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ignites electricity dem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gas turbines become the "key bottleneck," the "three giants" GE Vernova, Siemens Energy, and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face a choice

華爾街見聞
2025.10.11 07:1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三大燃氣輪機制造商在擴產問題上卻顯得異常謹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有限擴張。這種謹慎,源於對行業週期性波動的深刻認知,以及對 2000 年代初行業災難的慘痛記憶。

由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引發的美國 “電荒”,正將一種傳統重工業設備——重型燃氣輪機——推向了科技革命的風口浪尖。

市場的狂熱需求,正讓 GE Vernova、西門子能源和三菱重工這三大行業寡頭迎來了黃金時代,訂單與價格一路飆升。

然而,面對這場 “潑天富貴”,三巨頭卻並未選擇全力擴產。

究其原因,是 20 年前互聯網泡沫破裂導致的行業崩潰 “幽靈” 仍未散去。因此,在歷史教訓與現實利益的拉扯下,它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有限擴張的謹慎回應。

一、 從 “算力競賽” 到 “電力競賽”:需求井噴與政策助推

AI 競賽的本質是算力競賽,而算力的基礎則是穩定且龐大的電力供應。

正因如此,為 AI 數據中心提供電力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飆升。這一背景下,燃氣輪機憑藉其高效、靈活且相較於煤炭更低污染的特性,已取代燃煤機組,成為支撐美國電網的 “主力”。

市場的反應直接而劇烈。據研究公司 Oxcap 的數據,自 2023 年中以來,新建燃氣發電廠的成本已大致翻了一番,其主要驅動力便是燃氣輪機價格的上漲。公用事業公司和科技巨頭們為確保未來能源安全,已將訂單鎖定至 2020 年代末。除了 AI,美國製造業的復甦、電動汽車的普及以及其他領域的電氣化轉型,也在持續推高整體電力需求。

與此同時,美國的能源政策也為天然氣發電提供了 “順風”。特朗普政府急於為服務器集羣和工廠提供充足電力,並將燃氣輪機視為在新一代核電站建成前承擔重任的關鍵過渡方案。其逐步取消清潔能源補貼的舉措,也對可再生能源的供給預期造成了衝擊。

媒體分析稱,在《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法案通過後,其對未來五年美國風能、太陽能和電池新增容量的預測下調了 23%,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天然氣發電的依賴。

二、以史為鑑:2000 年互聯網泡沫的 “幽靈”

儘管市場一片火熱,但三大燃氣輪機制造商在擴產問題上卻顯得異常謹慎。這種謹慎,源於對行業週期性波動的深刻認知,以及對 2000 年代初行業災難的慘痛記憶。

“這是一個週期性行業,未來也仍將是週期性的,” 西門子能源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魯赫(Christian Bruch)直言,“燃氣輪機需求總有下降的那一天。”

以史為鑑,在 2000 年代初,市場對互聯網的電力需求做出了過度樂觀的預測,引發了一場由債務驅動的燃氣電廠建設狂潮。最終,隨着互聯網泡沫破裂,電力巨頭 Calpine 等公司宣告破產,燃氣輪機制造商則深陷產能嚴重過剩的泥潭。

三菱電力美洲公司 CEO 比爾·紐瑟姆(Bill Newsom)坦言,公司內部面臨的巨大挑戰正是 “如何分辨需求中哪些是真實的,哪些不是”。

能源數據公司 Enverus 的能源轉型研究總監瑞安·路德(Ryan Luther)指出了當前市場面臨的博弈困境:

“如果誰都不增產,價格就能維持高位。但只要有一家大幅增產,就可能導致整個市場的價格崩潰。”

三、有限擴產

在歷史教訓與現實利益的反覆權衡下,三巨頭紛紛 “求穩”,選擇有限度地擴張產能。

  • GE Vernova 已公佈計劃,將投資超過 3 億美元,目標將其重型燃氣輪機的年交付能力從近年平均的 55 台提升至 80 台。
  • 西門子能源 計劃將產能提升 30% 至 40%,同時明確表示將避免對 2030 年代的市場前景進行高風險押注。
  • 三菱重工 預計將投資數億美元,用於擴大其在美國的生產規模。

能源諮詢公司 Rystad Energy 的分析副主管阿爾喬姆·阿布拉莫夫(Artem Abramov)認為,這些擴張計劃與過去兩年需求的增長幅度 “遠不相稱”:

“擴張計劃顯示(巨頭們)不願過度承諾。”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瓶頸已從總裝工廠向上遊蔓延。

構成燃氣輪機核心的特種合金等關鍵材料供應十分緊張。先進合金製造商 ATI 的首席執行官金伯利·菲爾茲(Kimberly Fields)透露,去年一家大型燃機制造商已同意與 ATI 共同投資擴建工廠,以避免材料短缺。她表示,對於這些巨頭而言:

“現在的風險在於能否獲得材料,而價格問題已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