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rth of a new semiconductor king in Shenzhen

華爾街見聞
2025.09.29 11:2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深圳新興半導體公司新凱來在寒武紀股價暴漲後備受關注,成為投資者熱議的對象。該公司在 2025 中國國際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展上首次亮相,展示了 30 多款半導體設備。新凱來由深重投全資控股,致力於解決國內半導體制造問題,推動行業發展。其核心團隊擁有 20 年技術開發經驗,目標是為國內半導體設備廠提供先進解決方案。

今年寒武紀股價暴漲,點燃外界對於中國半導體的期待。

“誰會是芯片界下一個 DeepSeek?”

在投資人的交流中,一家來自深圳半導體公司的名字被密集提起——新凱來。這家低調已久的公司,直至今年 3 月亮相 2025 中國國際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展(SEMICON China 2025)才開始為人所知,當時現場展台被人流圍得水泄不通。

9 月初,“X-Day” 西麗湖路演社現場,投資界見到深重投旗下重投資本負責人任樂。外界可能不知道,新凱來正是深重投集團的全資控股公司。2021 年,深重投聯合一羣業內夥伴成立新凱來,如今開始引入外部投資方。

當寒武紀市值突破 6000 億,備受震撼的 VC/PE 重新紮進半導體找項目。新凱來,無疑是當下最搶手的標的之一。

深圳新晉獨角獸

“中國本土的半導體裝備產業到底能給行業發展貢獻多少份額?貢獻什麼樣的技術力量來推動整個產業一塊進步?”

今年 3 月,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新凱來工藝裝備產品線總裁杜立軍發表一場《半導體工藝裝備的機遇與挑戰》的演講,同時現場一口氣發佈了 30 多款半導體設備,轟動一時。

這也是新凱來成立 4 年來首次走進大眾視野。

官網顯示,新凱來核心團隊具備 20 年電子、通訊設備技術開發經驗,並聯合了眾多國內半導體制造設備和零部件合作伙伴,為國內半導體設備廠、FAB 廠、電子電器設備廠、研究機構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

股權穿透圖顯示,公司由深圳市深芯恆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後者隸屬於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簡稱 “深重投”),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重大戰略引領性產業投資功能性平台。

2021 年,新凱來誕生於深圳。彼時深重投集團在公告中提到新凱來的使命——解決國內半導體制造連續性問題,促進周邊產業成熟,持續支撐行業生存與發展。

如果半導體行業要進入工業革命時代,那麼設備就是 “蒸汽機” 一樣的存在。然而,半導體設備的研發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漫長的週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今年以來,新凱來開放融資的消息在投資圈流傳,備受關注。

重倉半導體

如此一幕,堪稱深圳發力半導體的一縷縮影。

最近一場路演也給人相似的感受。9 月的第一個星期四,一批半導體創業公司來到了深圳南山。這是 “X-Day” 西麗湖路演社舉辦的 “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專場”,靈明光子、創飛芯科技、中鋥半導體、微合科技、瑞沃微半導體、日觀芯設 6 家聚焦半導體核心環節的企業相繼登台路演。

“處於中國半導體行業國產替代的浪潮之中,我們要做自己的芯片。” 一位創業者談到自己創業的初衷。投資界從現場獲悉,此次上台路演的企業涵蓋芯片設計、EDA 工具、先進封裝、第三代半導體、存儲 IP 等多個半導體領域關鍵賽道,且不少技術已經處於國內頭部,大多已實現商業化落地,拿到多家頭部機構的融資。

台下,銀杏谷資本、卓源亞洲、重投資本、同創偉業、中芯聚源、祥峯投資、深創投、合創資本等百餘家投資機構聚集。此外還有銀行、保險機構、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鏈企業代表,以及高校及科研院所專家學生座無虛席。

目睹當前半導體併購趨勢,南山區 “併購行動營” 分會場也在路演後同步舉行,為南山區 8 家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領域的上市公司和來自全國的 10 個產業融資、併購項目進行閉門對接。

