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Boom" or "AI Bubble"? 10 AI Unicorns, Valuation Increased by 1 Trillion in One Year, VC Investment Exceeds 200 Billion USD in One Year, Profit is 0

這十家企業包括 OpenAI、Anthropic、xAI、Perplexity、Scale AI……今年以來,它們共同吸引了超過 2000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資金,佔美國 VC 全年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二。然而,它們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
人工智能的熱浪正在席捲全球資本市場——但這股熱浪究竟會孕育新的科技巨頭,還是釀成又一場泡沫?
據英國《金融時報》最新報道,全球十家尚未盈利的 AI 初創公司在過去 12 個月內估值合計暴增近 1 萬億美元,創下史上最快的財富膨脹速度。
這十家企業包括 OpenAI、Anthropic、xAI、Perplexity、Scale AI、Safe Superintelligence、Thinking Machines Lab、Figure AI、Anysphere 和 Databricks。今年以來,它們共同吸引了超過 2000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資金,佔美國 VC 全年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二。
然而,它們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
VC 一年燒掉 2000 億美元,押注 AI
2025 年的風險投資圈,已經徹底被 AI 點燃。
PitchBook 數據顯示,美國 VC 今年在 AI 上的投入將超過 2000 億美元,遠超 2021 年 “軟件即服務(SaaS)” 泡沫期的 1350 億美元。相比之下,2000 年互聯網泡沫頂峯時,投向互聯網公司的資金僅為 105 億美元(摺合通脹後約 200 億美元)。
General Catalyst 首席執行官赫曼特·塔尼賈直言:“當然這是泡沫。泡沫是好事,它讓資本和人才聚集在新趨勢上——雖然會帶來混亂,但也孕育改變世界的公司。”
“估值失真” 的 AI 獨角獸
在硅谷,一家年收入僅 500 萬美元的 AI 公司,如今要價高達 5 億美元估值,是收入的 100 倍。
一位頂級 VC 合夥人坦言:“即使在零利率時代,這類公司估值也只有 2.5 億到 3 億美元。現在的市場就像所有人都在假設自己投中的是下一個 OpenAI。”
這種 “押寶式” 投資邏輯背後,是集體的 FOMO(害怕錯過)情緒。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的投資人薩米爾·多拉基亞説:“AI 是一種能給一切都 ‘多加一個零’ 的技術。”
“贏者通吃” 的預期
Coatue 資本合夥人盧卡斯·斯威舍認為,AI 的格局可能重演互聯網時代的規律——最終只有極少數公司勝出。
“那時候,谷歌和 Meta 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這一輪,可能是 15 家公司,而不是 5 家。”
Salesforce 首席執行官馬克·貝尼奧夫更直白:“或許有 1 萬億美元的 AI 投資會被浪費,但最終 AI 會創造 10 倍的價值。科技創新的方式,一直是——把錢砸上去,看哪些能粘住牆。”
風險外溢:從初創到股市
如今,AI 私企的估值波動正開始影響公共市場。
在過去幾周裏,AMD、英偉達、博通和甲骨文等巨頭因與 OpenAI 合作而市值暴漲數千億美元。若這些 AI 初創公司資金鍊吃緊,連鎖反應或將拖累整個科技股板塊。
儘管 OpenAI 的年化收入已達 130 億美元,但與微軟、谷歌的競爭使其仍深陷燒錢大戰。訓練下一代模型的成本正以指數級上升,而盈利時間表依舊模糊。
《風險投資之道》作者塞巴斯蒂安·馬拉比將這一波熱潮概括為一句話:
“如果我們能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這一切都值得;如果不能,那就全都不值。”
投資人押注的,不僅是模型的算力,更是 Sam Altman 能否實現人類智能的複製。
盛世還是泡沫?
AI 或許真能開啓萬億美元級新市場,但眼下的資本狂歡,已帶上熟悉的味道——估值嚴重脱離盈利,故事先於事實。
是 “AI 盛世” 的序章,還是又一場 “泡沫神話” 的重演?
當所有人都相信未來只屬於少數 “AI 黑洞公司” 時,泡沫,也往往離破裂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