高,達里歐仍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舉行的經濟論壇上建議,投資者應將投資組合中高達 15% 的資金配置給黃金。他表示,“黃金是一種非常出色的投資組合多元化工具”,因為它在傳統投資組合中其他部分下跌時,往往表現優異。
為了更系統地闡述其觀點,達里歐隨後在社交平台 X 上公開徵集關於黃金投資的問題,並進行了詳細解答。這一系列深入的分析,為市場理解這位投資巨擘如何看待黃金在當今世界中的角色,提供了最直接的窗口。

黃金是貨幣,而非金屬
達里歐認為,理解黃金價值的關鍵在於思維模式的轉變。他指出,大多數人錯誤地將黃金視為一種金屬,而將法定貨幣視為真正的金錢。
但在他看來,黃金才是最基礎的貨幣形式,而法定貨幣本質上是債務。
他解釋稱,歷史上幾乎所有國家都經歷過 “債務 - 黃金 - 貨幣” 的週期。當債務無法償還、法定貨幣被大量印發以避免違約時,黃金這種無法被憑空創造的 “非法定貨幣” 的價值就會凸顯。
從這個角度看,黃金的功能類似現金,它可以直接用於結算交易和償還債務,而不會像信貸一樣創造出新的債務。
達里歐表示,債務貨幣相對於黃金貨幣的價值正在下降,這一趨勢對他而言早已顯而易見。
他認為,在泡沫可能破裂或國家間信用體系(如戰爭時期)失靈的情況下,黃金對於股票和債券是極佳的多元化補充。
黃金已成第二大貨幣
達利歐明確回答了黃金是否已開始取代美國國債成為無風險資產的問題:"事實上的答案是肯定的。"
黃金已在許多投資組合中開始取代部分美國國債的無風險資產地位,最重要的是在央行和大型機構投資組合中。這些投資組合的持有者已減少美國國債持有量,相對增加黃金持倉。
從悠久的歷史視角看,達里歐認為黃金比任何主權債務都 “更無風險”。
他解釋道,美國國債等債務資產的最大風險是被違約,或者更有可能通過印鈔而被 “貶值”。歷史數據顯示,自 1750 年以來,全球約 80% 的貨幣已經消失,其餘 20% 也均被嚴重貶值。
"歷史告訴我們,最大的風險是像美國國債這樣的債務資產要麼違約,要麼貶值,更可能是貶值。"
歷史上和現在,債務資產都是債務人向債權人交付貨幣的承諾。當債務過多無法用現有貨幣償還時,央行就印鈔還債,導致貨幣貶值。
相比之下,黃金的價值不依賴於任何對手方的償付承諾。它本身就是一種具有內在價值的資產。達里歐總結道:
“黃金是唯一一種你持有它而無需依賴別人付錢給你的資產”,它是一種 “永恆且普世的貨幣”。
為何是黃金,而非其他替代品?
在眾多可對沖風險的資產中,達里歐闡釋了為何黃金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性。
相較於其他貴金屬: 白銀、鉑金等雖然也具備通脹對沖屬性,但它們缺乏黃金所擁有的、被全球投資者和央行普遍接受的歷史與文化地位。
白銀受工業需求影響更大,價格波動性更高;鉑金則因供應有限和工業用途特定而受到更多限制。因此,這兩種金屬在財富保值方面的普遍接受度和穩定性均不及黃金。
相較於通脹保值債券(TIPS): 儘管達里歐認為通脹保值債券是正常時期下被低估的對沖工具,但其根本屬性仍是政府債務。
這意味着在重大債務危機中,其表現與發行政府的信用狀況息息相關。
此外,這類債券還可能面臨政府操縱官方通脹數據等風險。在系統性金融危機或嚴重經濟困境中,它們無法提供黃金那樣的安全網。
相較於股票(如 AI 概念股): 達里歐承認人工智能等高增長領域的股票具備高回報潛力,但他同時警告其泡沫風險。
他指出,歷史上的技術突破型公司都曾經歷過類似的狂熱。目前,AI 股票的繁榮對市場和經濟增長貢獻巨大,但也造成了風險集中。
一旦其表現不及預期,可能對市場和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因此,他認為進行審慎的多元化配置是明智之舉。
戰術配置建議:15% 的黃金倉位與槓桿策略
面對 “金價已上漲,是否還應買入” 的問題,達里歐強調應從戰略資產配置而非戰術性押注的角度思考。
他認為,每個投資者都應回答一個根本問題:在無法預測市場走向時,應持有多少黃金?
基於其與股票、債券等資產的歷史負相關性(尤其是在股債實際回報糟糕時),達里歐給出的答案是約 15%。
他分析稱,這一比例能夠為投資組合帶來最佳的 “回報 - 風險比”。儘管黃金像現金一樣長期預期回報率較低,但它在 “最需要的時候表現出色”。
為了在優化風險的同時不犧牲預期回報,他建議可以通過投資組合疊加(Overlay)或整體加槓桿的方式來持有黃金頭寸。
達里歐同時指出,黃金 ETF 的興起雖然提升了市場流動性與透明度,但其市場規模遠小於實物黃金投資或央行持倉,並非此輪金價上漲的主因。
他進一步推斷,如果個人、機構投資者和各國央行都出於多元化目的,將適當比例的資產配置到黃金,鑑於其供應量極為有限,金價 “將不得不高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