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diction: 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Stock Will Be Worth More Than Nvidia and Palantir Combined by 2030

Motley Fool
2025.09.28 22:4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預計到 2030 年,Alphabet(谷歌)將超越 Nvidia 和 Palantir 的市值,這得益於其在人工智能和雲計算領域的強大地位。Alphabet 目前的市值為 3 萬億美元,其將人工智能整合到搜索和服務中,增強了用户參與度和廣告收入。其雲業務增長迅速,上個季度收入增長了 32%。相比之下,Palantir 面臨較高的估值風險,而 Nvidia 對硬件的依賴可能帶來潛在挑戰。Alphabet 的前瞻市盈率具有吸引力,暗示未來幾年有顯著的上漲潛力

谷歌母公司(GOOG 0.21%)(GOOGL 0.28%) 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人工智能 (AI) 公司之一。投資者最初視其為巨大的潛在風險,但現在卻轉變為巨大的順風。

儘管 英偉達Palantir Technologies 目前備受關注,但谷歌母公司有機會在本十年結束前,其市值超過兩者之和。

英偉達目前的市值為 4.3 萬億美元,而 Palantir 的市值約為 4250 億美元。谷歌母公司的估值約為 3 萬億美元,但它有真正的機會在此基礎上顯著增長,而另外兩家公司面臨一些風險。

谷歌母公司的機會

谷歌母公司的機會始於搜索和人工智能,這在某些情況下正在融合為一體。該公司已經擁有數十億人上網的入口,大多數用户甚至沒有意識到,因為谷歌在大多數設備上只是默認的搜索引擎。

它對 Chrome 瀏覽器和 Android 操作系統的擁有權,以及與 蘋果 的收入分成協議,使其擁有巨大的分發優勢。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並沒有取代搜索;它在增強和補充搜索。谷歌母公司表示,其 AI 概述現在每月被超過 20 億人使用,而其新的 AI 模式正在全球推廣,允許用户在傳統結果和聊天機器人風格的答案之間切換,而無需切換應用程序。

它還為搜索添加了多模態 AI 功能,如 Lens 和 Circle。這些功能導致了更多的查詢,通常是購物者的商業意圖,這為其龐大的廣告網絡提供了支持。

這種無縫集成意味着該公司不需要像競爭對手那樣重新調整消費者習慣;它只需要使人們已經使用的產品更有用。其 Gemini 應用超越 ChatGPT 成為蘋果應用商店下載量最高的應用,表明該公司在消費者端的人工智能方面正在獲得真正的 traction。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然後是谷歌母公司最大的增長驅動力,即其雲計算業務。該公司正在看到強勁的收入增長和巨大的運營槓桿效應。上個季度,谷歌雲的收入增長了 32%,運營利潤翻了一番。

谷歌母公司在雲計算方面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擁有完整的技術棧,從其世界級的 Gemini AI 模型到定製的 AI 芯片,再到頂級的分析和軟件,以及全球最大的私人光纖網絡之一。這種垂直整合意味着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該公司即將收購 Wiz 也將為其客户提供跨售領先的雲網絡安全服務的巨大機會。

投資者還應記住 Waymo,這可能在未來五年內成為其最大的增長驅動力之一。機器人出租車已經被炒作多年,而通過 Waymo,谷歌母公司目前正在美國各地建設一支大型車隊。

它在多個主要美國城市提供商業服務,具有先發優勢,同時在其他城市進行測試。如果自動駕駛在未來五年內蓬勃發展,Waymo 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巨大的業務。

與此同時,谷歌母公司的股票在大型公司中是最便宜的之一,2026 年分析師預估的前瞻市盈率 (P/E) 低於 23 倍。考慮到其增長機會和多重擴張的潛力,未來五年內該股可能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Palantir 和英偉達面臨風險

現在與 Palantir 對比。它的執行表現良好,其人工智能平台 (AIP) 在美國商業客户中需求旺盛,同時繼續贏得大型政府合同。

然而,該股票的估值處於高位。前瞻市銷率 (P/S) 超過 100,即使這個數字減半,股票仍然會顯得昂貴。這種估值沒有錯誤的餘地;一旦增長出現失誤,股票將受到懲罰。

然後是英偉達。毫無疑問,它是人工智能繁榮中的最大贏家,但投資者不應忘記它仍然是一家硬件公司。硬件銷售不是經常性收入,因為每個售出的芯片都必須由下一個支出週期的產品替代,一旦客户找到更便宜或更高效的解決方案,轉變可能會迅速發生。

我們之前見過這種情況。該公司的圖形處理單元 (GPU) 曾是 比特幣 挖礦中使用的主要芯片,直到出現了更快、更便宜的專用集成電路 (ASIC)。幾乎在一夜之間,使用 GPU 挖掘比特幣變得無關緊要。

雖然 ASIC 不太可能完全取代 GPU 在人工智能工作負載中的作用,但它們正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尤其是隨着市場越來越向推理轉移,這是一種持續的成本,而超大規模公司(擁有大型數據中心的公司)非常希望降低計算成本。由於推理在技術上並不像訓練那樣複雜,英偉達的 CUDA 軟件護城河在這一領域並不那麼寬廣,越來越多的大型公司開始開發自己的定製 AI 芯片。

英偉達對此心知肚明,這就是為什麼它最近宣佈的 1000 億美元的 OpenAI 合作伙伴關係看起來更像是防禦而非進攻。OpenAI 是英偉達最大的客户之一,但它也在開發自己的芯片。通過這項投資,英偉達實際上是在支付以保持 OpenAI 與其 GPU 的綁定,這是一種風險較大的循環融資,類似於 思科 在互聯網泡沫期間所做的。

英偉達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中的主導地位毋庸置疑,但如果客户繼續轉向內部 AI 芯片,股票的上漲空間可能會受到限制。

綜合來看,谷歌-A 看起來是最有可能在 2030 年前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司,且有很大機會超越英偉達和 Palantir 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