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gan Stanley: The Federal Reserve's remarks are "a leaf blocking the view," only seeing U.S. inflation and not global deflation

華爾街見聞
2025.10.14 06:3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警告投資者忽視全球通縮趨勢,過度關注美國通脹。報告指出,全球 CPI 年均通脹率已降至 3.3%,顯示出強勁的下行勢頭。建議投資者通過買入美國國債和做空美元來對沖美國通脹下行風險。報告強調,投資者對央行言論的依賴使其忽視更廣泛的週期性趨勢,需關注全球經濟的整體表現。

摩根士丹利全球宏觀策略師 Matthew Hornbach 及其團隊在 10 月 13 日發佈的重磅報告《忽視全球通縮》中,向市場發出了一個清晰而尖鋭的警告。

大摩認為,全球通脹持續下行態勢明顯,投資者對美國通脹的擔憂可能過度。在關税影響尚未明確顯現之前,建議通過買入美國國債、做空美元來對沖美國通脹下行風險。

在美聯儲官員和眾多投資者仍對美國高企的通脹憂心忡忡之際,這份報告為那些被聯儲鷹派言論和美國本土數據 “綁架” 的投資者,提供了清醒的全球視角,其核心價值在於揭示了宏觀視野中的重大脱節。

忽視全球通縮大趨勢

報告尖鋭地指出,當下投資者對央行言論的依賴達到了三十年來的頂峯,這使得他們容易忽視更廣泛的週期性趨勢,淪為央行官員個人觀點的追隨者。對美國通脹的過度關注,便是一個典型的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的案例。當我們將視線從美國這棵 “樹” 移開,看到全球這片 “森林” 時,景象截然不同。

大摩用數據強調了這一被忽視的現實:

截至 9 月的全球 CPI 年均通脹率為 3.3%,已回落至疫情前穩態區間的底部,遠低於一年前的 4.5%。自 2022 年 10 月達到 10.3% 的峯值以來,在過去的 35 個月中,全球 CPI 年率有 80% 的時間在下降——這證明了其強勁的下行勢頭。

報告進一步分析,這輪全球通縮的主要動力來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其核心通脹與整體通脹均已降至數十年來的低點。事實證明,與多年來的市場猜想相反,日益走向多極化的世界格局至今並未導致更高、更具粘性的 CPI 通脹。

關税:通脹的催化劑還是利潤的殺手?

當然,關税是顯而易見的風險。但大摩認為,事情並非如此簡單。企業可能會選擇犧牲利潤率來吸收成本,而非直接轉嫁給消費者,這反而會增加勞動力市場和 CPI 通脹的下行風險。或者,企業通過提高生產率來消化成本,同樣能抑制通脹。

報告的結論清晰有力:投資者應 “放眼全球,立足本地”,對美國通脹的下行風險進行對沖。具體建議包括:買入美國國債(特別是 5 年期),並做空美元。在全球通縮的逆風面前,僅盯着美國通脹數據做決策,無異於管中窺豹。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