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trade war, foreign capital aggressively buys U.S. stocks, with purchases reaching a historic high of $290.7 billion in the second quarter

今年第二季度,外國投資者對美國股票的購買量達 2907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推動其在外國投資者美國資產配置中的佔比近 32%。儘管貿易戰和關税導致外國消費者抵制美國產品,但美國股市的吸引力依然強勁,尤其是科技股表現突出。預計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國股票規模將增加至 18 萬億美元,佔美國股票市場的 30%。
智通財經 APP 獲悉,春天,唐納德·特朗普發動貿易戰、考慮吞併加拿大等行為加劇了全球對美情緒,外界曾擔憂外國買家會抵制美國金融產品。而美國股市的情況則截然相反。美聯儲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國投資者對美國股票的購買量達 2907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推動股票在外國投資者美國資產配置中的佔比近 32%,打破 1968 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儘管數據顯示外國人赴美旅行減少、購買美國產品數量下降,但美國股市的吸引力仍難以抗拒。這很大程度上源於人工智能浪潮推動的科技股強勢表現——英偉達 (NVDA.US)、微軟 (MSFT.US) 和谷歌 (GOOGL.US) 等公司股價被持續推高。
Ned Davis Research 美國行業策略師羅布·安德森指出,儘管關税導致許多外國消費者抵制美國產品,但美國股票需求依舊旺盛。例如加拿大人一邊避開美國產品,一邊仍在持續買入美國股票。
美國銀行全球投資策略主管埃利亞斯·加盧援引財政部國際資本管理部門 (TIC) 及美聯儲截至 7 月的數據進一步佐證:按當前趨勢,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國股票規模今年有望增加 2.8 萬億美元,總持有量約 18 萬億美元,佔美國近 60 萬億美元股票市場的 30%,創下 1945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雖然外資持股比例上升,但其美元價值更主要隨資產價格上漲而增長,加盧強調 “國際投資者仍在以非常強勁的速度購買美國股票”。
不過,從指數回報看,2025 年美國股市的回報率雖穩健,但標普 500 指數的表現卻遜於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日本及中國等主要市場的股市基準指數——以當地貨幣或美元計算均如此。
MSCI 全球指數今年已上漲 15%,有望自 2017 年以來首次跑贏標普 500 指數;而剔除美國股票的 MSCI 所有國家全球指數表現更突出,上漲 22%,遠超標普 500 指數 13% 的漲幅。
CFRA 首席投資策略師 Sam Stovall 對海外投資者的這一行為感到 “意外”,但認為並非出於政治考量。他分析稱:“當外國投資者自身市場已創歷史新高時,他們為何仍選擇美國?” 並指出美元疲軟可能成為回報拖累。其假設是,外資正選擇性聚焦人工智能主題股及美國大型科技公司——這些企業在美股中佔據獨特權重,科技板塊今年已創下 26 個歷史新高。
事實上,這波押注並不算差:自 4 月 8 日觸底後,美國股市持續飆升,最新一輪上漲更由美聯儲一年來首次降息觸發。資金流向顯示,這一買入熱潮延續至第三季度——EPFR 數據顯示,過去三個月國際投資者增持美國股票基金的速度達 3 月以來最快水平。
Annex Wealth Management 首席經濟學家 Brian Jacobsen 則從更本質的角度解釋:許多持有美國資產卻不願持有美國國債的外國投資者意識到,“外國投資者的抱怨針對的是政府,而非公司”。這種對金融市場的冷靜判斷,或許正是外資持續湧入美股的核心邏輯。
