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he hot sales of iPhone 17 to the "AI inference super blue ocean," Apple quietly steps into a new round of bull market trajectory

智通財經
2025.09.30 04:4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蘋果公司的 iPhone 17 系列需求強勁,交付週期遠超去年,顯示出市場對新機型的強烈需求。美國銀行和伯恩斯坦的研報指出,蘋果在 AI 推理時代將成為超級贏家,預計到 2030 年將帶來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機會。自 9 月以來,蘋果股價反彈超過 10%,分析師普遍看好其衝擊 300 美元大關,當前股價為 254.43 美元,市值穩定在 3.8 萬億美元。

智通財經 APP 獲悉,華爾街金融巨頭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週一表示,蘋果公司 (AAPL.US) 最新發布的 iPhone 17 智能手機系列產品的交付週期仍遠遠高於去年的 iPhone 機型,並提供了關於上週交付數據的最新更新。美銀最新研報無疑凸顯出新出的 iPhone 17 雖然在發佈會後被一些用户吐槽無亮點,但是在 AI 功能與關鍵性能全面升級換代驅動下實際需求非常強勁,其中標準版和 Pro Max 機型需求最為強勁——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出那些長達 4-5 年之久未換機的蘋果用户開始換機 iPhone 17。

此外,蘋果股價近期重拾強勁上行軌跡的邏輯還在於市場開始定價蘋果將是 “AI 推理時代” 的超級贏家。華爾街知名投資機構伯恩斯坦 (Bernstein) 近期發佈的研報顯示,預計到 2030 年無比龐大的 AI 推理系統將帶來的萬億美元級別 “超級藍海”,應當為這些聚焦於 IT 硬件與消費電子的大型科技公司帶來長期利好,比如消費電子巨頭蘋果。

自 9 月以來,今年多數時間股價表現疲軟的蘋果股價強勢反彈超 10%,隨着 iPhone 17 需求強勁以及市場開始定價蘋果受益於萬億美元級別的 “人工智能推理超級藍海”,華爾街對於蘋果的看漲情緒也日益濃厚,近期覆蓋蘋果的華爾街分析師普遍看好蘋果股價衝擊 300 美元大關。截至週一美國股市收盤,蘋果股價收於 254.430 美元,市值穩定在 3.8 萬億美元,僅次於英偉達與微軟。

iPhone 17 系列交付週期仍遠高於去年

交付時間明顯長於去年通常被解讀為 “需求>供給” 的最重要信號,短期內對銷量預期是偏多催化劑。

美國銀行分析師 Wamsi Mohan 在給客户的最新研報中寫道,截至 9 月 29 日,蘋果官網及不同合作運營商網站的總體統計顯示,iPhone 17 的發貨時間大約為 19 天。“與上一代 iPhone——iPhone 16 系列的 5 天初步交付週期相比,這表明非常強勁的 iPhone 17 系列換機需求。” 美銀分析師 Mohan 表示。

美銀研報顯示,進一步來看,中國市場的 iPhone 17 標準款發貨日期最長,為 25 天,而其他國際地區整體約為 18 天,凸顯出標準款需求之強勁。此外,從全球視角來看,更加昂貴的 iPhone 17 Pro 機型和 iPhone 17 Pro Max 的整體交付週期與去年基本相近,但是 Pro Max 機型交付時間小幅高於去年, Pro 機型與去年相同。

美銀彙編的渠道數據顯示,iPhone 17 Pro 交付時間為 14 天,iPhone 17 Max 交付時間則長達 21 天。美銀補充道,美國運營商們的可得性似乎優於蘋果自營交付渠道:從蘋果旗下平台直購,Pro 機型的交付週期在兩到三週之間,而美國運營商的交付週期僅僅約 9 天。

美銀分析師 Mohan 表示,在中國市場,由於政府對低於 6000 元人民幣的消費電子產品提供補貼,以及 iPhone Air 因 eSIM 因素而供應不足,iPhone 17 標準系列在中國市場可能賣得非常好。

但是 Mohan 表示,渠道數據顯示 iPhone Air 在全球範圍內 “供應充足” 且需求熱度不遜於 iPhone 17 標準款,全球平均發貨日期僅僅為三天。“更短的 Air 官方發貨時間可能表明起始庫存更高,因為蘋果很可能已經預期到 iPhone Air 的強勁需求,” 分析師 Mohan 推測。

AI 推理主宰萬億美元藍海

毋庸置疑的是,前不久公佈遠超市場預期的 4550 億美元的合同儲備的全球雲計算巨頭甲骨文,以及全球 AI ASIC 芯片 “超級霸主” 博通在 9 月初公佈的強勁業績與未來展望大幅強化了 AI GPU、ASIC 以及 HBM 等 AI 推理算力基礎設施板塊的 “長期牛市敍事”。

生成式 AI 應用軟件與具備高度智能化特徵的 AI 智能體所主導的推理端帶來的 AI 算力需求堪稱 “星辰大海”,有望推動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市場持續呈現出指數級別增長,“AI 推理系統” 也是黃仁勳認為英偉達未來營收的最大規模來源。英偉達 CEO 黃仁勳更是預測稱,2030 年之前,AI 基礎設施支出將達到 3 萬億至 4 萬億美元,其項目規模和範圍將給英偉達帶來重大的長期增長機遇。

“儘管市場對 AI 泡沫的短期擔憂仍然存在,但我們認為 IT 硬件與消費電子在長期層面仍有顯著上行空間,” 來自伯恩斯坦的分析師團隊寫道。“雖然結果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區間,但在我們的 2030 年基準預測情景中,我們保守將企業側推理成本規模定在大約 1.3 萬億美元 (意味着 2025-2030 年期間的預期複合年增長率約為 67%)。”

“我們認為模型持續改進與更新迭代是關鍵的領先指標,並提醒超大規模資本開支可能是一個滯後指標。除了對長期前景持積極態度外,我們也認為近期的人工智能繁榮發展的相關早期跡象仍然健康,總體上我們對這一主題仍然持正面看法。” 伯恩斯坦分析師團隊表示。

就蘋果而言,該機構稱這家坐擁 iPhone 與 iPad 等消費電子產品線的科技巨頭是 “人工智能推理革命的最佳入口之一”。伯恩斯坦的分析師團隊認為在蒂姆·庫克領導下的這家科技巨頭是板塊中人工智能佈局最優、且最有望受益的其中一家科技巨頭。

據統計,蘋果生態的活躍設備已達 23.5 億,這意味着一旦在系統層集成推理能力,開發者可以 “即插即用” 觸達海量終端用户,這正是蘋果端側設備 “人工智能入口” 的最核心 AI 工程優勢。蘋果 AI 應用工具——Apple Intelligence 被蘋果設計為優先本地運行,必要時才通過 Private Cloud Compute(PCC) 調用更大規模的雲端 AI 大模型,並把蘋果的終端安全模型 “搬到雲上”,提供可驗證透明性與最小數據駐留,對構建敏感場景 (個人與企業數據) 極具吸引力。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近期為 iPhone 的持久強勁影響力辯護,稱即便出現互補性的智能化電子設備,iPhone 在即將全面開啓的人工智能時代仍將是人們生活的最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