路演現場之外,一批來自深圳的半導體公司正在崛起。

不久前,剛結束路演的靈明光子宣佈完成 C3 輪融資,累計獲得浙江省國資平台近億元投資。早在 2018 年,一羣海歸博士在深圳南山區創立靈明光子,瞄準 3D 攝像頭芯片和高速光通信方向,身後集結了高榕創投、CPE 源峯、光速光合、基石資本、真格基金、聯想控股等知名投資機構。

幾乎同一時間,同樣來自深圳南山的邁特芯宣佈完成 Pre-A 輪融資,高捷資本領投,毅達資本、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瑞江投資等跟投。此外,9 月份還有由深圳大學副教授創立的鋭盟半導體、高速高帶寬通信網絡芯片研發的楠菲微電子等相繼完成融資。

更早一些,新聲半導體、檸檬光子、至信微、芯視佳、創晟半導體、化訊半導體、歐冶半導體等深圳半導體軍團紛紛公佈融資,隊伍頗為壯觀。

另一邊,深圳半導體 IPO 正在集體趕來。今年 8 月,來自深圳南山的飛驤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家成立於 2015 年的獨角獸由清華學霸龍華掌舵,背後站着深高新投、中金資本、元禾厚望、中芯聚源等一眾頭部機構。另一明星項目基本半導體,也在劍橋博士汪之涵的帶領下赴港 IPO;“國產存儲龍頭” 江波龍則在尋求 “A+H” 上市。

還有矽電半導體、尚鼎芯、創智芯聯.....放眼望去,今年半導體 IPO 不缺深圳身影。

一座城市的產業戰

追溯起來,深圳半導體起步並不算早。1988 年,賽格集團與美國 IBDT 亞洲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深愛半導體,深圳第一家芯片廠商正式落地。彼時,上海和北京已經形成了中國 IC 產業的 “南北格局”。

必須承認,深圳早期受限於產業佈局、研發資源以及市場格局等諸多因素,半導體行業基礎相對薄弱。因此面對 “珠三角半導體為何落後長三角” 的拷問,深圳危機感顯而易見。

不過,這座城市追趕力度空前。

猶記得 2022 年,深圳最先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列入 “20+8” 產業規劃,併發布一項關鍵政策——《深圳市培育發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羣行動計劃》,提出九大重點工程並立下目標:2025 年實現產業營收突破 2500 億元。

此後,深圳構建覆蓋了 “上游支撐性行業 - 中游生產 - 下游應用場景” 的全產業鏈體系,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福田等幾大區各有優勢。以南山為例,作為深圳的科技創新核心區域,這裏坐擁江波龍、佰維存儲、峯岹科技、雲英谷、飛鑲科技等一批公司,聚焦集成電路設計、高端裝備、關鍵材料及先進封測等方向,重點佈局網絡與通信、智能傳感器等產業集羣。

行至 AI 時代,一個超車的機遇出現。多位投資人向投資界分析:AI 硬件產業的發展必將為大灣區聚集一批消費電子企業,圍繞需求驅動,周邊的半導體行業也將匯聚而來。

“全世界消費電子都在大灣區,深圳的優勢就是從沙子到最終的消費品,再賣往全球,整個生態形成了閉環。” 一位創業者感慨,“這樣的生態體系只有深圳有。” 可以看到,深圳正在努力抓住這場機遇,提出打造"AI+ 芯片 + 場景化"全球策源地戰略目標。

征途漫漫。回想 2001 年,深圳市註冊半導體產業鏈企業數首次破百;行至 2025 年,深圳半導體相關注冊企業已經超過 7.7 萬家,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超 1400 多億元,跑出 50 家上市企業,14 家獨角獸,超 200 家專精特精小巨人企業。

而一個個崛起的企業,便是這段波瀾壯闊歷史的一個個註腳。

本文作者:楊文靜,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原文標題:《深圳半導體新王誕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