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 500 high valuation may become the "new normal," AI and profit growth reconstruct market logic

隨着標普 500 指數接近歷史峯值,策略師們重新審視市場的 “新常態”。美國銀行的薩維塔·蘇布拉馬尼安認為高估值可能成為常態,反映出人工智能和盈利增長的影響。儘管當前估值高於長期平均水平,但與過去五年相比,合理性有所提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指出市場估值高,歷史教訓顯示,市場可能在高估值下繼續上漲。未來收益與收入仍有上升空間,第三季度業績有望創新高。
智通財經 APP 獲悉,隨着標普 500 指數交易價格逼近歷史峯值且估值水平接近互聯網泡沫時期,策略師們正重新審視當前市場的 “新常態” 基準。
美國銀行股票策略師薩維塔·蘇布拉馬尼安在上週三客户報告中提出,與其期待市盈率均值迴歸至過往水平,或許應將當前的高估值視為新常態——這一觀點折射出華爾街因人工智能加速應用與強勁盈利增長而發生的認知重構。
CFRA Research 首席投資策略師薩姆·斯托瓦爾表示,儘管當前估值仍高於長期平均水平,但與過去五年以大型股主導、基本面強勁的市場相比,估值合理性有所提升。
他指出,過去 20 年標普 500 指數預期市盈率長期平均水平高約 40%,而近五年隨着大型科技股主導市值與盈利增長,溢價率已收窄至個位數高位。
這種估值邏輯的轉變引發更廣泛討論。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此前坦言市場 “估值相當高”,此番表態被市場與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 1996 年 “非理性繁榮” 演講相聯繫——後者發表三年多後互聯網泡沫才破裂。
iCapital 首席投資策略師索納利·巴薩克警告稱,試圖精準把握市場頂部往往是代價高昂的錯誤。格林斯潘警告後市場仍持續上漲數年,袖手旁觀的投資者錯過了納斯達克指數五倍漲幅,這一歷史教訓正影響當前市場敍事。
市場資深人士埃德·亞德尼強調,儘管當前標普 500 預期市盈率 22.8 倍接近 1999 年科技泡沫峯值 25 倍,但企業盈利與股價基本同步增長。
以科技與通信板塊為例,20 世紀 90 年代末兩者佔標普 500 市值約 40% 卻僅貢獻 23% 盈利,如今市值佔比達創紀錄的 44% 且貢獻 37% 盈利。他指出,未來收益與收入仍有上升空間,第三季度業績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華爾街普遍認為,當前高估值雖顯著,但未構成泡沫。Cetera 金融集團首席投資官吉恩·戈德曼表示,市場 2025 年表現強勁,短期 3%-5% 回調實為買入機會。
高盛分析則指出,強勁 GDP 增長、韌性消費支出及場外高現金水平是支撐股市關鍵因素,認為 “僅經濟衰退才會引發熊市”,當前經濟形勢穩健。
更需警惕的風險是 “融漲” 現象,即投資者年底追逐業績導致集體湧入推高股價,而非崩盤。高盛認為,2026 年強勁盈利預期與美聯儲降息擴大市場參與度,可能推動股市延續高位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