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Nvidia Stock a Buy Heading Into October?

Motley Fool
2025.09.29 13:4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英偉達的股票表現受到關注,儘管在六個月內上漲了 56%,但最近下滑了 2%。儘管 2026 財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強勁,達到 467 億美元,毛利率為 72%,但對資本支出和競爭的擔憂正在上升。該公司正在投資於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機器人技術,顯示出長期增長潛力。然而,市場可能在定價完美,這給交易者帶來了風險。看漲和看跌的觀點並存,使得該股票在進入十月時的未來變得不確定

英偉達(NVDA 2.44%) 處於人工智能 (AI) 熱潮的中心——但投資者對這是否仍然是早期階段還是泡沫的最後一幕存在分歧。過去六個月,該股上漲了 56%,但在過去 30 天內下跌了 2%(截至 2025 年 9 月 26 日),反映出日益增長的不安。

從表面上看,這些數字幾乎沒有疑問。2026 財年第二季度的收入躍升至 467 億美元,毛利率超過 72%。但警告信號正在閃爍:資本支出處於泡沫般的水平,企業質疑人工智能的投資回報,競爭對手渴望削弱英偉達的主導地位。真相可能介於狂熱與崩潰之間。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英偉達仍然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支柱,但輕鬆賺錢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十月的關鍵問題是:這隻股票仍然值得購買嗎,還是市場已經將完美定價?

帝國反擊

英偉達最新的季度業績不僅達到了預期——而且重新定義了預期。數據中心的收入飆升至 411 億美元,幾乎是兩年前公司總收入的兩倍。股東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在 2026 財年的上半年返還了 243 億美元,還有 600 億美元的回購計劃已準備就緒。這些不是防禦性舉措;而是對這台沒有減速跡象的現金機器的信心宣言。

該戰略還超越了 GPU。最近對 英特爾 的 50 億美元投資表明,英偉達打算塑造整個計算堆棧,而不僅僅是主導加速領域。在產品方面,Blackwell 架構正在快速 ramping,而 Rubin 和 Feynman——已經在管道中的下一代芯片——保持着產品路線圖的充實。

而且還有客户。微軟亞馬遜谷歌 無法在沒有英偉達硅的情況下實現他們的人工智能雄心。當每個超大規模雲服務商都依賴於你的硬件時,定價權隨之而來。72% 的毛利率就是證明——不是一個願望,而是一個事實。

泡沫偵探到來

歷史表明,當資本支出達到當前極端水平時應保持謹慎。科技基礎設施投資現在迴響着 1999 年——今天,人工智能取代互聯網成為敍事燃料,但投資週期看起來驚人地相似。

這種循環驗證創造了危險的迴音室經濟學,每個參與者的投資支撐着下一個參與者,而沒有明確的最終用户投資回報證據。微軟投資於 OpenAI,OpenAI 購買英偉達芯片,微軟將其作為人工智能需求的證明。

與此同時,正在試驗人工智能的企業報告結果喜憂參半。許多試點項目未能擴展,成本超出預算,生產力提升難以實現。如果客户無法實現人工智能的貨幣化,他們就不會無限期地購買 4 萬美元的 GPU。

競爭的威脅比投資者所承認的要大。超微半導體 憑藉 MI300 芯片取得進展。博通 在超大規模雲服務商的定製硅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亞馬遜、谷歌和 Meta Platforms 加速內部芯片開發。甚至英特爾的 Gaudi 處理器在這方面也顯示出潛力。

英偉達的護城河依然強大,但 90% 的市場份額從這裏開始只會朝一個方向移動——下降。

超越數據中心的炒作

空頭論點通常停留在今天的人工智能熱潮,但這忽視了英偉達更大的佈局。這不是一家依賴短期激增的單一業務公司——它已經建立了對其主導地位的對沖,延伸到下一個計算時代。

以量子計算研究為例。世界領先的實驗室依賴英偉達的 CUDA 平台和 DGX 系統,在硬件存在之前就模擬量子算法。在機器人技術方面,從倉庫自動化到自主車輛,已經依賴於英偉達的邊緣計算解決方案。在工業自動化方面——無論是藥物發現、氣候建模還是材料科學——這些工作負載都需要只有英偉達能夠大規模提供的加速計算。

因此,當人工智能訓練需求最終降温時,英偉達不會陷入困境。僅推理工作負載就可能與今天的訓練收入相當,而機器人技術或科學計算可能會增加全新的增長動力。儘管市場可能在定價完美,但公司的產品組合暗示着仍有多個階段即將到來。

十月的裁決

在進入十月時,英偉達的股票沒有簡單的答案。多頭看到不可阻擋的人工智能採用、72% 的毛利率和對數據中心計算的控制。空頭則指出人工智能領域的泡沫級估值、迄今為止人工智能投資的投資回報不穩定,以及競爭對手渴望削弱英偉達的主導地位。雙方都有有效的論點。

對於交易者來説,在經歷了 56% 的六個月上漲後,當前的局勢看起來風險很大——即使是 Blackwell 出貨量或超大規模雲服務商需求的小幅失誤也可能引發 20% 到 30% 的回調。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説,英偉達仍然是未來計算的明確選擇,不僅涉及人工智能,還包括量子、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